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废弃矿井煤层气(AMM)开发兼具经济及环保效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期刊核心合集数据库,系统地检索了关于AMM研究的相关文献,分析了200篇论文的分布特征,归纳了近20年国内外关于AMM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内容,探讨了AMM的研究不足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AMM论文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中国近5年论文上升趋势明显,说明AMM研究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热点;(2)中国AMM研究较多的科研院校为中国矿业大学,其次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境外研究AMM较多国家为美国、波兰、德国、英国等国,研究机构较多的为波兰的AGH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3)20年来国内外主要研究方向为AMM资源潜力评估、AMM扰动储层描述及富集规律研究、开采技术优化、气体泄漏监测、气源成因探究等方面。通过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得出采空区煤层气多动态汇集于采空区上部裂隙带;废弃矿井资源量评估方法国外主要采用下降曲线法,国内主要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和资源叠加原理形成多种评估方法;国外主要研究方向多集中于甲烷成因来源、...  相似文献   
82.
采用含气梯度法、煤级-灰分-含气性类比法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法,对山西南部推断区和预测区上古生界主煤层的含气性进行了预测:沁水盆地深部预测区西翼的武乡-安泽一带含气性较好,具有进一步勘探的前景;盆地西南部的沁水-翼城一带含气性较差,基本上失去了煤层气勘探的价值;临汾盆地含气性可能较好,但煤层埋藏较深,勘探开发困难。   相似文献   
83.
依据《矿业文摘》等有关煤地质刊物和研究报告及学位论文,采用文故计1学方法,综合评述了近3年来我国煤地质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和成就,以及与国外相比的差距,同时介绍了煤地质著述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4.
为了进一步开发煤系致密砂岩气,对影响致密砂岩气开采潜力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确立了临兴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气开采潜力评价的3个二级指标(富集、高渗及可采性)及10个三级指标。根据层序地层体系域发育程度,采用模糊决策两两矩阵和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致密砂岩储层评价模型,利用层序地层单元对砂岩储层进行评价,实现了有利储层的精细划分。结果表明:两两矩阵方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相结合既提高了"高渗"类别6个三级指标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又减少了两两比较法的主观性对参数权重产生的误差;结合层序地层体系域中煤、砂体展布规律,使储层划分、评价更加准确。研究区西南部为山1段开采潜力富集区,东北部为山2段开采潜力富集区。  相似文献   
85.
河套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的研究程度较低,尤其是针对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潜力的临河坳陷白垩系和古近系。通过对地震和钻井资料的详细分析,对河套盆地临河坳陷白垩系和古近系沉积演化开展系统研究,并探讨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 (1)白垩纪和古近纪,河套盆地临河坳陷处于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沉积水体整体富氧但局部贫氧—厌氧,并且淡水和半咸水环境交替出现。(2)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共发育5类沉积相,包括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湖泊相,又进一步划分为12类沉积亚相及22类沉积微相。坳陷西北侧断控构造活动较强,地形高差较大,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东南侧构造活动弱,地形较缓,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各期沉积格局整体相似,仅表现在盆缘扇体和盆内湖相沉积规模的此消彼长。(3)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沉积作用表现为“弱幕式构造主控下的干旱浅水双物源沉积”特征。在盆地发育的初期,构造活动较强,但盆地规模较小且水体较浅,两侧碎屑物质快速向盆内推进,并在盆地中心汇合,形成“满盆砂”的沉积格局。随着构造活动减弱和水平面快速上升,碎屑物质供应不足,湖泊的沉积和改造作用占据主导,从而形成以湖泊相占优势的沉积格局。(4)坳陷内的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的宏观发育规模、叠置关系和垂向演变,进一步决定了有效储集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沉积相带和断裂作用双重主控因素下,坳陷内的白垩系和古近系有利储集层多分布于以滨—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并且断层发育的中央断垒带。  相似文献   
86.
一、牧业县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现状 黑龙江省北部以牧业为主的农村,相对于南方的农村来说,土地资源比较富足,由于历史原因,每户村民一般的宅基地面积大的都在1000平方米左右。牧业县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发展养殖业,宅基地的主要作用不仅是供人居住的场所,它还是从事养殖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发展庭院经济的主要依托,绝大多数的村民们养奶牛都是在自己宅基地上。可以说,利用宅基地养牛(猪、羊、鹅、鸡等)是牧区宅基地使用方面的一大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7.
西北地区侏罗纪煤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阿尔金断裂以北的新疆地区煤系泥岩和煤均很发育,而以南的甘青宁地区湖相和沼泽相泥岩发育。煤系烃源岩中主要的成烃显微组分是壳质体、藻类体、基质镜质体等,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煤系泥岩一般为中到差油源岩,少数为好烃源岩,煤一般为差油源岩,下侏罗统源岩生烃潜力高于中侏罗统源岩;煤系原油一般为成熟的轻质、中蜡、低凝固点、低硫优质原油;油源对比表明煤系泥岩是主要烃源岩,煤和碳质泥岩是次要烃源岩;有利生油区域基本分布在侏罗纪的沉降沉积中心,而且后续埋藏又较深的山前坳陷区域。  相似文献   
88.
西北地区件罗纪煤系烃源岩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建平  秦勇 《地质论评》1998,44(2):149-159
  相似文献   
89.
华北上古生界浅层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具有颁布范围广、组成偏轻的总体分布特点,在进入高煤级煤阶段之后开始接近或落入腐殖型常规天然气甲烷稳定同位素分布范畴。该区浅层煤层甲烷稳定碳同痊素偏轻的现象主要起源于热力馏背景之上叠加的解吸-扩散效应,由此导致了煤层气原生带→过渡带→解吸带的垂向分带特征。  相似文献   
90.
镜质组反射率反演的EASY%R0数值模拟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以往众多镜质组反射率数值模拟方法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在90年代初创立了EASY%R0方法,并成功地运用于北美和西欧的研究实践。本文在对其原因和方法进行介绍的同时,报道了应用该法对我国山西南产上古生界煤层镜质组反射率演化历史或煤化的作用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