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7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二次生烃的蓝移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4件腐泥型煤及3件腐殖型煤样品的热解模拟,对二次生烃中出现的蓝移现象加以探讨,得出主要结论为:1)"红移"和"蓝移"现象是芳香环缩合度、烃类生成量、从干酪根大分子网络结构中排烃速度这3者的综合体现;2)干酪根大分子结构的分子筛作用,是产生"蓝移"现象的直接原因;3)"蓝移"现象与二次生烃迟滞效应密切相关;4)原始成熟度以及原始样品中壳质组或腐泥组含量共同控制"蓝移"程度,原始成熟度处于"生油窗"、同时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时,"蓝移"较强;5)当有壳质组分或腐泥组分含量的保证时,"蓝移"程度在"生油窗"下限附近达到最强.  相似文献   
52.
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中,宾川-丽江地区的溢流玄武岩厚度最大,发育较为完整.该区岩石ω(SiO2)(36.72%~51.44%),微量元素中不相客元素如大离子亲石元素K,Rb,Cs,Ba,Th富集;高场强元素Ta,Nd,Hf,Zr以及LREE含量低.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性质呈现递变性,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与洋岛玄武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为板内拉张玄武岩.通过对其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系统分析该区玄武岩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岩浆活动特征.认为研究区玄武岩可划分为3个系列:高镁(ωMgO=12.3%~14.3%)、低镁(ωMgO=2.48%~7.53%)和过渡系列(ωMgO=10.4%~11.3%)火山岩.高镁系列玄武岩岩石接近原始岩浆的组成,岩浆源区可能为下地慢,形成深度大,源区地幔部分熔融比例小;低镁系列玄武岩受到较强的地壳混柒作用的影响,显示出富集岩石圈地幔或地壳物质的参与,形成深度浅,熔融比例较大,可能有地壳物质混染;过渡系列介于前两者之间.根据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确定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拉张环境,与地幔柱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3.
焦作煤的大分子结构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勇  李毓琼 《河南地质》1991,9(2):15-20
  相似文献   
54.
煤储层吸附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吸附机理、吸附数学模型、吸附影响因素以及多元气体吸附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煤储层吸附气体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煤储层吸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对下一步煤储层吸附研究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5.
中国部分煤储层解吸特性及甲烷采收率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根据常压下的解吸实验和煤层气参数井实测数据分析,我国煤的解吸特笥变化较大,解吸率主要受煤层埋深及煤级的影响。最侍解吸深度一般在400~600m之间,镜质体反射率小于3%时,随煤级的升高而增大;大于3%时,则相反。我国煤储层的吸附时间长短琚煤级没有特定关系,但在某些地区工层的含气量高低有关,甲烷含量低则吸附时间长,尤其是小于8m^3/t时急剧增长。从现有资料看,我国煤储层的吸附时间一般不超达9d。煤  相似文献   
56.
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之关系探讨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作用通过聚煤特征、含煤岩系的岩性、岩相组成及其空间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煤层气的保存条件,我国存在具有一定时空展布规律的6种煤储层/盖层基本条件:浅海-障壁海岸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浅海-无障壁海岸体系多数导致对煤层气的封盖能力变差;近海三角洲体系的封盖沉积条件一般较好;河流体系如果沉积单元结构完整则封盖条件较好,若煤储层直接顶板为河道相或决口扇相粗-中粒砂岩则对煤层气的保存十分不利;湖泊体系对煤储层的封盖能力较强;冲积扇体系的封盖能力总体上极差。沉积体系与煤层气储盖特征以及煤储层含气性之间的这种耦合关系,不仅在华南、华北聚煤区呈现出区域展布规律,而且对于特定矿区煤储层含气量分布具有控制作用,是煤储层含气性预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7.
将蒙特卡罗(Monte-Carlo)法引入煤层气资源量计算,可弥补容积法视各参数为常数的不足。重点论述了蒙特卡罗法用于煤层气资源量计算的主要算法和函数实现,包括参数选择、分布函数确定、伪随机数的产生以及对应伪随机数参数值的确定。利用上述算法自主开发了蒙特卡罗法软件。研究实例表明,在数据样本较多的情况下,该算法与容积法能保持较小误差范围且有更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8.
淮北宿县矿区煤层气地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影响煤层气的主要地质因素出发,讨论了它们对淮北宿县矿区煤层气的影响,从而进行地质评价,得出结论:该区为煤层气富集的高产矿区。   相似文献   
59.
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秦勇 《高校地质学报》2003,9(3):339-358
基于对国内近年来有代表性的学术论著的研究分析,从煤层气生成演化与运移效应、煤储层特性及其预测理论、煤层气成藏动力学条件及数值模拟、煤层气成藏类型及区域聚集规律等方面,评述了我国煤层气基础地质近年来研究进展,并指出煤层气超临界吸附效应、煤层气能量平衡系统与聚散机制、煤层气有效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煤储层渗透率构造-采动控制效应、含煤层气系统有效失衡叠加场效应等是我国煤层气地质近期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0.
准噶尔和吐哈盆地侏罗系煤层气储集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北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层气藏勘探开发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煤层气成藏机制是该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工作,而煤层气储集是煤层气成藏的关键地质过程。研究表明:准噶尔、土哈两个侏罗纪陆相盆地低煤级煤储层具有高孔容、高孔比表面积、高游离气储集潜力和低原位吸附气体能力的特征,深部煤储层储集气量显著高于浅部煤储层;浅部煤储层中基本上为吸附气,深部煤储层中吸附气、游离气、溶解气共存,游离气的重要性随埋深增加而增大;构造高点和构造圈闭对深部煤层气成藏具有重大影响,煤层气与常规气兼探与共采在理论上可行。深部煤层气藏可能较浅部煤层气藏更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