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141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18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2007年8月2日郑州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探空资料、Tbb资料及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对2007年8月2日发生在郑州市的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郑州短时大暴雨在高空低槽和中低层低涡、切变线共同影响的有利大尺度环境条件下,产生在高温高湿的辐合中心,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性不稳定大气层结为此次短时大暴雨提供了大量的位势不稳定能量;此次短时大暴雨是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中基本反射率和径向速度产品都具有明显特征;卫星云图上Tbb低值区及强对流云团与强降水中心相对应。  相似文献   
492.
通过分析济源历年6月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发现,2009年6月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时间长、高温强度强的特征,是济源1960年以来夏季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年.利用Micaps 常规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环流资料分析2009年6月21-26日济源市连续≥39 ℃的高温天气特点及成因得出:贝加尔湖高压是导致济源产生极端高温的重要天气系统;晴空辐射增温、强烈动力下沉增温作用、地面热低压的直接热力加热作用以及济源市特殊地形使气流沿太行山山坡或山地下滑而产生下沉增温,对高温的产生起到了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493.
首先对1980年前后能见度资料非均一性进行了处理, 得到中国地区1960~2005年能见度时间序列, 并由此估算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时间序列。对比已有观测及研究结果, 本文获得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时间序列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长期变化特征。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但1985年后增加趋势减缓, 这种变化在大城市区域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国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部高、 西北部低的特征, 东南部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普遍大于0.4, 最大值出现在四川盆地, 气溶胶光学厚度超过0.8。  相似文献   
494.
柳艳菊  马开玉 《气象科学》1996,16(2):173-177
本文根据降水量方程和1985-90年南海台风暴雨资料及欧洲中心数值模式产品,利用逐步判别方法筛选因子和Bays准则,分别建立海南和广东沿海24-48小时台风最大暴雨量判别函数方程。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报潜力。  相似文献   
495.
LASG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LASG)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4  
该文扼要介绍了LASG第一版本全球海洋-大气-陆面系统模式(GOALS/LASG)的发展和结构,及其对气候平均态、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模拟,以及近期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496.
全球二氧化碳循环的一维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广玉  郭建东 《大气科学》1997,21(4):413-425
本文用一个全球碳循环的一维模式重建了1860年以来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结果表明:(1) 模拟结果与冒纳罗亚(Mauna Loa)的观测结果之间存在极好的一致性;(2) 海洋虽然是人类活动释放的CO2的最重要的汇,但其作为碳汇的能力受到海洋缓冲效应的限制。海洋吸收CO2的速率还与某些响应过程密切相关;(3) 在全球碳循环中,生态系统的作用是双重的:人类活动对它的破坏使它成为CO2的源,而其对过量CO2的响应又使其成为CO2的一个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与其自身的恢复大致是同量级的;(4) 陆地生物圈缩短了整个碳循环系统对人为扰动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497.
拉萨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高空气球探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臭氧探空仪于1998年8月和10月测量了在拉萨上空的臭氧垂直分布,并与河北香河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拉萨上空对流层臭氧浓度较低,在25~26 km之间臭氧分压最大,在30~34 km之间混合比最大。从典型的臭氧垂直分布廓线推算出大气臭氧总含量为261.6DU。  相似文献   
498.
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得到初步控制之后,沿海地区城市工程建设引起的地面沉降就显得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上海城区建筑规模及其增长速度直接导致工程性地面沉降同步增长。建筑密度越大,建筑容积率越高,地面沉降越显著。分析了一定间距的荷载共同作用的宏观效应,提出了等效影响荷载的概念,进而揭示了城市工程建筑与大面积等效影响荷载的关系。据此对文献中观测得到的上海城市建设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进行了较好的解释。有关分析对软土地基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99.
 中国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有相当的一致性,但也存在明显差别。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近100 a来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增加,升温幅度比同期全球平均值略高。近100 a和近50 a的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1956年以来出现了微弱增加的趋势。近50 a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研究表明,中国的CO2年排放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温室气体正辐射强迫的总和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对21世纪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的预测表明:未来20~100 a,中国地表气温增加明显,降水量也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500.
系统地对山西定襄七岩泉的水氡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其高值异常和华北及晋冀蒙交界区的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认为,该泉水氡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存在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