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5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胶州湾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分布与沉积速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用HPGeγ谱方法测定了胶州湾表层沉积物、沉积物岩心、潮间带沉积物和周围陆地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238U、228Ra、228Th、226Ra、210Pb、40K和137Cs.笔者对胶州湾沉积物、潮间带沉积物和陆地表层沉积物的放射性核素分布进行研究,结果得出,湾东部沉积物和东岸陆地沉积物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对沉积物岩心放射性核素分布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用210Pbex和137cs方法估算了沉积速率,给出的胶州湾的沉积速率为0.64~1.74 cm/a.  相似文献   
102.
2006年3月和7月分别对珠江口疏浚物倾倒区附近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倾倒区内外大型底柄生物种类数、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和种类多样性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海洋倾倒可能使倾倒区内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度、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降低,但对海区优势种的影响较小.AMBI和BENTIX指数评价结果认为倾倒区内底柄生物受到轻微干扰,倾倒区附近海域大型底柄生物群落在3月受干扰程度较7月大.丰度生物量比较(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简称ABC)曲线分析结果认为倾倒区内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到海洋倾倒活动轻微或中等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3.
跨界流域水资源利用系统因受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政治博弈、生态反馈等许多因素的互馈影响,包含复杂的“水—能源—食物—生态”纽带因果关系,形成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复杂非线性系统。传统水资源规划方法中缺少对这种复杂纽带关系的约束,而目前研究这类纽带关系多基于耦合多个模型、集成建模的方法,数据需求大、对复杂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模拟能力不足。而贝叶斯网络能以概率分布代替参数确定值来模拟系统中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同时减少数据需求。本文利用贝叶斯概率网络,选取锡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量化这一因不合理用水而导致咸海生态危机的跨界内陆河流域“水—能源—食物—生态”纽带中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能有效地模拟纽带中因果关系的强弱与不确定性,分析1970—2015年间不同时期影响咸海入湖水量的主要因素。为用水预测与流域水资源利用管理提供了系统性认知的基础,并展现出在较低模型复杂度和成本下建模的潜力。苏联时期,咸海入湖水量对农业开发增长的灌溉用水、上游水库建设的蓄水过程和径流量等较敏感;苏联解体后,咸海入湖水量对下游国家不合理使用的灌溉用水及上游水库蓄水量等节点高度敏感。短期内,需提高洗盐与灌溉用水效率,改良种植结构、增加粮食作物占比,并预防干旱危害;长期而言,通过普及先进滴灌技术,能大幅节约农业用水,在50%和80%的滴灌普及率下,新增咸海入湖水量将达到6.4 km 3和9.6 km 3以上,有望逐步缓解咸海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纳米ZnO(ZnO-NPs)对具有高效脱氮能力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Halomonas sp. KGL1的短期暴露实验,探讨在不同作用浓度下(0,1,10,50 mg·L~(-1)) ZnO-NPs对菌株的生物胁迫效应。结果表明,ZnO-NPs破坏菌株Halomonas sp. KGL1的细胞膜完整性并改变其粘滞性,使菌株形态结构改变,菌体发生团聚;同时诱导该菌株细胞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对菌株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进一步损伤菌株细胞,抑制菌株的生长和脱氮能力,且ZnO-NPs浓度越高,该菌株受胁迫程度越强。不同浓度的ZnO-NPs对菌株Halomonas sp. KGL1的NH~+_4-N去除率无显著影响,而其NO~-_3-N、NO~-_2-N的去除效率显著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海水养殖废水等高盐含氮废水中脱氮菌株的抗ZnO-NPs胁迫能力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珠江口东南部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的3月和7月在珠江口东南部海域进行的大型底栖生物调查,初步鉴定出大型底栖生物共156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79种),其次是甲壳动物(37种)。7月(116种)比3月(92种)种类多。3月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和平均密度分别为6.703g/m2和679.4ind/m2,7月分别为22.436g/m2和576.3ind/m2。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生物量、密度和多样性指数(H’和J’)在调查海区东南部相对较低。采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多维排序尺度(MDS)分析了3月和7月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的相似性,认为相同季节各站大型底栖生物相似性系数较高,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季节性差异相对较大。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在40%相似性以上,3月和7月分别可以划分出2个和3个生物群落。3月大型底栖生物群落Ⅱ和7月群落Ⅰ受到中等程度的扰动,其它生物群落处于轻微扰动状态。大型底栖生物种类数、密度、种类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与水深和沉积物特征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6.
2006年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6年8月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30′N~32°30′N,121°E~123°E)39个观测站采集的浮游植物水样,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集特征.调查区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甲藻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物种为脆指管藻(Dactyliosolen fragilissima)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介于0.27~4830.09 cells·mL-1,平均为290.92 cells·mL-1,高值出现在调查区122°30′E~123°E水域,近岸细胞丰度较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垂直分布特征是随水深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10m层.调查区两个断面细胞丰度由沿岸至冲淡水域呈增加趋势,但在调查区靠近外海一侧出现细胞丰度最低值.  相似文献   
107.
邯郸石龙群的成因与年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地质学的角度对河北省南部邯郸县姜窑村出土的石龙群的成因及其形成年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1条大龙和9条小龙组成的石龙群是钙质胶结的洺河古河道沙体,形成于距今4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晚期,对应于玉木早冰期华北平原第Ⅲ古河道发育期。石龙沙体上的横切V形裂口是古河道沙体在干缩过程中形成的横切裂隙,沿古河道沙体下泄的富含碳酸钙的地下水在此渗出是形成裂隙两侧脊状突起和"龙爪"的直接原因,新构造运动可能是造成紫山断块隆升并迫使洺河改道和石龙群整体向北东方向翘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8.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后,城市原有的测绘成果需完成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转换。针对DGN格式的图形文件开发了一套转换软件;采用格网改正法,结合武汉市系列比例尺DGN图形数据转换试验,分析比较了3种格网改正数方法的转换精度;总结了各种比例尺适宜的转换方法,对各地参心坐标系成果向CGCS2000的坐标系统转换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9.
太行山中段山地坡面发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地质构造、地层产状和岩性的共同影响,太行山中段山地地貌演化过程中,坡面发育模式产生了明显的分异:以华北准地台的吕梁期不整合面为界,基底层坡面发育以Davis模式为主,沟谷发育为垂直下切,地貌体垂直尺度小于水平尺度,地貌营力以流水为主,坡面侵蚀占主导地位,地表侵蚀强度低山区大于丘陵区,丘陵区大于台地区;盖层坡面发育以Penck模式为主,沟谷发育方式为横向侧切,地貌体垂直尺度远大于水平尺度,地貌营力重力占主导地位,侵蚀方式以崩塌为主。在晚第三纪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中,陡崖平均后退速率为1.35mm/a。  相似文献   
110.
区域性CORS系统监测地表形变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简称为CORS)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建立,CORS在维护区域大地测量基准和城市测绘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但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方面,仍存在基准站的稳定性、测量精度对平面及高程形变影响等问题.这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CORS系统变形监测网的稳定性分析的方法和流程.采用秩亏自由网平差,以位移向量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