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86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239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张家口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的重要地区,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办城市之一,近年基础设施发展迅速,该地区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对于重大工程的合理设计、顺利实施、安全运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理论方法,以构造稳定性为主,突出地球物理场、活动断裂、现今构造应力场、地震危险性、现今地壳变形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并配合岩土体结构及地质灾害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1)地壳稳定性指数计算结果显示,张家口及邻区以稳定和次稳定为主,分别占评价总面积的22.6%和55%,少量次不稳定或不稳定区,分别占19.1%和3.3%,不稳定区主要分布于延矾盆地和怀涿盆地北缘,应为京张高铁重点设防地段;2)张家口及邻区可划分为8个稳定性差异大的一级分区,19个差异明显的二级分区,以及42个三级分区;3)崇礼和延庆冬奥会场区地壳稳定性主要次稳定级—稳定级,具有很好的地质安全保障,为冬奥会规划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22.
南迦巴瓦地区是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新构造活动最为强烈的区域, 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发育, 地震活动强烈, 嘉黎断裂带、东久-米林断裂带及墨脱断裂带等活动断裂构造稳定性直接影响该地区工程规划建设。地应力是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的关键性参数, 当前, 关于南迦巴瓦地区地应力场研究成果相对缺乏, 难以满足交通廊道地质安全风险评价实际需求。基于震源机制解数据, 采用应力张量反演方法, 揭示南迦巴瓦地区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 依据断层滑动失稳临界地应力条件, 联合应力形因子和断层摩擦系数反演, 估算南迦巴瓦周边不同区域地应力绝对大小。结果表明: 南迦巴瓦地区现今地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至北北东向; 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大小随深度线性增加梯度分别为0.032~0.0355 MPa/m、0.0227~0.0236 MPa/m, 存在非均匀特征, 估测结果与原位地应力实测值一致性较好; 在当前地应力环境下, 南迦巴瓦周边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局部段落存在较大的地震危险性。研究成果可为南迦巴瓦地区工程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3.
在对山西省阳泉矿区中新景煤田15号煤层采集的30个煤样进行ICP-MS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景矿15号煤层剖面上Li、Be、Sc、Cu、Ba、Sr、Rb、U、Th和Pb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发现15号煤中Li富集,Be,Sc,Rb亏损。通过计算Sr/Ba、Sr/Cu和U/Th比值作为判断成煤环境的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新景矿15号煤层的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424.
李耕  韩志伟  申春华  曾祥颖 《地球科学》2019,44(9):2899-2908
岩溶流域水环境极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而硝酸盐污染是岩溶流域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的问题之一,把握岩溶流域中硝酸盐的来源及其在不同水体中的分布特征与成因,可为岩溶流域硝酸盐污染的防治提供依据.以贵州普定后寨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5月采集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共53件,测定主要水化学参数,分析NO3-来源,并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沿流动路径阐明其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阴、阳离子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CO3- > SO42- > NO3- > Cl-、Ca2+ > Mg2+ > Na+ > K+,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水体NO3-的主要来源为化肥,有6个采样点水体明显受到硝酸盐污染,NO3-浓度变化主要受混合过程控制,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影响不明显.流域水体NO3-浓度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明显,流经以农田或村寨为主的区域时NO3-浓度升高,流经以林地灌木等自然植被繁茂的区域时NO3-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425.
研究了亚洲11个重要地震国家或地区(阿富汗, 巴基斯坦, 菲律宾, 日本, 伊朗, 印度, 印尼, 中国大陆, 中国华北地区, 中国南北带)近代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率的自相似指数标度律, 并将其应用于泊松模型中, 预测2025年前亚洲重要地震国家发生地震生命损失千人、 万人和十万人以上巨灾事件的概率。 其中, 中国大陆华北地区、 日本和印尼发生万人以上死亡的巨灾概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426.
本文依据1057年历史地震文献资料,在分析这次地震的发生时间和破坏情况的基础上,对这次地震的震中参数提出了新的认识:1057年在河北—北京一带发生了二次地震,第一次地震发生在1057年3月26日,震级为534级;第二次地震发生在1057年5月24日,震级为612级;二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现固安—霸县一带,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9.25,东经116.3。  相似文献   
427.
依据历史地震文献,对滦县历史上发生的2次6.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参数进行复核并提出修改意见。同时,依据文献记载,提出这2次地震的序列特征。结合本地历史有感记载和唐山地震前滦县地区仪器记录地震的本地地震资料,分析滦县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并结合河北省境内几次7.0级地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的地震活动特征,对发生7.0级以上地震震中的地震活动特征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28.
汶川8级大地震活动断裂滑动速率异常低的比较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收集1900—2008年东亚大陆西部三角地震区内8次陆内逆冲型浅源大地震(M≥7.5)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基础上, 初步比较分析表明东亚大三角地震区陆内逆冲型孕震断层的缩短或垂直平均滑动速率≤12 mm/a;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在滑动速率异常低(0.2~1.0 mm/a)的龙门山活动断层上; 地震震级大小和滑动速率大小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显示出线性的简单相关关系; 地震震级大小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包括断层的地质年代、 尺度(长度、 宽度和深度)、 活动速率和历史、 物性, 以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和动力学环境等, 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29.
一种确定大小地震比例的新方法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学申  刘志辉 《地震研究》1999,22(3):260-264
本利用贝叶斯判别准则,提出了一种确定大小地震比例的新方法,并以1989年山西阳高地震和1983年山东荷泽地震为例,说明了此方法在震预报中应用的可能性,并说明对弱地震活动地区,本方法具有明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0.
Coulomb stress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strong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since 1904 in Sichuan and Yunnan provinces of China are investigated. The study area comprises the most active seismic fault zones in the Chinese mainland and suffers from both strong and frequent events. The tectonic regime of this rhombic-shaped area is affected by the eastern extrusion of the Tibetan highland due to the collision of Eurasian Plate against the Indian lithospheric block along the Himalayan convergent zone. This movement is accommodated on major strike-slip intraplate fault zones that strike in an E-W direction. The gradual 90° 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faults in the study area contributes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ess field. The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in this region is attempted by calculating the change of the Coulomb Failure Function (?CFF) arising from both the coseismic slip of strong events (MS≥6.5) and the stress built-up by continuous tectonic loading on major regional faults. At every step of the stress evolutionary model an examination of possible triggering of each next strong event is made and the model finally puts in evidence the fault segments that apt to fail in an impending strong event, thus providing fu-ture seismic hazard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