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62篇 |
免费 | 611篇 |
国内免费 | 5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7篇 |
大气科学 | 504篇 |
地球物理 | 372篇 |
地质学 | 1503篇 |
海洋学 | 376篇 |
天文学 | 29篇 |
综合类 | 182篇 |
自然地理 | 2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82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05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102篇 |
2018年 | 84篇 |
2017年 | 70篇 |
2016年 | 67篇 |
2015年 | 70篇 |
2014年 | 128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23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04篇 |
2007年 | 129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07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72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91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92篇 |
1996年 | 82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90篇 |
1993年 | 76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68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31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3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0篇 |
1974年 | 3篇 |
1966年 | 5篇 |
1964年 | 4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赣南八仙脑钨矿区发现的氟磷铁锰矿进行了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成分研究,显示该种矿物为接近锰端元的氟磷锰矿。氟磷锰矿中含有丰富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大者超过150μm,且多为气/液比小于1的富液相包裹体。拉曼光谱显示,气相组分中不仅含有H2O,还含有CH4、CO2,而液相组分则以H2O为主。氟磷锰矿在含钨石英脉中出现,且空间上与石英、萤石等脉石矿物密切共生,说明八仙脑钨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富氟富磷的特征。此外,根据矿石中氟磷锰矿的存在,也可以初步判断相关的花岗岩体可能是富氟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82.
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Mg、Sr、Ca及其比值的环境指代意义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通过桂林地区盘龙洞1号石笋和丰鱼岩4号石笋的Ca、Mg、Sr 及其比值的研究,并通过与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分析,初步认为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中的Sr、Mg、Ca 及其比值的形成既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又取决于水文条件的变化。当大气环流系统未发生显著变化时,岩溶水文地质条件较相似,这时, Mg /Ca和Mg /Sr 比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当大气环流系统发生显著变化时(如出现冰期和间冰期的显著变化) , Mg /Ca 和Mg / Sr 比值则主要取决于水文地质条件,即降水条件的变化。尽管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Mg、Sr、Ca指标可以获得很高分辨率的信息,但由于Mg、Sr、Ca 地球化学习性的复杂性,以及其影响因素的多元化,这种指标作为单独指标应用就会十分危险。 相似文献
83.
有机保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的同时,也可能增加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本文通过计算机模拟,着重研究了保温材料之一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的火蔓延速率、失重速率及温度场分布等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发生火灾后,外墙保温材料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自下而上蔓延至整个材料表面,并有表皮着火的现象。在火焰到达材料顶部之前,向上火蔓延占主导地位,材料中部区域明显燃烧脱落,火焰在材料两端上部继续燃烧,有向下加速蔓延的趋势;之后,火焰沿着材料中部内侧向下剧烈燃烧,材料呈V字型燃烧直至熄灭。在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火蔓延中,不同着火点情况下的燃烧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相似,且会形成两个波峰。 相似文献
84.
库车坳陷的地质结构及其对大油气田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库车坳陷是在晚二叠世之前的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历经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前陆盆地、侏罗-古近纪的伸展坳陷盆地和新近纪-第四纪陆内前陆盆地的演化而形成的。基底中的软弱层、侏罗系煤层和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与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泥)岩构成了自山前向盆地内部逐渐抬升的滑脱面,与自山前向盆地内部逐渐趋缓的地表面构成楔形体。该楔形冲断体的内部结构具有"垂向分层、横向分带与纵向分段"特点,NW向的阿瓦特-喀拉玉尔滚和NE向的库车横向构造转换带将其分割为乌什、拜城与阳霞3个构造区段。构造层发育特点决定了库车坳陷发育三叠-侏罗系的区域展布的有效烃源岩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储盖组合;分层变形特点导致盐下层形成叠瓦冲断构造组合,冲断层成为油源断层;叠瓦式的冲断层相关褶皱背斜组合导致了复式天然气聚集区带的形成,即在大北-克拉苏式的构造带上每一冲断层相关褶皱背斜带独立成藏,复合连片形成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目前拜城北、克深、克拉苏背斜带已呈现这种趋势;撕裂断层则决定着构造带上具体的油气富集区段。库车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地质结构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油气田分布的分区性。 相似文献
85.
86.
87.
坑头金矿位于贵州黔东南金矿带,前人对该金矿带石英脉型金矿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深部可能有蚀变岩型金矿存在,但都未证实。近期经综合研究,在坑头金矿施工钻孔发现坑头金矿的深部存在蚀变岩型矿体,含金量最高达6. 65 g/t。蚀变岩型金矿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硅化蚀变及断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位于硅化蚀变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中。目前,黔东南金矿的开采目标多为300 m以浅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因此该发现对黔东南地区金矿深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
西昆仑柳什塔格峰西侧火山岩的特征、时代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昆仑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的柳什塔格一带发现了一套火山岩建造,主要由强蚀变玄武岩、绿帘阳起石岩、阳起石岩(原岩为玄武岩)组成,上覆少量深水沉积岩.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玄武岩浆,形成于洋岛环境,因此它是一个古结合带大洋洋壳的残留.采样作Rb-Sr等时线年龄分析,时代为震旦纪(563±48Ma),说明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所代表的洋盆在震旦纪就已经存在.这个发现对重新认识麻扎-康西瓦-苏巴什结合带的演化时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90.
贵州荔波地区2000年来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记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荔波董哥洞石笋进行高精度的ICP MS或TIMS U系测年和碳、氧同位素分析,建立了荔波地区2 300a B.P.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的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贵州荔波地区2 300a B.P.以来石笋记录的季风气候变化,大致可分为8个气候(亚)期:① 2 300~1 800a B.P.为降温期,显示东亚夏季风减弱,东亚冬季风增强,气候干旱寒冷;② 1 800~1 080a B.P.气温有所回升,显示东亚冬季风缓慢减弱,东亚夏季风有所回升,表现为半湿润的温凉气候期;③ 1 080~680a B.P. 为降温期,气温再次下降,显示东亚冬季风再次增强,但降水相对增大,表现为寒冷湿润的气候期,是气候变化的关键转折时期;④ 680~550a B.P.温暖期,显示东亚夏季风再次增强,气温升高,降水增大,表现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期。⑤ 550~400a B.P.寒冷期,显示东亚冬季风快速增强,气温下降,表现为寒冷湿润的气候环境,是近1 000年以来最冷的时期;⑥ 400~364a B.P.温凉期,显示东亚夏季风有所增强,气温有所回升,表现为温凉湿润气候环境;⑦ 364~324a B.P.冷凉期,显示东亚夏季风有所减弱,气温有所下降,表现为冷凉湿润气候环境;⑧ 324a B.P.至今,气候相对波动期,同位素记录曲线呈锯齿状波动,在其内包括若干个冷凉半湿润、冷湿的气候变化亚阶段。根据荔波董哥洞石笋的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的连续记录,揭示了荔波地区2 300a B.P.以来的一些百年尺度的重大气候事件——干旱寒冷期、隋唐温暖期(或小温暖期)、小寒冷期以及一些十年尺度的降水、温度变化。石笋记录的这种百年、十年尺度的突发性气候变化事件,与冰芯记录极为相似,反映低纬度地区石笋记录的季风气候与高纬度及北极地区的气候具有极好的相关性,这对于认识现代气候系统变化以及对未来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预测和演化的驱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