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一致性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从时空角度出发,对1993,2003,2014年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一致性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地域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1993—2014年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呈现严重的不平衡,二者之间存在错位现象,人口集聚高于经济集聚成为主要特征。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之间关系有所协调,但仍具有不均衡性。2新疆人口经济不一致性地域分异明显,各类型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集聚性。3新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一致性存在正的、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有增强的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下,全疆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不一致性从东到西形成了"低-低""不显著""高-高"平行分布的集聚格局,且"低-低"与"高-高"的分布格局具有背向性,新疆人口经济不一致性的现状正在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62.
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2001—2011年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和生态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出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及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指数,从而得到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11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发展变化趋势以及耦合协调类别和类型。分析得出:2001—2011年吐鲁番地区人口-经济-生态系统的耦合类别变化情况依次为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类—初级耦合协调类—中级耦合协调类—高级耦合协调类;耦合协调类型依次为经济滞后型—人口滞后型—生态滞后型。最后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并根据吐鲁番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2016-2020年期间登陆广东的台风24 h路径距离、移向和移速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表明:所有路径误差评定时次中,超过50%时次的台风路径预报质量较好(小于过去5年的平均距离误差70 km),其中在台风首次登陆广东前24 h内,台风路径预报误差较小的时次比例更大,但南海台风的路径预报误差偏大,对南海台风的...  相似文献   
64.
65.
中天山北坡云与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1980年以前中天山北坡的地面气候资料及个别水文站的气候资料,通过对这一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下的云与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评估这一地区的人工增雨潜力和可行性?分析研究表明:地形的作用对中天山北坡的云和降水分布有重要影响,在暖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而在冷季地形影响并不甚明显;暖季在山区有极丰富的地形云资源和优越的降水条件;盛夏的山区是实施人工增雨首选的季节和地带。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随着防雹工作的发展,对冰雹预报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现行防雹技术手段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作业效果必须依靠比较详细的冰雹预报.国外在防雹效果的评价上提倡根据雹云强度、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作业方法.本文介绍了原苏联的冰雹预报方法,它可提前6-12小时预报出雹云  相似文献   
67.
苏联从1981—1985年在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用飞机播撒干冰对不同类型的冬季层状云进行了75次人工降水试验。根据试验场降水分布以及降水强度和雷达回波结构的演变,利用气象雷达的数字化计算系统,对作业效果进行了检验。得出,在40%的试验中,与云中播撒区相对应的地面上确实观测到了降水的增加。  相似文献   
68.
本文根据苏联某铀矿区获得的资料,详细阐述了利用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寻找热液铀矿床肓矿体的理论基础和工作方法。这分材料比较系统、具体,可供读者参考。但是,在将这分资料介绍给读者的同时,我们认为有必要强调,在应用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时,必须注意:(1)首先应对该矿区已知矿体的地质构造特点和矿石物质成分特点进行一定的了解和研究;(2)在每个地区都必须坚持事先进行方法试验,找出在该区利用此方法的具体条件(如地球化学底数值、伴生元素、指示元素、已知矿体的扩散晕发育情况等);(3)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必须与共他找矿方法(首先是地质-物探方法)配合,作为综合找矿的一部分,而绝不能孤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利用这一找矿方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否剐难以取得应有成效。  相似文献   
69.
一、引言人们对冰雹的认识是从研究降落到地面的雹块开始的.通过分析雹块的大小和形状,得到雹块的外观特征;通过分析雹块的内部结构,获得雹块的一些微物理特性.雹块的外观特征和微物理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雹块在雹云中的生长过程,因此,冰雹微物理  相似文献   
70.
利用库尔勒市1979-2012年香梨产量数据以及同期库尔勒市气象站逐旬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34a该市年平均气温、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平均气温以及香梨产量变化特征,并就香梨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温度变化对香梨产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近34a库尔勒市年平均气温、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平均气温分别以0.36 ℃/10a和0.40 ℃/10a的倾向率升高。香梨休眠至果实成熟期不同时段平均气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差异,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以及2月上旬至9月上旬平均气温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12月中旬至1月下旬平均气温以0.09~-0.55 ℃/10a倾向率下降,以1月下旬平均气温下降尤为显著。(2)受气温变化和气温年际间差异影响,近34a香梨产量年际间波动达-11484~6401 kg/hm2,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香梨产量年际间不稳定性趋于增大。(3)气温变化对香梨产量的影响弊大于利,12月中旬至1月下旬,尤其是隆冬1月中、下旬平均气温的下降,是导致近34a库尔勒市香梨产量不稳,甚至部分年份明显减产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