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108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41.
马夕全  罗安居  赵龙祥 《气象》1993,19(10):54-55
1 概况盐城市地处黄海之滨,市内河渠纵横,沟塘密布,水产养殖业相当发达。据有关部门统计,1990年全市淡水养殖水面为4万多公顷,产量达7万吨。水产养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相当密切,充分掌握和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避免和预防不利的气象条件,对水产养殖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42.
基于电离层反射的袖珍云闪(CID)三维定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袖珍云闪是一类区别于常规闪电放电过程的特殊放电现象,能够同时产生极强的高频和低频辐射信号,其低频辐射信号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反射后能够在电场变化波形上形成电离层反射脉冲对.电离层反射信号与原信号的时间差包含着放电三维位置和电离层高度的信息,而借助于多站闪电探测网络的同步观测就能够反演这些信息.基于这一规律,本文发展了一种对袖珍云闪实现三维定位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对大范围内的袖珍云闪实现准确的三维定位,同时还能够反演电离层的高度,是一种潜在的研究电离层相关性质的有效手段.通过将定位结果与雷达回波比较,证明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利用这种方法,计算了5489例正极性袖珍云闪和1400例负极性袖珍云闪的放电高度,发现正极性袖珍云闪主要集中在7~14 km,而负极性袖珍云闪达到了15~18 km.负极性袖珍云闪的放电高度总体上与对流层顶高度相当,其数量相比于正极性袖珍云闪明显偏少,因此很可能产生于较为罕见的极旺盛的雷暴过程中.  相似文献   
543.
世界钴矿资源及其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丰成友  张德全 《地质论评》2002,48(6):627-633
本文概述了当前世界钴资源状况,钴矿床分类及国内外钴矿床勘查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全球钴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集中,沉积型砂岩容矿的铜钴矿床和含钴的岩浆岩型硫化铜镍矿床是两个最重要的钴矿床类型。尽管钴多数以铜-镍、铜、铁等矿床的伴生金属产出,国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层控铜钴矿床之上,中国近几年却在华北地台北缘东段、西部 中央造山带、赣西地区等陆续发现了一些不同元素组合,不同成因类型且为独立的或以钴为主的钴矿床,钴矿床勘查的重大突破既对开拓钴矿床成矿学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也为弥补国内钴资源长期供应不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44.
198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我随中国气象专家代表团访问了苏联,参观了苏联高山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验气象研究所以及位于北高加索的防雹综合试验基地。通过访问,对苏联的人工防雹工作,特别是以“雷达——火箭”为主要手段,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较大作业规模的人工防雹业务系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针对我国实际,下面就苏联的双波长雷达、防雹火箭、作业设计和组织管理等情况作一概要介绍。一、双波长雷达苏联的(?)——5双波长(3.2和10cm)雷达是专门为人工防雹设计的新型雷达。它不仅同时具备3cm和10cm常规天气雷达测示降水云体回波结构和强度的能力,同时还具有测示云内降水(冰雹)粒子大小与分布的功能,是人工防雹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45.
扬沙和沙尘暴对导线电位影响的风洞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扬沙和沙尘暴过程中:①导线电位随风速及输沙量的增大,呈指数规律递增;②随沙粒粒径的增大,电位差随高度的变化具有上扬的趋势;③粒径愈大,电位差反而减小;④沙尘暴中导线电位高于扬沙天气;⑤伴雨状况下的沙尘暴较之非伴雨状况下具有较强的电位差;⑥导线材料相同时,导线直径越小,电位差愈大;⑦导线直径相同时.铝线较之铜线具有较强的电位差,且当裸铝线两端加电压2~4kV时,出现尘端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546.
在国矿、地方煤矿和个体煤矿相继开采条件下,阜新矿区八家子自然村附近地下水水位下降到地表以下43m,导致民井断水。文章运用RFPA^2D分析系统,以断水现象为例,通过对此系列采矿活动数值模拟分析,阐述了覆岩应力变化与采动裂隙发育的关系。结果表明,采动裂隙的发育(生成、扩张和贯通)及其延伸范围,与开呆方式、开采层位和地下开采条件下地下岩体应力场不断变化密切相关。随着采区不断扩大、位置不断抬高导致采动裂隙扩张和贯通,使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联合,为浅部地下水迅速流失和地下水水位快速下降创造了有利条件,造成采动区及其附近区域木资源持续流失、向深部采空区渗流汇集。由于在不同的采矿阶段,水资源流失的程度和地下水水位下降的幅度是不同的,应该采取相应的控制方法,例如,在采掘前和初期应该合理设计采掘工作面、合理预留保护煤柱;在采掘中达到较大采空区时应采取实时控制措施、堵塞渗流裂隙;最后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47.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洪涝灾害的影响和复杂性日益加剧。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防洪减灾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洪涝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处置的基础和核心,风险评估模型直接影响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洪涝灾害风险是洪涝灾害复杂系统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的结果,综合考虑洪涝灾害系统的特点以及智能体建模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智能体的洪涝风险动态评估理论模型。首先从复杂系统建模的角度出发,对洪涝灾害复杂系统进行分析建模,构建基于多智能体的洪涝灾害风险动态评估框架模型;其次,对所构建的框架模型中单个智能体模型进行研究,分别建立基于反应型的孕灾环境智能体模型和基于慎思型的致灾因子、承灾体和风险分析智能体模型,并对以上单个智能体的流程进行研究;然后以风险分析智能体联盟为例对模型框架中所涉及到4类智能体联盟的内部结构和流程进行分析,对构建的框架模型中涉及到的智能体通信协调和作用规则进行探讨;最后,在Netlogo平台上,基于30 m DEM数据和构建的模型,对淮河流域的暴雨型洪涝孕育发生发展全过程的人口风险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能有效评估洪涝灾害全过程中人口风险的动态。研究结果对洪涝灾害人口灾情评估、应急救助和应急管理都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8.
瞿伦全 《岩石学报》1991,7(2):56-64
东秦岭不同构造单元中花岗岩类的平均原子量()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华北地台南缘为高值(20.65~21.15),秦岭褶皱系为中低值(20.35~20.43)。岩体的值与成岩物质来源和岩浆演化趋势有关,地台区花岗岩值介于“玄武岩地壳”平均值和“花岗岩地壳”平均值之间,而地槽区花岗岩则介于沉积壳层和花岗岩壳层之间。值东秦岭区域成矿作用分带与花岗岩的值分带有极明显的空间依存关系,成矿岩体的值远高于非成矿岩体,与金成矿作用有关岩体的值高于与铝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岩体。  相似文献   
549.
坡北基性_超基性岩带Ⅰ号岩体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部北山裂谷带内,侵位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该岩体规模较大、分异良好,是坡北岩带中寻找铜镍硫化物矿床最具代表性岩体之一。前人根据侵位地层的时代,间接推断该岩体形成于中、晚石炭世。笔者首次对该岩体不同岩相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岩体Sm_Nd等时线年龄为(307±32)Ma(95%可信度,MSWD=0.12),辉长岩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278±2)Ma(95%可信度,MSWD=1.17)。鉴于铜镍矿化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与岩体的侵位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熔离型,说明坡北Ⅰ号铜镍矿区的成岩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是后碰撞构造背景下幔源岩浆上侵的产物。  相似文献   
550.
在天山造山带觉罗塔格山系东段的中天山地块内,新识别出一套侵位于长城系星星峡群变质岩中的片麻状花岗质岩体,岩石组合为片麻状闪长岩+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片麻状二长花岗岩+片麻状钾长花岗岩,锆石SHRIM PU-Pb测年表明这套侵入岩的结晶年龄为(1 453±15)~(1 458±40)Ma(207Pb/206Pb表面年龄),是中元古代晚期的产物。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具I型花岗岩组合特征,形成于板块汇聚的环境。这套花岗质侵入岩的厘定,对于可能存在于元古宙的天山洋的闭合事件,从岩浆作用上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对中天山星星峡群的地层时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上限。另外,还发现了一颗形成年龄为(2 991±22)Ma的残留锆石,指示该区可能存在太古宙的古老基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