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31.
1992年10月在“珠江口航整治规划”研究中应用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对矾石浅滩抛泥区泥沙的运动规律及其对航道的回淤影响进行了现场测试,就该抛泥区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该抛泥区所抛泥沙主要沿矾石浅滩南移沉积,另有一部分西行进入伶仃航道,为减少航道的淤积,该抛泥区应适当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32.
根据目前边坡失稳案例统计,导致边坡失稳破坏的原因多为降雨入渗,目前大多学者对自然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失稳机理做了大量研究,但是对于不同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加固结构及其稳定性是如何随降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研究却较少。以云南昆明某边坡为研究对象,考虑土体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及非饱和强度理论,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GTS分析研究降雨动态过程中边坡加固结构内力的变化规律及边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当降雨时长一定时,降雨强度越大,非饱和区越小,负孔隙水压力降低越明显,安全系数越差;②随着降雨入渗的进行,边坡下滑力增大,抗滑力逐渐变小;③降雨入渗对原始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但是对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影响相对较小;④预应力锚索轴力随着降雨时长增大而增大,当降雨时长一定时,锚索轴力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3.
深圳市不透水表面的遥感监测与时空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珍环  王仰麟  彭建 《地理研究》2012,31(8):1535-1545
定量监测城市不透水表面扩展过程,是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动态,深入剖析城市地区空间镶嵌体内部异质性景观相互转化的重要基础。以深圳市为例,通过定量划分城市不透水表面等级体系,计算不透水表面的转移矩阵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透水表面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1990~2005年间,高盖度及极高盖度的不透水表面持续增加,中盖度及低盖度不透水表面先增加后减少,而自然地表及极低盖度的不透水表面则为先减少后恢复,反映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地表覆被的结构性影响。景观格局变化显示景观多样性程度较高,且经历了低-高-低-高的变化;斑块在1990年以自然地表为主,1995年以后以中盖度等级为主,高盖度等级显著增加。自然地表和中等盖度的不透水表面变化分别主导着前期和中后期的变化过程。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将林地、农田、水体及滩涂等自然地表快速地转变为不同功能的建设用地,主导着不透水表面等级分布的梯度性变化。  相似文献   
34.
Characteristicsoftectonicdeformationfieldaboutstrike-slipearthquake-generatingstructureintheChinesemainland环文林,张晓东,宋昭仪Wen-Lin...  相似文献   
35.
(环文林,汪素云,宋昭仪)Thecharacteristicsoftectonicstressfieldaboutstrikeslipearthquake-generatingstructureintheChinesemainland¥Wen-Lin...  相似文献   
36.
强余震的断层面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我国及邻区16次大地震的前震、主震和强余震的断层面解.其结果表明:前震和主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一部分强余震同主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 具有明显差异的强余震发生的时间, 一般都在主震之后的一、二天内.这些特点有助于对地震趋势的估计.断层面解的差异性可能由于局部应力场引起, 也可能由于震源区断层面错动性质的多样性所致.   相似文献   
37.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太平洋板块运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新生代以来,我国东部及邻区濒临太平洋区域广泛发育着一个规模宏伟、活动强烈的北东—北北东向构造体系。对此构造体系的性质及其动力来源有着几种不同的看法。本文根据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本区构造形变和构造应力场特征,认为,北东—北北东向构造的不同性质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我国东部构造形变和构造应力场自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演化阶段,各阶段的构造动力与太平洋内各时期板块运动的方向和边界条件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8.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对气象台(站)环境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观测场的环境改造势在必行。我局率先在观测场种植绿化草皮一地毯草,并获得成功。该草一般在每年的y-9月份种植,并具有“矮、密、快”的特点:即高度矮,在ZOom以下,符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腰求;根系密,扎根深,生长速度快,适合于台(站)观测场种植。而且它还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便于推广。亚种植前观测场地整治首先,在种植草皮前1个月左右,重施除草剂,等原草皮全部枯萎,直至草根腐烂后将观测场的枯黄草皮全部连根铲除,把地翻松,同时清除部…  相似文献   
39.
1730年北京圆明园地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环文林  时振梁 《地震研究》1996,19(3):260-266
  相似文献   
40.
对1556年81/4级大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构造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增建先生(1957)称1556年8 1/4级大地震为关中大地震,并绘制了等震线图.1983年版中国地震目录将其称为华县地震.之后,中国地震目录几经修改,但对震中位置都没再进行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修订.80年代以来,几位研究者从不同角度渐次提出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不在华县的新见解.本文同意这些见解,并通过分析大量史料和对发震构造的研究作进一步论证,提出对这次地震震中位置和发震构造的新认识.(1)1556年8 1/4级大地震的震中位置不在华县.极震区分布在蒲州(今永济西黄河东岸)、朝邑、潼关卫、华阴、华州、解州一带,故震中位置宜定在蒲州、潼关卫、华阴、朝邑之间,即北纬34°44',东经110°16',震级仍沿用1995年版中国地震目录修订的8 1/4级.由于蒲州最重,可称为1556年蒲州8 1/4级大地震.(2)1556年81/4级大地震的发震构造不只是华山山前断裂,而是大致沿黄河分布的北北东向右旋走滑断裂带及其南北两端相反方向分布的渭河拉分盆地和运城、临猗一带张性地堑、地垒带,由它们共同组合而成的走滑型发震构造带,为该次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