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质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藏东南地区复杂下垫面辐射收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信英  韩琳  王鸽  王顺久 《冰川冻土》2015,37(4):924-930
利用藏东南地区进行的地气交换观测数据, 分析了典型晴天和阴天不同下垫面辐射过程的特征及其差异. 结果表明: 藏东南地区典型晴天不同下垫面总辐射均呈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典型阴天各下垫面总辐射日峰值与典型晴空天气下的总辐射日峰值差值不大, 日均值显著减小; 反射辐射日变化趋势与总辐射变化一致, 但变化曲线比总辐射离散, 阴天地表反射辐射受总辐射和下垫面的综合影响; 向上长波辐射日变化幅度和量值都大于向下长波辐射, 下垫面类型对向下长波辐射没有影响. 净辐射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和总辐射的相位一致, 农田净辐射的日峰值和日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12.
洪水灾情投影寻踪评估模型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王顺久  张欣莉  侯玉  丁晶 《水文》2002,22(4):1-4
洪水灾情评估是多因素评价问题,它是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对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而不能仅依据某单项指标得出评价结论。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洪水灾情评估指标体系和各指标定量化等级标准。根据投影寻踪技术提出了洪水灾情投影寻踪评估模型,将评价样本的各因素进行线性投影,以最优投影方向所对应的投影特征量作为评价依据,该模型计算过程简单、结果直观,更重要的是评估结果无人为任意性。将这一模型用于1998年洪水的分类和我国部分省市的洪水灾情评估中。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对各种洪水灾情进行有效的评估,是一种处理多因素复杂评价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1~2020年与1981~201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站地面气候平均值资料,从年、月尺度对比分析了新旧2个30 a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分布特征及业务应用差异。结果表明:(1)近30 a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3℃,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均升高,全省93.7%站点增温0.1~0.5℃。(2)近30 a四川省平均年降水量增多3.8 mm,年内6~10月降水量差值变化大,川西高原年降水量大部地区以增多为主,盆地和攀西地区以减少为主。(3)启用新30 a气候平均值后,四川省大部地区年、月平均气温距平有所降低,全省平均年降水量距平变化不大,但各地年、月降水量距平变化区域差异显著。(4)四川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升高,近42 a中(1981~2022年)暖冬减少6 a,冷冬增加5 a;春季平均气温升幅大,盆地常年春季开始日期提早,持续天数增加。(5)气候平均值的改变对气象要素及气候事件监测评价等业务应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投影寻踪原理为基础, 结合动态聚类方法, 建立了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动态聚类模型, 并首次将其应用于气候区划分析中。首先, 利用线性投影技术将多因素聚类问题转换为投影特征值的线性聚类问题; 其次, 利用动态聚类方法完成投影特征值序列的聚类分析; 最后, 通过气候区划实例验证了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动态聚类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评定相似流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并将其首次用于水文计算中相似流域的选择。对一个实例的应用研究表明,此模型能给出一个综合考虑流域中多指标间复杂关系的特征指标,利用这个指标取得合理的评定结果,且新模型计算过程简单,结果直观,为水文计算中水文比拟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西南地区东部大官山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9~2020年,大官山降水量总体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多年平均梯度变化率为1.32%/100 m,最大降水高度在海拔1900 m左右。各季降水梯度变化率中,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夏季为3.31 mm/100 m,秋季为1.39 mm/100 m,冬季为0.50 mm/100 m,春季为0.67 mm/100 m。各月降水梯度变化率中,7月最高,达5.06 mm/100 m,1月和11月最低,分别为0.23 mm/100 m和0.29 mm/100 m。降水日数和小雨日数随高度的线性变化趋势较明显,平均上升率分别为2.86 d/100 m和2.56 d/100 m。大雨日数在海拔1900 m左右最大,暴雨日数在海拔2500 m左右最大。降水日变化表现出多峰值特征,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在06~09时达到最大,降水频率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其中,高海拔降水频率在15时左右达到最大。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变化与天气过程密切相关,持续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的梯度变化较为平缓,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局地阵雨中单次过程降水量与海拔高度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阿里地区狮泉河地气交换综合观测站2019年辐射观测数据和狮泉河气象站1993~2016年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阿里地区总辐射和净辐射的日循环、日变化、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阿里地区总辐射和净辐射平均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4:30~15:00,总辐射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6月,净辐射月均值最大值出现在8月,近20 a来阿里地区总辐射和净辐射的平均日变化峰值和月均值最大值出现时间延后。(2)1993~2016年阿里地区总辐射曝辐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但其日最大辐照度呈极显著降低趋势,而净辐射曝辐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但其日最大辐照度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3)1993~2016年阿里地区总辐射和净辐射日最大值出现时间年均值均呈极显著的延后趋势,年均净辐射日最大值出现时间较总辐射日最大辐照度出现时间平均提前约13 min。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2~2020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以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为考察重点,统计分析了全省极端小时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各站极端小时降水阈值、发生频次、平均强度及贡献率差异明显,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盆地和攀西南部;盆地多站极端小时降水阈值在50 mm/h以上,小时降水极大值超过80 mm/h。(2)四川省极端小时降水事件主要集中在7月和8月,其中50 mm以上的小时强降水事件占比超过1/3;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极端小时降水发生频次分别在7月、6月和8月达到最高,而小时强降水事件分别在8月、7月和6月出现最多。(3)四川省极端小时降水频次日变化峰值出现在02时,具有单峰和夜发特征,其中盆地、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主峰值分别出现在05时、21时和02时;四川省50 mm以上小时强降水事件夜发占比达63.5%,各区域出现高峰时段差异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61~2022年四川省15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及平均气温资料,对2022年四川省高温和干旱开展异常气候特征监测分析和区域性过程定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022年夏季四川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省平均降水量偏少3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2)2022年夏季共出现4段区域性高温过程,其中7月28日~8月28日的区域高温事件综合强度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年度高温过程累积强度位列1961年以来历史第4位,弱于2006年。(3)2022年夏季四川省共出现3段区域性干旱过程,干旱范围广,中旱以上天数多,综合站次百分比位列历史同期最大。其中8月7~26日的区域性干旱过程综合强度等级为“强”,排历史第24位,未能进入历史前10,但超过2006年6月10日~7月9日区域性干旱过程的综合强度;从影响范围看,此次过程的干旱站点数量排历史同期第2位,范围均比2006年夏季的两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广。  相似文献   
20.
本文较为系统的总结了我国气象科学领域主要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分析表明各种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各有优势与不足,在生产实践中必须根据评价问题的具体特点和目的等选择合适可行的评价方法。分析结果可为气象科学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选择应用与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