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攀枝花市大竹河水利工程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总结大竹河水利工程地质灾害发育类型、特征、规模极并提出防治建议,对水库建设和后期的防灾避灾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太原冬季大气气溶胶的散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积分浊度仪于2005年12月17日-2006年2月14日对太原市区气溶胶散射特性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气溶胶散射系数小时平均值为(850.2±611.3) Mm-1,散射系数在200~300 Mm-1之间出现的频率最高。太原冬季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的日变化呈双峰型,散射系数与PM2.5小时平均浓度的线性相关性较好(R2 = 0.82),表明细粒子对散射系数有很大的贡献。观测结果显示气象条件是影响气溶胶散射特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3.
利用长治市2007-2009年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治市酸雨的年变化规律及酸雨与降水量、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0月酸雨强度最高,9月次之,12月最低.小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49.25%,中雨时为77.78%,大雨及以上量级时为100.00%.随着风速增大,降水的酸雨频率减少;静风时,酸雨出现次数几率为...  相似文献   
24.
湖泊湿地的水质净化效应——以太湖三山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湖泊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以太湖三山湿地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遥感、GIS技术、现场水质监测、实验室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分析三山湿地对污染物的拦截净化效果,进而探讨湖泊湿地对水体氮、磷污染物的削减渠道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三山湿地对太湖水体和三山岛生活污水均有明显净化效果.2014年三山湿地的总氮(TN)、总磷(TP)输入通量分别为549.45和19.4 t,通过水草打捞/收割分别去除20.99和4.52 t,湿地水体内TN、TP变化量分别为528.46和14.88 t,这部分营养盐输出途径包括沉积到底泥、降解转化、水体交换等.湿地的TN、TP拦截能力分别为2723.56和102.48 kg/(hm2·a).水生植物收割打捞与底泥疏浚是提高湿地水质净化能力的有效措施.水动力模拟结果显示,三山湿地建成后使附近水域水体流向发生变化,流速减小,对湿地内水质产生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在两类El Nio事件下,通过滑动平均,对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ElNio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用距平法分析了1959-2005年期间两类El Nio事件对研究区气温、降水量和出山径流量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整个河西地区受El Ni珘no较强影响,在第一类El Nio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第二类El Nio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相比高海拔山区,气温在低海拔地区对El Nio响应程度更高,降水对El Nio的响应在山区和低海拔平原区差别不大,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与出山径流量相比,降水量和气温对El Nio的响应更高一些。  相似文献   
26.
生产实践表明,山西省北(中)部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作物冷害,严重冷害年常造成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本文初步研究了该区冷害发生的时段,指标,类型,分析了冷害的时空分布,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可操作的防御与减轻冷害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利用2005年山西省环境统计大气重点源清单,分析了山西省污染源的类别,各行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对比以及山西省大气污染物的构成特点。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山西省重点大气污染源中SO2、烟尘最主要的排放行业为电力行业;工业粉尘最主要的排放行业是建材和冶金行业。SO2和烟尘的排放明显存在着协同性、共生性,山西省煤烟型污染的特征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28.
利用2007—2009年大同市酸雨资料,应用《酸雨观测规范》方法对大同市酸雨变化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同市酸雨发生频率为25.0%—36.36%,10月酸雨频率最高,达到75%;其他月份酸雨频率较低。大同市夏季酸雨强度为弱酸雨程度,而秋季酸雨频率则为最高。大同市小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33.33%;中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19.23%;大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60.00%;暴雨时酸雨发生频率为0。由此可见,大同市在大雨天气时,酸雨出现的概率较高。随着风速的增大,降水的酸雨频率逐渐增大。大同市在S风向下的酸雨频率最高为18.60%,ESE和NNW风向下的酸雨频率较高为13.95%。通过分析大同市酸雨变化规律、气象气候条件等因素对酸雨的影响,探讨影响大同市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从而为大同市酸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利用无人机搭载气象及环境监测设备于2020年7月29—31日在太原进行飞行试验,对不同高度层颗粒物和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得到PM_(2.5)三维分布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通过气象要素、天气形势和后向轨迹分析得到污染累积和消散成因以及外地传输作用影响。结果表明:PM_(2.5)浓度的垂直分布差异显著,下午大部分时次满足"下高上低"规律,上午边界层垂直混合和颗粒物吸湿增长可能导致"下低上高"的情况;逆温层对大气垂直混合有明显抑制作用;29日为污染物积累过程,30日和31日白天均为消散过程;副热带高压带来的小风、高湿环境是29日颗粒物逐渐累积的原因,30日槽前对流发展和较大的风速有利于颗粒物浓度下降,31日相对湿度较低、对流发展旺盛使PM_(2.5)浓度快速下降;试验期间气流主要来自东南方向,太原市PM_(2.5)本地积累占主导地位,外地传输更多来自于本省晋中、长治等邻近城市。  相似文献   
30.
裴坤宁  王雁  闫世明  蒋云盛  郭伟 《干旱气象》2022,(5):879-887+907
为了研究临汾市大气污染的输送特征,利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6—2017年临汾市逐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提供的水平分辨率为1°×1°的逐6 h再分析资料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数据,基于HYSPLIT4(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式,采用气流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法研究地形及天气形势对临汾市24次污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24次污染过程的海平面环流形势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蒙古高压底前部型、低压前部型、华北高压后部型、河套倒槽前部型、均压场和低压带型。(2)模拟后推24 h和60 h的聚类轨迹分别可以代表地形条件和天气形势对临汾市大气污染的影响。(3)模拟后推24 h的聚类轨迹显示,气流可沿吕梁山背风坡下沉输送污染物,向南开口的倒“凹”字型地形配合近地面西南风可造成临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