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王菁  牛从从  王辉  郇丽 《海洋科学》2016,40(1):64-67
浒苔(Ulva prolifera)是我国黄海海域绿潮暴发的主要成因种,其孢子囊的形成和孢子的释放是浒苔大量、快速增殖的基础。本文以浒苔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还原剂(DTT)和氧化剂(H_2O_2)对直径为1 mm的圆形藻片从营养细胞形成孢子囊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T对浒苔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H2O2处理的浒苔藻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浒苔细胞处于还原状态时不利于孢子囊的形成。研究结果为探究浒苔孢子形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2.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is a crucial antioxidant enzyme playing the first defense line in antioxidant pathways agains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various organisms including marine invertebrates. There exist mainly two specific forms, Cu/Zn-SOD(SOD1) and Mn-SOD(SOD2), in eukaryotes. SODs are known to be concurrently modulated by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By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joint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18–34°C) and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0.1–1.5 mg/L) on the total SOD activity in the digestive gland of Crassostrea ariakensi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near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highly significant(P0.01), the quadratic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linear effect of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while the quadratic effect of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highly significant(P0.01);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The model equation of digestive gland SOD enzyme activity towards the two factors of interest was established, with R2 and predictive R2 as high as 0.961 6 and 0.820 7,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 goodness-offit to experimental data be very satisfactory, and could be applied to prediction of digestive gland SOD activity in C. ariakensi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periment. Our results would be conducive to addressing the health of aquatic animals and/or to detec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taking SOD as a potential bioindicator.  相似文献   
593.
分析隐伏逆冲构造变形特征,揭示构造形成机制,开展构造预测,指导煤地质勘查。通过地表精细观测、二维地震勘探及钻探工程验证等综合方法,在发现并了解其形态学特征基础上,分析表层构造与深部构造耦合关系,结合古构造应力场,阐述构造成因。结果发现南北向深部隐伏逆冲构造,西倾东冲,断面倾角为20°~35°,断于石盒子组内和下伏含煤岩系及其基底内,地层垂直断距为190~260 m,水平断距260~470 m;浅部地层表现为同向展布的不对称背斜构造,二者空间上密切共生,几何学和运动学具相关性,成因上具统一性;浅层背斜构造是深层逆冲作用控制下断展褶皱作用的结果。隐伏逆冲构造是燕山运动中期盆地内部因阻抗来自东侧构造挤压应力,而产生的反向逆冲构造作用响应。该逆冲构造错断煤层,造成煤层重复,控制了煤层的空间分布,构成韩城矿区南中深部重要的构造边界。   相似文献   
594.
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资料收集、分析及应用工作对后期普查数据生产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如何高效、快捷、准确地对各级、各类资料进行整合应用,是地理国情普查面临的问题。主要介绍各种资料分析的侧重点,阐述地理国情普查项目资料收集、分析工作对后期普查数据生产的辅助作用,对资料收集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为其今后的工作提供资料收集、分析与应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95.
对阜新凹陷白垩系源岩生烃基本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原油、天然气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存在浅湖相泥岩和沼泽相煤系源岩(由煤和泥岩构成)2种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2种源岩虽然层位不同,但在其有机质丰度和类型上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生烃特征也基本相似,都具备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的煤成烃特征,有机质成熟度及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源岩在整个演化过程中的生烃类型和数量.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受热演化的各个阶段,都会伴随着不同类型有机成因气的产出,未成熟阶段为煤型生物气,成熟—高成熟阶段主要为煤型热解气,还伴生少量的石油.  相似文献   
596.
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及各贡献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珊  王辉  姜华  金啟华 《海洋学报》2013,35(1):63-75
采用1958年1月至2007年12月SODA海洋上层温度的月平均资料,基于海温变化方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SST)异常特征及各局地因子贡献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1976/1977风场最强中心位置的南北移动,形成了两个北太平洋SST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异常中心:一个是位于30°N附近的副热带海盆内区,SST异常主要受风应力强度的主导;一个是位于40°N附近的副热带和副极地环流交汇区,SST异常主要受风应力旋度的位置即风场位置的影响。在副热带海盆内区,最强降温发生在1978-1982年,SST异常的主要局地贡献因子为海表热通量和经向平流,二者所占比例和约为50%~60%,均为同相增温或降温作用,余项所占比例约为20%~50%。在副热带和副极地环流交汇区,海盆内区和西部边界区的SST异常的跃变时间同为1975年,但是内区的垂直混合项的跃变时间早于西部5年左右。SST异常的主要贡献因子为海表热通量和经向平流,但在1983-1988年海温强降温期间,经向平流项贡献大于海表热通量项的贡献。两个区域的垂直混合项均为降温贡献,虽然量值小却显示出很强的年代际变化信号。平流项中经向平流最大,垂直平流最小。  相似文献   
597.
以甘肃省秦安县和礼县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粟和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碳同位素的测定,并开展了碳同位素和形态学鉴定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是不同的,即使是炭化的考古样品,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仍然是有差别的,粟较黍的碳同位素值总体偏正。这一方法可以比较简便地检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能够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数据库,将会为粟和黍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98.
为评估建新煤矿建设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业场地建设和煤矿开采的适宜性,依据钻孔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在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内有危险性大区8个,面积0.100 050km2,危险性中等区1个,面积14.965 013km2,危险性小区5个,面积3.459 323km2;工业场地建设为基本适宜,煤矿井下开采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中等区,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采取合理的开发方案和有效的避让或防治措施后为基本适宜,在危险性小区适宜煤矿开采。  相似文献   
599.
用PTD方法测定巴林左旗5.9级地震震源深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震源深度是描述震源的最基本参数之一, 给出了地震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具体位置, 对了解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化学条件, 以及地震能量集结、 释放的活动构造背景都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PTD方法, 对2003年8月16日发生的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5.9级地震的震源深度进行了测定, 测定震源深度为20 km, 与东北地震构造区地震平均深度11±5 km相比偏深。 文中进一步分析讨论了对测定结果产生误差的各种因素, 给出了减小误差的应对措施;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地震区周围的地壳P波速度结构进行了探讨, 给出了具体的P波二层均匀速度结构。  相似文献   
600.
多项式拟合技术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讨论了三种多项式拟合方法在煤田地震勘探中的应用情况 .它们可以消除动校拉伸对波形的影响以及普通叠加的低通滤波效应 ,保持了振幅的真实形态和较高的频率信息 ,能得到较高分辨率的零炮检距剖面 ,有利于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岩性研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