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31.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is a crucial antioxidant enzyme playing the first defense line in antioxidant pathways agains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various organisms including marine invertebrates. There exist mainly two specific forms, Cu/Zn-SOD(SOD1) and Mn-SOD(SOD2), in eukaryotes. SODs are known to be concurrently modulated by 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stressors. By using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joint effects of water temperature(18–34°C) and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0.1–1.5 mg/L) on the total SOD activity in the digestive gland of Crassostrea ariakensi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near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highly significant(P0.01), the quadratic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significant(P0.05); the linear effect of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while the quadratic effect of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highly significant(P0.01);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copper ion concentration. The model equation of digestive gland SOD enzyme activity towards the two factors of interest was established, with R2 and predictive R2 as high as 0.961 6 and 0.820 7,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that the goodness-offit to experimental data be very satisfactory, and could be applied to prediction of digestive gland SOD activity in C. ariakensi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experiment. Our results would be conducive to addressing the health of aquatic animals and/or to detect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taking SOD as a potential bioindicator.  相似文献   
532.
王菁  牛从从  王辉  郇丽 《海洋科学》2016,40(1):64-67
浒苔(Ulva prolifera)是我国黄海海域绿潮暴发的主要成因种,其孢子囊的形成和孢子的释放是浒苔大量、快速增殖的基础。本文以浒苔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还原剂(DTT)和氧化剂(H_2O_2)对直径为1 mm的圆形藻片从营养细胞形成孢子囊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T对浒苔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H2O2处理的浒苔藻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浒苔细胞处于还原状态时不利于孢子囊的形成。研究结果为探究浒苔孢子形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3.
赣北昆山钨钼铜矿床花岗岩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山钨钼铜矿床地处赣北九岭钨钼铜矿集区中部,是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床南部发现的中-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石英脉型W-Mo-Cu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似斑状花岗岩(~152Ma)与上元古界双桥山群的外接触带。除似斑状花岗岩外,矿区内发育成矿后花岗斑岩脉(~136Ma)。本文对昆山矿床似斑状花岗岩及花岗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并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似斑状花岗岩进行了锆石Hf同位素测试分析。似斑状花岗岩与晚期花岗斑岩均为高硅(SiO——2=71.35%~76.55%、73.12%~75.15%)、高钾(K——2O=3.81%~5.25%、5.14%~6.26%)、钙碱性系列、过铝质岩石(A/CNK值分别为1.07~1.26、1.06~1.43,平均大于1.1);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34~0.58、0.20~0.32);锆饱和温度较低,分别为711~761℃、727~766℃,显示了高分异S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似斑状花岗岩的ε_(Hf)(t)为-8.80~4.48,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917~1757Ma,推测其源区主要来自于双桥山群浅变质岩系,岩浆活动与下扬子地区构造格局大转换有关。总结发现,昆山矿床与大湖塘矿床具有相似的岩浆岩演化序列,大湖塘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岩石学、成岩年龄、地球化学及Nd-Hf同位素等特征显示其是起源于同一深部岩浆房的岩浆,经深部岩浆房分异演化,脉动侵位所形成。  相似文献   
534.
以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化带为研究对象,以World View-2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影像图制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图像增强处理,突出控矿要素和矿化信息,开展该矿种的遥感综合解译;利用ASTER数据开展与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控)矿作用相关的异常信息提取;配合适量的野外查证,分析其高分辨率遥感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建立遥感地质找矿模型。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为主的数据源能够快速圈定找矿有利地段,满足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稀有金属矿勘查和资源评价需求,可为在相同或类似地区开展此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35.
以甘肃省秦安县和礼县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粟和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碳同位素的测定,并开展了碳同位素和形态学鉴定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是不同的,即使是炭化的考古样品,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仍然是有差别的,粟较黍的碳同位素值总体偏正。这一方法可以比较简便地检验形态学鉴定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能够建立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粟和黍的碳同位素值数据库,将会为粟和黍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36.
为评估建新煤矿建设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业场地建设和煤矿开采的适宜性,依据钻孔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相关资料,在野外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对研究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结果认为:评估区内有危险性大区8个,面积0.100 050km2,危险性中等区1个,面积14.965 013km2,危险性小区5个,面积3.459 323km2;工业场地建设为基本适宜,煤矿井下开采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中等区,按有关规范、规程要求,采取合理的开发方案和有效的避让或防治措施后为基本适宜,在危险性小区适宜煤矿开采。  相似文献   
537.
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及各贡献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珊  王辉  姜华  金啟华 《海洋学报》2013,35(1):63-75
采用1958年1月至2007年12月SODA海洋上层温度的月平均资料,基于海温变化方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SST)异常特征及各局地因子贡献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伴随着1976/1977风场最强中心位置的南北移动,形成了两个北太平洋SST年际-年代际变化的异常中心:一个是位于30°N附近的副热带海盆内区,SST异常主要受风应力强度的主导;一个是位于40°N附近的副热带和副极地环流交汇区,SST异常主要受风应力旋度的位置即风场位置的影响。在副热带海盆内区,最强降温发生在1978-1982年,SST异常的主要局地贡献因子为海表热通量和经向平流,二者所占比例和约为50%~60%,均为同相增温或降温作用,余项所占比例约为20%~50%。在副热带和副极地环流交汇区,海盆内区和西部边界区的SST异常的跃变时间同为1975年,但是内区的垂直混合项的跃变时间早于西部5年左右。SST异常的主要贡献因子为海表热通量和经向平流,但在1983-1988年海温强降温期间,经向平流项贡献大于海表热通量项的贡献。两个区域的垂直混合项均为降温贡献,虽然量值小却显示出很强的年代际变化信号。平流项中经向平流最大,垂直平流最小。  相似文献   
538.
对阜新凹陷白垩系源岩生烃基本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原油、天然气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认为研究区存在浅湖相泥岩和沼泽相煤系源岩(由煤和泥岩构成)2种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2种源岩虽然层位不同,但在其有机质丰度和类型上并不存在较大的差异,生烃特征也基本相似,都具备成气为主、成油为辅的煤成烃特征,有机质成熟度及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源岩在整个演化过程中的生烃类型和数量.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受热演化的各个阶段,都会伴随着不同类型有机成因气的产出,未成熟阶段为煤型生物气,成熟—高成熟阶段主要为煤型热解气,还伴生少量的石油.  相似文献   
539.
介绍基于实时资料的气象灾害监测平台,通过对业务网上的林火监测和全省wp3103自动站实时数据动态网页进行定时分析,加强监控行政区域或关键区域,准确、及时发现灾害性天气,并利用WaveCom调制解调器通讯产品搭建灾害短信警报平台,以最快速度和最快捷的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相似文献   
540.
气候变化对临颍农业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颍1960-2005年46 a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的年代际、年际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临颍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近似"V"字型,上世纪60年代偏高,以后逐渐下降,80年代处于谷点,是最冷期,90年代后显著升温进入暖期.各季变化趋势不尽一致,冬季呈逐年增高趋势,增温幅度为0.28 ℃/10a;夏季呈逐年降低趋势,降低幅度为0.21 ℃/10a;春、秋两季变化较复杂.从80年代到90年代,四季均明显升温.90年代后,临颍气温显著升高(冬季最明显),降水偏少,发生旱涝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大,1991-1997年以旱为主,1998年后降水偏多,但年际变化大,2001、2002年旱,2003、2004年涝.气温由冷向暖转型突变点出现在1994年,暖冬增大了各种病虫(卵)越冬存活率,加重了病虫危害程度,使冬小麦各生育期提前;降水减少及年际起伏加大了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