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篇 |
免费 | 67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6篇 |
大气科学 | 39篇 |
地球物理 | 41篇 |
地质学 | 96篇 |
海洋学 | 45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39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贫困村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乌蒙山连片特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贫困分布研究以大尺度为主而缺乏对小尺度的关注和致贫因素分析忽略个体效应或背景效应的不足,基于空间贫困视角,以乌蒙山片区为研究区域、贫困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探究贫困村空间分布特征,并设计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从贫困村和县域两个层面综合定量剖析贫困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贫困村的空间聚集特征较为明显,总体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中、散点-极核-轴带-团块并存的空间格局。② 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受多层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村级影响因素为:人口密度、通路率、劳动力比例、遭受自然灾害频次、安全饮用水比例;县级影响因素为:人均地方生产总值、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植被覆盖率。③ 农村贫困来源于贫困村与县域的双重作用。因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可针对不同尺度对象有针对性地施策,合理配置扶贫资金。 相似文献
64.
太行山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岩石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太行山北段涞源杂岩体的腰部,是太行山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含矿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木吉村矿床的含矿岩体闪长玢岩为高钾钙碱性I型侵入岩,具有较高的SiO2、Al2O3、Sr含量和Sr/Y比值以及(La/Yb)N,较低的Yb、Y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趋势,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微弱的正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U、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总体显示出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闪长玢岩的ISr为0.705 386~0.706 838,εNd(t)为-16.7~-14.9,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平均值分别为36.614、15.226、16.545,与木吉村矿床矿石中的硫化物铅同位素数值基本一致,Sr-Nd-Pb同位素共同表明其岩浆形成可能与有深源基性物质参与的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认为木吉村含矿岩体可能主要来自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幔源物质的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65.
以海拉尔地区为例,提出了基于核磁共振T2谱构建水谱库进行流体性质识别的一种新方法,实测核磁谱包含了孔隙结构、水和油气的信息,构建的水谱来自于水层的核磁实测谱,相当于消除了油气的影响,其基本原理是应用构建的水谱库与实测谱的差异识别流体性质。通过在海拉尔地区应用,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6.
产壳聚糖酶菌株选育及培养条件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假单胞菌Y8.0为出发菌株,分别通过亚硝基胍(NTG),Co^60,UV(紫外)诱变,采用透明圈法筛选,获得了产壳聚糖酶较好的突变菌株假单胞菌Y8,其所产酶活力达到3.0U/mL,酶活力提高近6倍,并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3种诱变方法中,UV诱变效果最好。对假单胞菌Y8产壳聚糖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得到1个比较优化的培养条件为:pH值6.5,温度32℃,壳聚糖3g/L,酵母膏0.3%,培养时间3d。不同金属离子及不同诱导物对酶合成的影响表明:Fe^2 ,Mg^2 激活作用显著。而Zn^2 ,Mn^2 则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壳聚糖和氨基葡萄糖对壳聚糖酶的产生都有较好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7.
全面识别和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重大实际需求。目前,基于InSAR技术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用于广域尺度下地质灾害隐患智能识别应用效果与适用性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本文基于Stacking InSAR技术获得地表形变相位数据,利用深度学习检测识别正在变形的滑坡隐患位置与分布,确定显著性形变区边界,探索将上述技术方法推广到一定的广域范围和动态更新数据集。结果显示,测试数据集显著性形变区平均识别精度为0.69,召回率为0.67,F1 score为0.67,动态更新数据集识别精度为0.85,召回率为0.58,F1 score为0.68。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在广域地灾隐患识别中具有应用可行性,可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8.
69.
2017年12月永清井观测温度急剧下降,采用该井水温、水位多年观测数据,从仪器测量原理及精细温度梯度测量出发,结合井孔资料,认为该变化为永清MS 4.3地震(井震距<30 km)发生前的异常信息。利用正弦累加模型计算温度异常持续时间和幅度,发现该异常变化存在2个周期:①周期42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42 12℃;②周期16.77天,温度变化幅度为0.018 62℃。分析认为,区域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使含水层渗透性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井下温度传感器安放处水温。地震发生后近距离观测到水温异常变化尚属首次,利用模型对变化时间与幅度进行量化提取,可为经验预报、统计预报提供经典震例。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