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21.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Sb、Hg、As、Cu为前缘晕元素组合,Au、Ag、Bi、Pb、Zn为近矿晕元素组合,Co、Ni、W、Mo、Mn、Cd为尾晕元素组合;北矿带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Bi-Mo-Au-Ag-As-Cu-Pb-Co-W-Mn-Sb-Ni-Zn-Cd.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北矿带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在950m中段到830 m中段之间自上而下发育A、B、C 三个小矿体;A矿体尾部和B矿体头部叠加在一起,而B、C两个矿体间隔的距离较大;830m中段已经到达矿体尾部,矿体向深部延伸较小.  相似文献   
22.
建立在地震作用下设置阻尼器的基础隔震结构在最大地震响应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给出了结构隔震支座和阻尼器的能量表达式,演算了基于能量平衡的设置阻尼器的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预测式.选用人工地震波和天然地震波,利用时程分析法的解析值验证了地震响应预测式的精度,比较研究了仅设置粘性阻尼器和同时设置粘性阻尼器和滞回阻尼器的基础隔震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表明:对于不同的输入地震波,能量法的地震响应预测值包络了多数时程分析的结果,能较好地预测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响应值.在基础隔震结构设计中,建议在隔震层同时设置粘性阻尼器和滞回阻尼器,粘性阻尼器的阻尼比在0.3 ~0.4之间.  相似文献   
23.
建设海上牧场 振兴海洋渔业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叙述了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通过介绍国外发达国家海洋牧场的发展过程和我国海洋牧场的建设现状,提出我国海洋牧场建设要兼备增殖放流和现代养殖的优点,做到既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又要保证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为国内海洋牧场建设提出了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文中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主矿带黄铁矿的热电性特征。主矿带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130~330 ℃,属中-低温矿床;黄铁矿导电类型从早期到晚期由N 型向P 型转变;P型黄铁矿出现频率从浅部到深部呈减小趋势;金品位高值区与P型黄铁矿的高值区及热电系数离散度的低值区相对应;主矿带黄铁矿热电导型及热电性参数特征反映出主矿带开采区位于矿体中部偏下,向深处仍有一定规模的延伸。综合分析认为,0至2勘探线深部以及22~26勘探线深部发现新的富矿段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5.
陕西省铧厂沟金矿是一个主要赋存于海底基性火山喷流细碧岩中的金矿床。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主矿带样品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数学地质分析和原生晕分带序列计算。结果表明,Au11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Hg-Sb-Ni-As-Bi-Cu-Au-Co-Zn-W-Mo-Mn-Pb-Ag-Cd;Au8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从上至下为:Cu-Co-W-Au-Ni-Sb-Mn-As-Pb-Bi-Hg-Mo-Ag-Zn-Cd;并提出了主矿带理想原生晕分带序列:Sb-As-Cu-Hg(前缘晕)→Au-Ag-Bi-Pb-W(近矿晕)→Ni-Co-Mn-Mo-Zn-Cd(尾晕)。结合微量元素衬值空间变化规律,建立了2个矿体的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Au11矿体在1 15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发育较强的尾晕。Au8矿体在1 150 m和1 070 m中段以前缘晕和尾晕叠加为特征;在1 110 m中段,矿体减薄,近矿晕减弱,发育很弱的前缘晕和尾晕。综合分析认为,Au11矿体到达中下部,向深部仍有一定延伸;Au8矿体已经接近尾部,深部可能存在新的矿体。  相似文献   
26.
田海平  陈雷  王维  辛立彪 《海洋学报》2021,43(12):92-101
离岸流是近岸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波浪受到特殊海滩地形的影响,会形成一股沿着离岸方向运动的高速水流,能够迅速将人带离海岸,对海滨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深入探究离岸流的形成机理及水动力学特性,本文基于二阶Stokes波浪理论,采用了更为光滑的变截面沙坝模型,通过流体体积法捕捉自由液面,对离岸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探究。本文重点分析了离岸流产生时流场的瞬时速度、时均速度、压强等不同参量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在沙坝和海岸线之间,有一对方向相反的水循环体系;对比不同流层离岸流的速度,了解到波浪与离岸流的耦合作用;并探究了入射波波高对离岸流强度及分布区域的影响,深化了对离岸流水动力学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青海湖国际环境钻探信息系统(D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背景位于亚洲内陆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东邻黄土高原,西连荒漠和沙漠,处于东亚季风湿润区和内陆干旱区的过渡带上,对气候和全球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我国西部环境变化、青藏高原隆升过程、环境效应及它们与全球联系的极佳场所。以中国科  相似文献   
28.
桑日则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喜马拉雅板块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羊卓雍-拿日雍复式向斜东南端,日当大断裂西南侧,属喜马拉雅地层区之拉轨岗日地层分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好,资源潜力大。本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床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对找矿标志进行总结,对研究区以后的地质勘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通过对北祁连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及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和成矿关系等研究,发现该区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韧性、韧脆性剪切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控制了金矿的产出。韧脆性剪切带构成了该矿床的富矿和储矿构造,为矿液的迁移、富集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也是深部流体的通道。位于中、下地壳中的超临界流体能够以硫络合物形式溶解大量金和其他成矿元素,这种含金的超临界成矿流体沿韧性剪切带向浅部迁移。流体中金的溶解度迅速降低,导致金大量沉淀而形成金矿。北祁连地区的红土沟川刺沟金矿床产于早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中,是该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阶段性产物。红土沟川刺沟金矿是一种典型的造山带中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其主要的矿石类型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石。  相似文献   
30.
滇西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中-新生代盆地中部,是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最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之一,其构造控矿和盆地流体成矿特征明显受控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有关的区域挤压构造。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条件与资源状况已被充分揭露,但其深部地质结构、构造控矿差异性仍不清楚,这也制约了成矿预测和找矿新发现。本文以矿田东北部的跑马坪大型隐伏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及空间分析方法,识别矿化空间变化及其与断层、不整合面和地层岩性的配置关系,分析构造控矿规律及可能的流体运聚趋势。结果表明,跑马坪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近E-W向挤压构造对中新统金顶砂泥岩(Mio-j)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_(3)s)不整合面的差异性破坏关系密切,近NS和NE向逆断层与NW向走滑-掀斜断层组合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其中,近NE向逆断层与不整合面是成矿流体运聚的主要通道,而近于平行的NW向走滑-掀斜断层上盘的T_(3)s高孔渗性角砾状灰岩、含灰岩角砾砂岩及裂隙带因为富含H_(2)S等还原性流体而成为与Mio-j富含金属氧化性盆地卤水混合和金属沉淀就位的最有利空间。由此,逆断层和走滑-掀斜断层组合、特定地层岩性与不整合面联合控制了流体汇聚与混合成矿作用,断层沟通了同位叠加的上三叠统油气藏储层和渐新统-中新统盆地卤水(带),这是铅锌成矿的关键。该成矿模型在金顶矿田及邻区与类似地区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后,本文预测沿跑马坪矿区深部及其南北侧延伸区域还存在多条NE向隐伏控矿断层,其成矿潜力大,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