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选用阿克苏市气象站1954—2016年气候资料,分析63 a长序列观测资料发现,城市化对阿克苏市气温上升的贡献占到了3/4,平均气温以0.33℃/10 a的速度上升。1959年和2016年2次迁站,前一次造成了风速和相对湿度不连续,后一次造成了平均风速断点。2016年台站迁徙时新旧站年风向相符率仅有34.69%,两站风向一致性不理想。两次迁站年平均风速均显示出典型的干旱区台站迁徙特征,即新旧站差异较大,1959年迁站古鲁巴克村站年平均风速比空旷的机场小了近1/4;2016年迁站位于城市包围的旧站比位于空地的新站年平均风速小了1/3,因此,在做大型工程建设项目时需要对有城市化影响的风速资料进行校正处理方可使用。气温也显示出典型的干旱区台站迁徙的差异特征,即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差值在暖季空旷的地方比城市内高,而冷季相反。另外,2005年由人工观测改为自动观测使相对湿度产生了断点不能连续使用。对资料断点进行订正,订正后的长序列资料分布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2.
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碳平衡具有显著影响,快速城市化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其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变化问题倍受关注。选择珠三角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0与2015年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以乡镇为单元分析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定量识别其影响因素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珠三角核心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1980―2015年间损失巨大,损失量达67.16%,同时其空间变化具有典型的城镇集群指向特征,即距离城镇集群越近,损失程度越大;2)珠三角核心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时空异质性变化受到气候变化、地形状况、水文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变化和农田景观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其影响力存在较大差异,各因素贡献力(q统计量)介于0.004~0.256之间;3)珠三角核心区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库时空变化主导影响因素的贡献力表现为农田景观变化>二三产增长胁迫>水网密度>土地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23.
中国降水序列均一性研究及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秋香  李庆祥  周昊楠  魏娜  邢旭煌  吴胜安 《气象》2012,38(11):1390-1398
文章采用全国2415个站1951-2009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标准正态均一性检验(SNHT)方法对年序列进行均一性检测,得到存在不连续的断点的站点数为114个,占所有检测站点数的4.72%;对其中70个与对比站相关系数在0.7以上断点的逐年、逐月和逐日降水序列进行了订正:分析发现,订正对冬季降水序列的影响比对夏季序列要大。将订正前后资料按不同的条件分为山区、台站稀疏地区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订正前后降水序列的变差系数各站差别不大,说明订正的结果是可信的;降水距平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台站订正前后值差异很小,台站稀疏地区亦是如此,山区站降水量订正前后值差异略大;对均一化前后降水序列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序列趋势增减并不大,多数增减值占原值的比例在10%以下,年及绝大多数月份降水序列订正前后趋势的增减符号是一致的,台站稀疏地区亦是如此,山区站趋势增减幅度略大,即山区迁站对降水量趋势影响较大,但总体上并没有影响到趋势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24.
新疆的降水新疆属干旱地区,年降水量普遍比内地少得多.例如,乌鲁木齐年降水量为277.6mm;阿勒泰为180.8mm;南疆的库尔勒及和田更少,分别只有50.1mm及34.4mm.各为北京年降水量的40.7%、26.5%、7.3%和4.9%.  相似文献   
25.
新疆的雾和雷暴哪里最多? 由于水汽凝结,近地面大气中漂浮着无数细小的雾滴,使天地间雾蒙蒙一片,能见度降到1000m以下,这种现象称为雾.雾对于航海、航空及公路运输都造成严重影响.大雾天,为避免交通事故,汽车不得不缓行甚至停运.雾是飞机起飞、降落的危险天  相似文献   
26.
新疆近53年洪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新疆近53a洪灾资料筛选出的814例资料,对洪灾进行等级划分,共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四级,以此为根据,分析各级洪灾时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阿克苏、喀什和昌吉地区是新疆各级洪灾次数最多的地方,是重洪灾区。阿勒泰、塔城、博州、伊犁和南疆的巴州是次重洪灾区。夏季是各级洪灾的多发季节,春季洪灾主要集中在损失较小的一、二、三级。从1987年开始,由于新疆气候趋暖、夏季降水显著增多,而且超标准洪水变率明显增强,洪灾次数增多,量值增大。  相似文献   
27.
阿克苏地区雹灾特征及其防雹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新疆1951—2007年1870条雹灾资料,用气候趋势系数、二阶主值函数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对防雹前后(以1978年和1990年为界)趋势系数进行比较,分析防雹效果。用Mann-Kendall法进行突变分析,采用morlet小波分析其振荡周期发现,阿克苏地区雹灾损失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大,之后开始减少。雹灾受灾面积、雹灾次数分别在1972年和1976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受灾面积和雹灾次数存在10~12 a和15~17 a的周期,雹灾经济损失存在5 a和8 a左右的周期。20世纪90年代阿克苏地区形成大规模综合防雹体系以来,防雹效果显著,平均每年雹灾受灾面积实际减少趋势为2.6%,经济损失实际减少趋势为4.4%,雹灾次数实际减少趋势为6.2%。  相似文献   
28.
选取乌鲁木齐自建站到2007年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等年值资料,用SNHT方法进行均一性检验及订正,并采用气候趋势系数进行订正前后的气候趋势对比分析发现,乌鲁木齐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在1975年,降水量分别在1958年和1975年因迁站而引起了资料的非均一性变化,其中降水量对台站的搬迁变化更加敏感。平均气温值长期变化订正后比订正前增加趋势更加明显,变暖幅度比订正前增大了1/3,比同期中国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大,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也明显偏大。降水量值长期变化订正后比订正前的增加趋势有所减弱,增加幅度比订正前减少了近一半,用西郊机场近几年的资料进行对比,也验证了这种结果。  相似文献   
29.
本文采用新疆13个已迁站新旧站1年对比观测资料,分别计算新旧站资料的绝对差值及差值标准差与迁徙距离和海拔高差的相关系数,分析迁站距离和海拔高差对新旧站资料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新旧站绝对差值和标准差与台站迁徙距离和新旧站海拔高差为正相关,新旧站年风向相符率与台站迁徙距离和海拔高差为负相关;其中,迁站距离对最高气温和风向相符率影响最为显著,最高气温的年值绝对差值及年风向相符率与台站迁徙距离相关系数通过了保证率为95%的显著性检验;而台站迁徙前后海拔高差对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影响更为显著,即新旧站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的年值绝对差值与新旧站海拔高差的相关系数通过了保证率为95%的显著性检验。山区由于地形复杂年平均气温、年最低气温、年相对湿度的绝对差值比多数平原站大一倍以上,且风向相符率都比平原站小一个量级;在极其干旱的东疆吐鲁番地区迁站,由于地表环境差距较大,使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绝对差值和标准差比其它站大,而风向相符率都比其它站小。  相似文献   
30.
新疆哪里最湿润?哪里最干燥?哪里蒸发量最大? 闷热会使人感到非常不适.相反.干热就没有那么不舒服.当你从浴室中出来时,身上水珠迅速蒸发,带走热量,你会顿感凉爽异常.湿度低了,纺纱过程中易于断头,接头棉纱处有一粗大白点.干热的空气,如果有一定的风,就会使植株大量迅速地丧失水分,导致减产.这些现象,都是湿度和蒸发在起作用.下面我们从极值的角度分别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