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156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梦晓  王瑞  傅云飞 《高原气象》2019,38(3):539-551
利用热带测雨卫星测雨雷达(TRMM PR)降水回波反射率因子廓线(降水率廓线)与全球探空大气温湿廓线(IGRA)的多年融合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拉萨站夏季降水结构及相应的大气温湿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站降水回波反射率因子分布在17~45 dBz,大部分小于26 dBz;回波顶高度达17 km,呈现“瘦高”外形;相应的大气低层湿润,降水云内大气并非饱和,但温度露点差比全部状态时的值小。深厚降水系统的回波外形也呈现“瘦高”,按照降水率随高度的非线性变化,其垂直结构可分为三层,而浅薄降水系统的垂直结构呈现一层,即平均降水率斜率随高度呈对数线性变化,最大平均降水率(0.7 mm·h^-1)出现在地面。深厚降水与浅薄降水云体内400 hPa高度(7.5 km)上下的露点温度递减的速率不同。降水云体内的零度层高度大约6.3 km,但PR没有探测到零度层亮带。统计结果还表明拉萨探空站及附近的大气可降水量为20.89 mm·d^-1,降水转化率为27.0%,深厚降水系统的降水转化率是浅薄降水系统的2.9倍,深厚降水系统和浅薄降水系统的CAPE值分别为1941.7 J·kg^-1和1451.8 J·kg^-1。本研究结果为模式模拟青藏高原降水云内的温湿结构提供了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取得如下成果和认识确定了微细浸染型金矿床赋存于含矿性好的重晶石-硅质岩热水沉积岩系之中;矿床形成经历同生沉积成矿预富集,韧-脆性剪切构造叠加和后生热液改造金的工业富集过程,与本区古大陆俯冲-碰撞造山大地构造演化密切耦合.成矿作用共划分为3期8阶段,矿石由3类11亚类型组成,体现出复杂改造的成矿过程.矿化矿物流体包裹体均-温度集中在199~300℃,成矿压力为370×105~820×105 Pa,具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成矿早期流体包裹体盐度3.27(NaCl)%,中晚期5.25(NaCl)%;6件矿化矿物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H2O为-7.86‰~0.37‰,δDH2O为-80.70‰~66.30‰,具有由大气降水向右横向漂移的以天水为主的成矿流体受到较强烈的改造;金矿床属于热水沉积-韧脆性构造叠加-大气降水为主含矿热液改造的微细粒浸染型(类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铜(川)-韩(城)铝土矿带位于陕西中部,已发现铝土矿床(点)数十处,探获铝土矿资源量1 000多万t.笔者论述了矿带中主要矿区和矿体的地质特征,从控矿因素和成矿条件等方面分析了铝土矿成矿规律,提出进一步加强岩相古地理研究是该区扩大勘查成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1980年笔者在北祁连山进行志留纪地层研究工作时,于玉门市南肮脏沟和民乐县潼子坝河的支沟——二道沟中,采到了早凡伦期的带化石Moonograptus seagwiekii,这是在北祁连山的首次发现,于肃南县水关河脑采到了志留纪底部的重要分子Diplograptus cf· modestus Lapworth这些笔石化石的发现,为北祁连山地区志留纪笔石相地层增添了新的笔石带,也为研究北祁连山西段早志留世的古地理提供了新资料。赛氏单笔石等化石,采于玉门市南肮脏沟城门洞子的一套砾岩夹层——灰黑色粉砂岩中,有Monograptus seagwickii(Portlock),Monograptus sp·,nov,Monograptus  相似文献   
15.
医疗设施布局的GIS优化评价——以翔安区医疗设施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现有医疗设施布局的分析与评价,对解决公众医疗需求与医疗服务供给的矛盾,以及政府部门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厦门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试点的背景下,以翔安区医疗设施为研究对象,在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卫生等专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从医疗设施的现状、服务水平和空间布局优化3个角度,构建了医疗设施布局的评价指标体系。从医疗卫生角度分析医疗资源现状特征;基于GIS网络分析开展医疗设施服务水平的分析与评价;利用GIS"位置分配模型"对医疗设施空间布局进行优化。最后,本文对医疗设施布局提出改善建议和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翔安区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衡;(2)城乡医疗设施差异明显,医疗服务水平不高;(3)翔安区需新增4家医院,5家卫生院才能满足居民就医需求。本研究可以为今后翔安区医疗设施布局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医疗设施布局评价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森林  杨胜元  王瑞 《贵州地质》2010,27(4):302-305
贵州复杂和脆弱的地质环境使地质灾害频发,危害民生,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引起社会的重视。选用适合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方法,是主动防灾减灾的手段之一。几年来的预警预报工作证明,效果总体较好。对其重要性、影响、作用、改进的意义做了解读。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叠锥沉积特征与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露头实测、手标本观察、光薄片观察、X光衍射分析、电子扫描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Ⅱ成因地层单元中的叠锥各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叠锥整体呈结核状产出于暗色泥质岩中,泥质岩中发现丰富的20μm左右的炭化微生物化石,反映相对还原的沉积成岩环境。叠锥内部常可分为3层,中层为块状灰岩,上、下层由大小不等的、同轴或错落叠置的直圆锥组成。叠锥内部主要为纤维状方解石呈锥形套叠,纵切面上可见明显的"V"字型或"W"字型纹层,横切面上可见大小不等的同心圆状构造。上、下层位叠锥的锥顶均朝上,反映出类似叠层石的生长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叠锥可能是由微生物和沉积作用联合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物沉积构造;并推断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延安组第Ⅱ成因地层单元中的叠锥发育于由河流向湖泊过渡的浅水、沉积速率较低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本课题针对非开挖管道翻衬修复技术用树脂进行了设计,根据管状织物织造工艺、翻衬修复管道工艺对树脂的要求,及DSC扫描结果、等温和动态黏度变化试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选择合理树脂的配方;通过手糊方法使得涂层织物与树脂体系进行复合,对聚氨酯树脂与织物和金属粘结机理进行分析。并对树脂体系与金属粘结强度进行测试,确定聚氨酯树脂与金属管壁粘结性能,为今后将非开挖管道翻衬修复技术应用到具体施工时,选择合适的树脂提供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秦岭华县西沟钼矿床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老牛山岩体与华山岩体所夹持的EW向长廊中,产出于太古界太华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地层内。该矿床已经被确定为中型矿床。西沟钼矿区内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展布的多条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钼矿体主要受近EW向剪切带控制,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长石-石英脉型、方解石-石英脉型及蚀变岩型为主。应用Re-Os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方法测得西沟钼矿床的成矿模式年龄为(206.7±2.8)~(214.7±2.8)Ma,等时线年龄为(212.4±2.8)Ma,属于印支晚期;辉钼矿Re质量分数为(306.6~401.0)×10-6,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上地幔。区域成矿条件对比发现,西沟钼矿床与黄龙铺钼矿床在成矿时代、成因类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矿床类型划归为长石-石英脉、碳酸盐脉型。依据化探异常及初步勘查结果,预测西沟地区深部可能存在有隐伏岩体,具有寻找大型钼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陕西凤太矿集区丝毛岭金矿床成矿时代的Ar-Ar年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毛岭金矿床位于陕西凤太多金属矿集区的西北部,产于NWW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中,矿体赋存于丝毛岭向斜北翼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的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金矿化类型包括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种,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对其早期成矿阶段热液蚀变形成的绢云母开展40 Ar/39 Ar测年研究,获得其坪年龄为(211.9±1.5)Ma,指示其成矿作用始于211.9Ma左右,即晚三叠世。结合前人有关区域地质与多金属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认为丝毛岭金矿床与凤太矿集区中的八卦庙-柴蚂、双王等金矿床一样,都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它们是中、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位于东古特提斯构造域中的南秦岭碰撞造山带大规模构造-岩浆-流体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