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21.
基于震情会商实时异常分类记录的综合异常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琼  曲延军  王海涛 《地震研究》2004,27(3):219-224
为进行异常特征或异常判据的定量分析,在多种预测手段(方法)的异常隶属度转换的基础上生成单项异常指数时间序列,再通过将多种预测手段(方法)单项异常指数时间序列逐时段累加取均值,得到综合异常指数时间序列,实现前兆信息的定量化。研究中根据新疆台站分布、历史地震及地震构造背景等,选定7个研究区进行应用研究。各研究区综合异常指数时间进程曲线分析表明,台站相对密集的北天山3个研究区综合异常指数在中等地震前出现较明显的短期异常,而台站相对稀疏的南天山地区几个研究区除柯坪块体的阿克苏-乌什-阿合奇地区的综合异常指数在巴楚-伽师6.8级地震前出现明显的短期异常外,其它地区综合异常指数时间进程曲线稳定性及异常对应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2.
洋山深水港海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港口建设及外来船舶增加对洋山深水港海域水环境特征的影响,系统分析了2010年洋山深水港大洋山、小洋山海域两个监测点水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评价法、多参数水质综合评价法、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富营养指数法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法分别对其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各站点Si∶N∶P比和潜在性富营养化程度。富营养化状态质量指数(NQ)I值在1.95~3.72范围内,平均值为2.67,属中营养型;营养指数(E)I值在8.63~72.05之间,平均值为34.01,属富营养型;有机污染指数(A)值在1.89~4.10之间,平均值为2.91,属轻度污染;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结果显示,洋山深水港海域全年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P)及活性硅酸盐(SiO32--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0.71μmol/L、1.94μmol/L、37.86μmol/L,Si∶N、Si∶P和N∶P的比值分别为0.94、21.76和23.30,其中PO43--P含量相对不足,为潜在限制性因子。因此,综合考虑海水评价要素,采用多种方法对调查海域进行评价,将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23.
走滑断层地震地表断裂位错估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郭恩栋  王琼  刘智 《岩土力学》2013,34(5):1403-1408
为对一次地震中可能造成的地表断裂位错作出较准确的估计,采用拟静力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别对覆盖土层为粉质黏土和黏土情况下,走滑断层引发的地震地表断裂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根据历史震害数据回归拟合的震级M与基岩位错 的关系式以及数值计算结果,建立了震级M与地表位错 的关系式。公式中考虑了土层厚度H对地表位错 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根据震级M的大小通过统计公式来估算地表断裂位错 。结果表明,走滑断层引发的地震地表断裂位错不仅与震级的大小有关,还与土层厚度和土层性质有关;在相同震级作用下,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地表位错逐渐减小;在相同震级和相同土层厚度下,上覆土层为粉质黏土时产生的地表位错要大于上覆土层为黏土时产生的地表位错;根据拟合的公式估计出不同震级情况下可不考虑走滑断层影响的临界覆盖土层厚度值,有助于提高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4.
郯庐带中强地震前后多参数综合异常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显  王琼  刘杰  唐兰兰 《地震》2012,32(1):40-48
本文应用基于地震对应概率谱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方法对郯庐断裂带进行时间和空间扫描计算。 时间计算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目标地震发生之前均有高值异常现象出现; 空间扫描计算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1年左右, 震区及其附近区域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出现高值异常现象, 且异常区域逐渐扩大增强, 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内或者附近。 中强地震发生后, 高值异常区逐渐缩小, 震后1年左右异常区域基本消失; 中强地震平静时段的多参数滑动极值相关度均无高值异常区域出现。  相似文献   
25.
邢喜民  王琼 《高原地震》2012,24(2):11-14
利用地震对应概率谱和累计滑动平均概率方法,选取精河水平摆卡尔曼滤波差值进行中强地震前兆定量的异常识别探索。探索中先是对精河水平摆卡尔曼滤波差值数据进行数据分布及各区间参数有震对应分布的研究,然后利用累计滑动平均方法得到滑动平均概率,从而检验地震对应概率谱在定点形变前兆异常的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26.
27.
李金  王琼 《中国地震研究》2015,29(4):527-538
基于新疆及西藏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14年2月12日于田7.3级地震的前震、主震及早期MS≥3.5余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7.3级强震为带有正断分量的走滑型地震,结合震源区的构造和余震分布,节面I走向241°/倾角90°/滑动角-22°,判定该节面代表了主震的发震断层面。主震主压力轴方位为194o,与该区历史中强震主压应力P轴方位近NS向较为接近。其5.4级前震和主震震源机制解具有较高的一致性。18次余震中有10次为走滑型地震,其中6次为正断型,2次为逆断型,且70%的地震具有近SN向的P轴方位。此次7.3级地震序列震源深度范围5~28km,而大部分地震为15~20km,略大于本文计算得到的主震震源深度10km。  相似文献   
28.
卢显  王琼  李纲  黎明晓  唐兰兰 《中国地震》2016,32(4):768-775
基于地震学多参数的地震对应概率谱(ECRS)方法及此前研究成果,对郯庐断裂带中段和南段(中南段)至2015年9月份的地震异常特征进行了跟踪研究。时间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地震均在震前出现多参数的综合高值异常,且目前其综合指数处于异常上升状态。空间跟踪研究结果同样显示,研究区目标地震发生前大多有高值异常出现并逐渐增强,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区域内或者附近。  相似文献   
29.
基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区域台网41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远震记录资料,通过PKS、SKS和SK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分析,获取了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得到该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分布图像,并结合GPS速度场和地壳剪切波各向异性分析青藏高原东北缘各向异性形成机制及壳幔各向异性特征.分析结果认为,在阿尔金断裂带西侧,各向异性快波偏振呈NWW-SEE方向,与断裂带走向有一定夹角,与塔里木盆地向柴达木盆地俯冲方向一致,说明该地区上地幔物质变形主要受古构造运动的影响,属于"化石"各向异性.在祁连山-河西走廊构造区,XKS快波偏振呈NW-SE方向,一致性较好,与区域断层走向方向相同;由区域小震的地壳剪切波分裂分析得到的地壳剪切波快波偏振在该区域呈NE-SW方向,与相对于稳定欧亚大陆GPS运动速率一致,地壳和地幔快波偏振方向的差异表明壳幔变形可能有不同的形变机制.在陇中盆地及其周缘,由于处于活跃青藏地块与稳定鄂尔多斯地块之间的过渡带,相对于其他区域具有更加复杂的构造背景,地壳快波偏振和地幔快波偏振总体上呈NWW-SEE方向,说明壳幔变形机制可能相同;但不同台站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离散性,推测是由于受局部构造特征差异性造成.  相似文献   
30.
纯膨润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石英砂,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屏障的热传导特性、力学强度和长期稳定性,并可降低屏障系统的工程造价; 但同时也会改变混合物的土水特征。本文采用水汽平衡法和渗析法吸力控制技术,开展了不同温度(20℃、40℃和60℃)、恒体积条件下,高压实GMZ01膨润土-石英砂混合物(7:3)试样的持水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体积与吸力恒定时,高压实高庙子膨润土-砂混合物的含水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但温度影响幅度取决于吸力水平; 低吸力范围内,混合物的饱和度大于1,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混合物中结合水密度大所引起的; 基于Frendlund常温方程的万敏模型,能够拟合考虑温度影响的GMZ01膨润土-砂混合物土水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