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1.
江苏射阳县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发展规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射阳县现有滩涂面积674.6km^2,目前还在以2.2km^2/a的速度淤涨。该区海岸带动力复杂,生物多样性程度高,海岸带由侵蚀向淤积过渡。滩涂开发中潮间带利用率低于潮上带,土地资源潜力大。但滩涂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开发利用程度低、效益差,产业部门之间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滩涂生态环境退化,科技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等。根据该区资源条件,其滩涂开发重点应放在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林业、畜牧业、港口工业和旅游业等方面,并重视“两带”、“三区”、“三大基地”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32.
华北地区大地震矩释放率和GPS应变率的一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测量技术可以在较大地区范围内获得高精度地壳形变速率。稳定的应变速率提供了精确确定地震活动率的机会。本文运用Kostrov(1974)的公式将经平滑的华北地区应变速率转化为矩释放率,并与运用1303年洪洞地震以来的地震目录计算的矩释放率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比南北向为60.6%,东西向为68.9%,北东剪切分量为104.1%。近似为1的比率表明了GPS测量结果的可靠性。这个结果对结合历史地震及大地形变测量估计矩释放进行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3.
王爱军  程彧 《矿产与地质》2002,16(5):297-301
中川地区载金矿物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和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成矿作用与沉积建造有较大的亲缘性。载金矿物流体包裹体中大量的 Cl- 、SO4 2 - 和 Ca2 、Na 高含量及其特征比值显示出大气降水带入了大量的建造中的物质成分。热液期黄铁矿微量元素标型特征体现地下热卤水溶滤成因特征 ,同时也显示了岩浆活动对成矿作用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34.
淌里滑坡是三峡水库区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工程Ⅱ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为地表位移监测及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同时开展长期地表宏观变形迹象监测调查。通过3a来监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各GPS变形监测点均在水平及垂直方向上有变形。即2007年2月位于滑坡前缘的WS-74、WS-75点水平位移分别达到726.91mm及170.88mm,平均年变形速率分别为340mm和80mm;位于滑体下部的WS-75钻孔滑带位置变形明显。该钻孔在2005年5月由于深部位移变形超出测试量程而无法继续监测。在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20个月内,该钻孔滑带位置累计位移量达46mm以上,月平均变形率达2.3mm。以此变形速率发展,至2006年12月,滑带累计位移变形量将在100mm左右。滑坡的变形集中在滑坡的前缘地带及次级滑坡,从2003年至今,宝子滩崩滑体附近已有将近20×10^4m^3的崩塌堆积层滑入江中。目前滑坡处于匀速变形阶段,为不稳定状态,滑坡区内的4户18人和宝子滩民用码头的安全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35.
海岸湿地是全球生物生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污染物汇集的主要区域之一.对2006年春季在福建泉州湾不同类型海岸湿地内采集的柱状样进行重金属分析,结果显示,泉州湾海岸湿地2006年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表1).  相似文献   
36.
利用博克图地区1951—2005年的气温、降水、大风、无霜期日数资料,分析了博克图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干旱发生特点。结果表明:近55年来,博克图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了0.40℃/10a;年平均气温波峰、波谷值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干旱出现的概率有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在11~73天之间;进入90年代后无霜期出现日数比较稳定,为79~101天。  相似文献   
37.
人类活动对苏北潮滩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吴小根  王爱军 《地理科学》2005,25(5):614-620
江苏北部潮滩宽阔而平坦,历史上就是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随着对潮滩开发利用强度和深度的增加,人类对潮滩发育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潮滩剖面自然发育的均衡形态为上凸型;潮滩被围垦并建堤后,改变了原有的水沙动态平衡关系,潮滩剖面形态发生了调整,海堤附近的潮水沟则不断被淤积。大米草和互花米草等植被的引种改变了潮滩生态结构,由于植被能降低水流流速和波浪能量,起到捕捉沉积物的作用,因此能增加潮间带滩面的淤积速率,改变潮滩分带结构;此外,植被的存在还影响到滩面潮水沟的形态。港口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沉积物的输运方向。  相似文献   
38.
基于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海域采集的61个站位的表层悬浮体样品的颗粒有机碳(POC)及其稳定同位素(δ13CPOC)测试结果,结合卫星遥感解译的研究区海水表面温度(SST)、叶绿素a(Chl a)浓度和海冰覆盖率数据,研究了普里兹湾海域表层水体悬浮POC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悬浮体中POC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结果表明,2013年夏季普里兹湾表层悬浮POC浓度为0.28—0.84 mg·L-1,平均浓度为0.48 mg·L-1;δ13CPOC值的变化范围为-29.68‰—-26.30‰,平均值为-28.01‰。表层水体悬浮POC分布呈现近岸高于远岸,西部高于东部的特征。POC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冰架附近,与表层水体Chl a浓度和海冰覆盖率分布趋势基本一致,表明夏季普里兹湾表层水体悬浮POC主要由浮游植物现场生产,而浮游植物的生长受到了海冰的显著影响。在普里兹湾外部海域表层水体悬浮颗粒物δ13CPOC值从东向西逐渐偏负,而调查区东部从近岸向远海逐渐偏负,反映该海域δ13CPOC分布特征主要受到浮游植物吸收与固定CO2速率的影响。中山站附近海域δ13CPOC值显著偏负,可能是受到近岸海域陆源有机质输入和浮游生物种属改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Coastal salt marshe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coastal wetland system.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s of vegetated and unvegetated areas,as well as the mechanisms of sediment transport,several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meters (AEM HR,products of Alec Electronics Co.Ltd.) were deployed in coastal wetlands in Quanzhou Bay,China,to measure current velocity.During the low tide phase,the surficial sediment was collected at 10 m intervals.In situ measuremen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velocities on the bare flat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partina alterniflora marsh.Current velocity also varied with distance from marsh edge and plant canopy height and diameter.Around 63% of the velocity profiles in the tidal creek can be described by a logarithmic equation.Over the bare flat and Spartina alterniflora marsh,a logarithmic profile almost occurs during the flood tide phase.Sediment analysis shows that mean grain size was 6.7 Φ along the marsh edge,and surface sediments were transported from bare flat to marsh;the tidal creeks may change this sediment transport pattern.The hydrodynamics at early flood tide and late ebb tide phases determined the net transport direction with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