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地质建模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反映地质认识的地质模型,并对储量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表征。储量是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基础,一个油田科学合理的开发往往需设计乐观、推荐、悲观三个方案,分别对应着乐观、推荐、悲观三个储量,即储量的P10,P50,P90。渤海J油田正处于开发的前期研究阶段,井点资料少,储层的纵横向变化快,储量不确定性强,而如何优选储量的P10,P50,P90成为决定油田开发方案编制的关键一环。该文通过构造、储层及油藏特征的分析首先确定了影响该油田储量的5个不确定性因素,即:构造幅度、油水界面深度、孔隙度下限、泥岩主变程、泥岩次变程,并分析了它们的分布范围,通过地质模型的建立对各个不确定性因素开展敏感性分析,确定油水界面深度、孔隙度下限、泥岩主变程是影响储量最大的3个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对J油田的储量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优选了储量的P10,P50,P90。  相似文献   
32.
海流能发电系统转换效率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流能发电系统转换效率的测试技术开展研究,着重探计海流能发电系统转换效率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3.
在综合分析航次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核的矿产资源特征与分布规律,并与CC区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结核特征进行对比。结果发现:CP区多金属结核以S型水成成因为主,具有较高的丰度与覆盖率,但品位较低;而CC区结核S型(西区)、S+R型、R型(东区)三者均有,以混合成因和成岩成因为主,尽管丰度、覆盖率稍低,但品位较高。多金属结核中锰相矿物差异、表层沉积物类型及南极底流的影响是造成两区多金属结核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砂层组或小层级别的砂岩储层内部构型剖析与表征逐渐成为储层研究的重点。在少井条件下充分挖掘地震资料信息,建立储层内部结构特征的地震响应关系,发展"以地震信息为导向,井震联合"的方法,成为海上油田储层构型研究的有效途径。通过井点处曲线形态、砂体厚度、垂向高程差异等信息对砂体期次的刻画,以及结构类敏感地震属性对砂体边界的预测,开展复合砂体的垂向分期与侧向划界,能够实现储层构型的剖析。结合海上油田的资料基础和开发特点,形成一套储层构型的结构和成因表征方法:分析沉积类型及其对砂体展布的控制机理,构建沉积模式;优选敏感地震属性,预测储层内部结构;标定井震资料的地质含义并转化为合理参数;综合多信息编制地质图件。  相似文献   
35.
渤海湾西岸海岸带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海岸带与第四纪地质研究所(海岸带近现代地质环境变化研究小组)自1998年承担国土资源大调查任务以来,以滨海新区及渤海湾西岸海岸带为主要研究基地所取得的基本成果:(1)确立了泥质海岸带(沿海低地-潮间带-浅海区)地质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a)晚更新世以来-"小冰期"、(b)"小冰期"结束-现...  相似文献   
36.
西江W油田珠江组储层为一套海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内部结构复杂,微相类型多样。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及测井频谱旋回分析技术,综合岩心、测井等资料,在西江W油田珠江组内部识别出5个长期和18个中期基准面旋回,搭建了精细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几何参数的统计和砂体发育规律的总结,在精细层序格架约束下,把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构型样式划分为孤立型、侧叠型、双向迁移型和堆叠型4种。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变化控制了储层构型叠置样式和演化规律,不同的中期基准面旋回位置发育不同的构型样式,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早期或下降晚期,砂体以堆叠和侧叠为主,而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晚期或下降早期则以双向迁移型和孤立型为主。构型分析成果有效指导了H11层剩余油的挖潜,并为海上油田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提供了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37.
深海富稀土沉积物已成为潜在的战略资源。为探讨富稀土粘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和富集机制,对太平洋西部深海区域进行底层水和深层沉积物的系统采样,分析了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采用氧化还原环境、稀土元素的迁移和分馏以及海洋稀土循环的分析方法对富稀土沉积物的成因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沉积物的∑REY与Ce/Ce*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并与生物成因的P和Ca关系密切。样品Th/U、V/Sc、(La/Yb)_N、(La/Sm)_N和(Sm/Yb)_N值呈系统的变化,沉积物均处于氧化或次氧化环境。底层海水具重稀土富集的特征,海水-沉积物界面轻、中稀土含量上升,下覆的较深层沉积物表现出中、重稀土富集。初步推断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来源于海水,与生物相关的物质是其REY富集和Ce负异常的主要控制因素。宽的氧化或次氧化环境和生物相关氧化物的强吸附能力导致稀土元素未扩散至海水而引起了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38.
对新疆S214省道台特玛湖干涸湖盆段防沙体系内外的风沙流输沙和风速进行了同步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观测时防沙体系中阻固沙带已拦截了大量风沙,虽近地表风速被削弱程度不大,但风沙流输沙的43.26%仍可被防沙体系所拦截和固定,而剩余部分则可借助路侧输沙带的较大风力输移到公路下风侧,且不产生路面沙害,表明阻-固-输结合型防沙体系非常适宜单风向强风沙环境。S214省道防沙实践可为其他强风沙环境公路防沙提供重要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9.
天津空港牡蛎礁:中全新世环境恶化与新构造控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发现的天津空港埋藏牡蛎礁体和下伏、上覆泥层的沉积学、AMS14C年代学研究显示,厚2.3m的礁体分为3部分,起讫年龄是6170~3980cal BP。5900~4100cal BP的中部,是受全新世冷事件4环境恶化控制的缓慢发育期。礁体的结束,则与冷事件3在时间上大致吻合。根据新的年龄数据,将该礁体的归属重新厘定为Ⅲ-2礁群。探讨礁体主要发育区与新构造活动的关系,表明全新世牡蛎礁平原主要位于海河-宝坻-工部-蓟运河断裂圈闭的北西-南东向区域内。这一认识,进一步从实证角度证实了牡蛎礁形成于渤海湾"湾中之湾"的推测。  相似文献   
40.
河口海岸地区广泛生长的牡蛎壳体, 作为气候环境变化的一种载体, 是研究河口浅海环境演化和海陆相互作用的理想对象。本文以渤海湾地区广泛发育的太平洋牡蛎壳体为研究对象, 根据现生活牡蛎壳体记录的氧同位素变化幅度和生长水体的温度、盐度, 定量地计算了该地区Crassostrea gigas在冬季停止分泌/春季恢复生长的最低水温为5.5℃, 生长季节为3月至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