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7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数值研究了引力场中电阻撕裂模不稳定性所引起的磁场重联,结果表明,在电流片长度L=1H、半宽度δ=H/24的情况下,电流片两端附近将出现两个X线的磁场重联,并形成磁岛和高温高密度的等离子体团.磁岛宽度随着时间而增长,在t≈55τA时达到饱和,最大饱和岛宽约为4δ.同时从t≈37τA开始,磁岛中心位置逐渐下降;在t=57τA时发生结合不稳定性,磁岛与底部附近的闭合磁场区合并,导致磁场湮灭和磁能的快速释放.另一方面,由于引力场和等离子体非均匀性的影响,顶部附近随时间而增长的等离子体外流速度达1.14VA∞;磁岛中等离子体向下运动的最大速度达1.41VA∞,且大于局地声速;在磁岛前方可形成快激波.这些结果可用于解释双带耀斑中后随耀斑环的形成、磁场湮灭和磁能释放、以及Doppler速度图上观测到的红移现象.  相似文献   
122.
作者根据Keeling等人提出的1970~1988年大气CO2含量随时间变比进行统计,指出大气CO2含量按指数变化递增。据此.对近年大气CO2含量进行预测,到2050年时将增至454×10-6,较目前增加约30%。由于大气CO2分压上升,导致CO2向海洋转移、作者采用Li提出的指数变化模式,以Holland给出的海水中无机碳逗留时间8.0×104年代入计算。到2050年时,海水碳酸盐系统仅可容纳来自大气的CO21.1×1010t。因此必须引起人们控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鉴于计算过程中未考虑海水有机生物体的影响及颗粒CaCO3对缓冲CO2所作贡献,因此,实际情况会好于本文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23.
高阶流形方法模拟裂纹扩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在物理覆盖上采用一阶覆盖函数(即单元上位移函数为二阶)模拟裂纹扩展,并且基于采用的覆盖函数给出了一种裂纹尖端停留在单元内部的算法,从而,可控制每一步裂纹扩展的长度。该方法可弥补物理覆盖上使用常覆盖函数模拟裂纹扩展时无法准确控制扩展长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4.
k2SiO3溶液对黏性土孔隙分形特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尹小涛  赵海英  李最雄  王水林 《岩土力学》2008,29(10):2847-2852
敦煌研究所研制的k2SiO3对干旱环境下土遗址防风化加固效果显著。设计了不加k2SiO3材料、加5 % 浓度k2SiO3溶液饱和后自然风干1次和3次人工重塑黏土试样的SEM观测,目的是研究k2SiO3对黏土孔隙结构的影响。基于此,利用分区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k2SiO3对黏土孔隙结构的改变。分析表明,经k2SiO3加固后的黏土颗粒间胶结联结加强,结构稳定性提高。最后利用Sandbox法计算了土孔隙的分维数,定量分析了k2SiO3对土孔隙的改变,分析发现加3次溶液土样孔隙分维数最小,加固效果最佳。而且土孔隙分维数不受图象灰度分割阈值和SEM放大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基于矢量和分析方法的边坡滑面搜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基于力是矢量这个基本概念,给出了边坡矢量和法安全系数的矢量表达式。在边坡荷载已知的情况下,运用有限元法计算得到边坡真实的应力分布状态,使用矢量和法安全系数并采用优化算法中的直接法搜索边坡的临界滑面。计算结果表明,使用矢量和分析法搜索得到的临界滑面位置与极限平衡法得到的滑面位置基本吻合,且安全系数相对误差最大为2.09 %,验证了该方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矢量和分析方法与基于强度储备安全系数的分析方法不同,具有明确的物理和力学意义,且不需引入过多假设,公式简洁,易于进行三维边坡稳定分析,不需进行迭代计算,可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6.
尹小涛  王水林  邓琴 《岩土力学》2009,30(Z2):440-445
以房县深峪沟病险水库黏土心墙坝为研究对象,对其渗流稳定和坝坡稳定性进行评估,目的是为加固设计提供参考。设计了校核洪水位、设计洪水位、正常蓄水位的稳定渗流计算,校核洪水位降到正常蓄水位、正常蓄水位降到死水位的非稳定流计算工况,其中正常蓄水位降到死水位的工况又设计了5种降速计算方案,利用自动搜索滑动面的Morgenstern-Price法计算了不同工况下的坝坡稳定性,分析发现:校核洪水位稳定渗流背水坡安全系数k<1.15,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设计洪水位和正常蓄水位工况,安全系数k<1.25,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校核洪水位到正常蓄水位的迎水坡满足k≥1.15的要求,背水坡不满足k≥1.15的要求;正常蓄水位到死水位迎水坡在设计的5种降速下均存在时间步不满足k≥1.25的要求,所以该水库属于病险库,需要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127.
基于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的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尽管岩体结构面具有空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结构网络上的复杂性,但由于它又具有自相似的特征,可以运用分形理论来对其进行研究。运用盒计维数法对某矿山巷道围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进行计算,验证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对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值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分形维数越大、结构面分布越密集,结构面迹线越长,岩体质量越差,表明可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岩体质量评价的指标。将计算所得的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与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相应岩体分级所得的岩体质量等级进行对比,提出了一个以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分级指标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28.
刘艳章  王水林  葛修润  周平 《岩土力学》2006,27(Z1):519-523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基于岩土体的电性差异而进行勘探的物探方法。在介绍了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和系统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在三峡库区某滑坡勘察中应用高密度电法确定滑体厚度和基岩面形态的实例,探讨了在滑坡勘察中高密度电法的适用条件和野外工作方法,并结合钻探成果和工程地质测绘资料对其影像成果进行了有效解释。实践表明该技术在与常规勘察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滑坡勘察时,勘探效率高。应用配套软件处理后,勘测数据生成的地电断面图直观清晰,定性、定量解释可靠,能得到符合实际的滑坡体参数,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多种勘察方法相结合的滑坡勘察中。  相似文献   
129.
强度变化对崩坡积体堆积机制及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颗粒流PFC2D建立了岩土体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均以物理模型折减计算初始模型和以前一折减计算结果为下次折减计算初始模型两类计算条件,每一类又设计了只对凝聚力折减、仅对内摩擦角折减、强度参数同时折减3种计算方案,每种计算方案又包含折减1.0、0.50、0.10、0.01、0.0倍等5个计算工况。经对坡面演替、监测点x方向速度变化曲线等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凝聚力对于岩土体的直立特性起控制作用,破坏模式多为崩塌倾倒模式;内摩擦角对于稳定坡角具有重要影响;强度参数同时衰减时,强度参数弱化幅度较大情况下岩土体呈散体物质破坏模式,为滑移渐进破坏模式,其中凝聚力弱化0.1倍前后(约10 kPa)后,破坏模式由崩塌破坏转变为滑移破坏。  相似文献   
130.
声波测井在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建西  王水 《陕西地质》2006,24(1):81-84
通过测井技术,用获得的强度指数(R)来评价岩石强度,其结果与地质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也就是说,用声波测井可直接判断煤层顶板的稳定性。实践表明,越靠近煤田边界煤层顶板岩石强度指数越小,顶板也越不稳定,越靠近煤田中心部位煤层顶板岩石强度指数越大,煤层顶板也越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