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系统总结2020年5月18日云南巧家MS 5.0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异常:震前存在震群活动、Benioff应变比和地震发生率异常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震中200 km范围内分布重力、地磁、水位、水温、断层氢等测项,其中异常测项15项,大部分为趋势异常,异常台项比较低(5%),短临异常不突出,巧家电磁波为地震的短期异常;③综合方法:多参数概率谱计算结果在震前出现异常。对巧家MS 5.0地震序列进行跟踪研究,发现:主震与最大余震的震级差为1.6(ML震级),主震释放能量占序列总能量的99.64%,属主余型地震序列;主震震源机制显示为走滑型,根据余震分布,认为发震断层位于莲峰断裂和昭通-鲁甸断裂之间的NS向次级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在巧家MS 5.0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具有背景异常逐渐向中短期转变的过程,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趋势异常为主,短期异常不突出。  相似文献   
42.
系统梳理2020年6月26日新疆于田6.4级地震构造背景,总结分析余震序列参数演化特征和震前有关异常现象及其预测效能。初步结果如下:①于田6.4级地震发生在黑石北湖断裂附近,主震震源机制显示为张性破裂;②本次地震前原震区发生一次MS 4.6前震,主震后余震相对丰富,构成"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序列,震后2个月序列b值为0.71,h值为1.73;③震前震中附近出现准周期活动、地震平静、中源地震影响、多方法组合、垂直摆倾斜和GNSS等中期和短期异常,可能与本次地震的发生存在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3.
邓世广  王月  马亚伟 《中国地震》2019,35(3):541-549
首先,基于Python爬虫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定位结果的地震目录的自动下载;然后,针对省局台网快报目录汇总后存在重复定位地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有效筛除重复定位地震的方法;最后,分析EQ3格式地震目录的二进制结构,实现了高精度定位结果的地震目录向EQ3格式的转换。实际应用表明,该程序能够显著提高EQ3格式地震目录更新的工作效率,更高定位精度的地震目录也有助于对地震活动性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痰浊痹阻证患者84 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 例。2组均予以阿司匹林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组织多普勒(TDI)收缩期峰值Sa参数及Tei指数参数测定,并观察其改善情况。结果:用药前2组各节段TDI收缩期峰值Sa及Te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节段TDI收缩期峰值Sa及Tei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痰浊痹阻证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其疗效优于阿司匹林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  相似文献   
45.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82次,其中7级以上地震10次,最大地震为7月22日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7.8级地震(图1).2020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频次较少、强度较低,全球已持续2年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自2018年以来,中国大陆及周边已连续3年未发生...  相似文献   
46.
系统总结2022年3月17日甘肃肃南MS 5.1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1)地震活动异常:震前存在地震成组活动异常;(2)地球物理观测异常:震中200 km范围内存在6项地球物理场异常,其中5项异常为趋势异常,但均非此次肃南MS 5.1地震的相关异常,而高台地震台形变异常虽为短期异常,但异常转折变化与本次地震无关;此外,肃南MS 5.1地震发生前,我国西北地区存在地磁低点位移、加卸载响应比和逐日比3项异常,但因后续于3月26日发生青海德令哈MS 6.0地震,认为该地磁预测指标对应成组地震活动,不能作为单一地震的震前异常。肃南MS 5.1地震余震较少,其序列活动特征显示为主余型;主震震源机制显示断层破裂为走滑型,与距离最近的疏勒南山断裂构造性质相符。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对于祁连山地震带及其周边后续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47.
48.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是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而且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演化机制尚不明确,而性状多样性的起源和适应性演化为回答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内源性机制提供了重要突破口。本文从演化发育生物学的角度综述了海洋动物适应性性状、其研究方法和新兴模式生物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印太交汇区的海洋动物适应性演化研究进展,探讨了该区域生物多样中心形成的驱动力,并就未来海洋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演化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9.
2020年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系统总结2020年2月—3月西藏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性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性: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3次地震震中500 km范围内无观测台站分布,地球物理场观测能力较弱;③综合方法:识别出Wq值异常。3次改则地震均位于可可西里至唐古拉地区,其中2月21日5.0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北缘,而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位于羌塘地块南缘,且3月的2次地震相距约5 km,构成震群型序列。对3次5级以上地震序列的跟踪发现,2月21日改则5.0级地震序列主要分布在向阳湖—布若错断裂南侧发育的一条NNE走向的小断裂上,余震较少,震后40天内共发生8次ML 2.0以上地震,主震震源机制为张性破裂;3月10日5.0级和3月12日5.1级地震震源机制均为走滑型,余震序列丰富,主要分布在多条构造的延伸区域,计算得到序列h值为0.58,b值为0.88。综合分析认为,改则3次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较少,主要为具有中期意义的异常,综合方法的异常识别主要为后续强震的地点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系统梳理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区5.1级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等异常,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小震高频、中等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主要为电磁和流体异常,短期异常主要分布在震中100 km范围内;③震后回溯:北京及周边震前存在地震发生率异常,利用其他综合方法主要识别出年尺度异常。此次唐山5.1级地震发生在1976年唐山7.8级地震余震区,而7.8级地震序列地震活动呈非均匀衰减特征。此次唐山5.1级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破裂,截至7月31日,序列b值为0.70、h值为1.8,序列参数基本正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中短期异常较显著,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占比明显偏低;震前对该区域出现的中期和短期异常有所察觉,但短期异常的预测强度偏低,震后总结时按震前异常预测的地震强度为4—5级,接近实际发生地震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