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国际和国内有关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研究的主要成果,归纳微生物碳酸盐沉积的定义、特征、分类和研究范围;探讨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在地质时期重大气候和环境变化事件、全新世环境气候变化和恢复以及矿物沉淀、油气成储和天然气水合物示踪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意义;并综合微生物碳酸盐沉积建造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和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微生物碳酸盐目前...  相似文献   
32.
方珊珊  王维艳  王月 《热带地理》2023,(10):2035-2048
运用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与弗雷泽社会正义尺度理论,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的因子分析方法,基于原住民这一旅游供役地权利人(弱势群体)的主位感知视角,构建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测度模型。以洱海西岸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测度模型可由承认正义、分配正义及参与正义维度3个维度共13个测量指标进行表征;2)村民对洱海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处于中立范畴;3)破解湖滨旅游地空间不正义症结,关键在于对湖泊及其湖滨区旅游供役地权益的制度性“确认”,并通过建立向旅游经营者开征“旅游供役补偿费”制度,并经由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在旅游供役地权利人、需役地权利人与旅游者等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共建共享共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湖滨旅游地的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33.
34.
2021年11月17日江苏大丰海域MS 5.0地震发生在中强地震活动较为集中的黄海南部凹陷区,位于苏北—滨海断裂带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为走滑型破裂。截至2022年1月31日,发生ML≥2.0余震14次,最大余震为2021年12月8日MS 3.8地震,主震释放能量占比约98.89%,判断地震序列应为主余型序列。主震发生3天后地震序列迅速衰减,因余震数量偏少,无法得到合理的序列参数。本次地震视应力值约1.3 MPa,基本处于研究区域正常背景水平。鉴于鲁东—黄海地块历史地震期幕活动特征,认为江苏及近海区域近期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系统梳理此次大丰海域MS 5.0地震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可知: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地震平静、霍山地震窗、长岛地震窗和地震空区等趋势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震前存在兴化水温异常。综合分析认为,此次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异常相对较少,并以趋势异常为主,地球物理观测异常相对偏少,震前出现的流体短期异常现象可作为短期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5.
系统梳理2021年9月4日新疆皮山MS 5.1和9月5日叶城MS 5.0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及区域构造情况,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异常:皮山MS 5.1地震前出现前兆震群活动、阿图什至皮山4级地震平静、库车—沙雅4级地震窗口以及地震发生率指数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项异常,其中形变1项,电磁1项,但与此次地震活动相关性较低;③震源机制:泽普断裂距皮山MS 5.1和叶城MS 5.0地震最近,间距分别约15 km和3 km,震源机制解显示2次地震均为逆冲型破裂;④序列分析:此次地震活动序列类型为震群型,主震前存在明显的前震活动,余震较为丰富,余震活动呈阶段性衰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2021年9月皮山MS 5.1和叶城MS 5.0地震组成震群型地震序列,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较少,地震活动异常主要对发震地点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36.
利用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观测站温度资料,分析了中国大范围极端低温事件的特征。基于强度、范围和时间3个条件定义了全国性极端低温事件,得到38个大范围极端低温事件(LECES),根据影响地域分为全国型、东部型、华南华北型、西北华南型、华北东北型5类,对比分析各类型事件的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型LECES在发生前15 d左右存在前兆信号,乌拉尔山出现明显的阻塞形势,300 hPa高空急流呈正负纬向带状分布,急流增加,东亚季风强,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冷空气在亚洲北部堆积。在850 hPa上,西伯利亚地区为异常强大的反气旋,中国大部分地区受北风控制,这种高低空环流系统的配置和演变影响着我国,使中国发生极端低温天气。此外,与全国型LECES相比,其他型LECES在发生前5 d左右出现前兆信号,事件持续时间短,强度弱,且500 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的异常区域决定了LECES的类型。  相似文献   
37.
风云二号03批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云二号卫星以自旋稳定方式工作于地球静止轨道,自1997年以来,01批与02批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成功的业务运行获得了大量重要探测成果;在继承01批与02批产品研制技术的基础上,提高了03批空间环境监测器的探测性能指标和技术设计,更好地满足空间天气预警业务发展的新需求.本文对风云二号03批卫星空间环境监测器的新设计、关键技术研制和发射前的定标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8.
2021年5月21日 21 时,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先后发生MS5.6 和MS6.4 地震,两次地震震中位置相距约7 km,均位于滇西地区,该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南段,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序列跟踪结果显示漾濞MS6.4地震类型为前震-主震-余震型,MS5.6 地震为MS6.4地震的前震.本文基于云南地震台网的震相报告,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漾濞MS6.4地震早期序列(2021年5月18日至 25日,ML0.0 以上)进行重定位,同时,利用 Cut-And-Paste(CAP)震源机制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序列中截止至 5月25日 31 次MS≥3.0 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矩心深度,对该序列的发震构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重定位后获得的 2159 个地震事件呈 NW-SE向展布,长约 25 km,宽约 5~10 km.MS 6.4主震的震源深度为 8.9 km,序列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 4~10 km,深度均值约7.5 km.(2)前震序列具有从中间开始破裂,然后向北西向破裂,继而向东南向破裂的特征,漾濞MS 6.4 主震位于余震区的北西端,最大余震MS 5.2 地震位于余震区的东南端.(3)CAP波形反演获得的 31 次MS≥3.0地震的震源矩心深度在4~11 km范围,深度均值约 6.5 km,与重定位结果接近,仅相差 1.0 km,说明重定位的震源深度分布是合理可靠的.(4)震源机制多为右旋走滑型,部分地震具有较为明显的正断分量,反演的区域应力场与目前已知的构造应力场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反映区域内构造活动主要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根据重定位后的序列空间分布、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区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此次漾濞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可能是维西—乔后—巍山断裂中段附近的次级断层.  相似文献   
39.
陡倾地质结构金属矿床大部分形成于构造断裂带,崩落法开采会产生显著的岩层移动现象。以湖北黄石的金山店铁矿典型地质剖面为基础,构建地质结构模型。通过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陡倾地质结构对崩落法采矿岩层移动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陡倾地质结构的影响,采空区岩层移动可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与地表塌陷破坏3个阶段,其中上盘岩移范围远大于下盘,上盘以倾倒变形破坏为主,下盘以剪切滑移破坏为主;采空区顶板岩层一方面不断崩落填充采空区控制岩移,另一方面形成冒落拱,以拱脚抵制上下盘陡倾岩层朝向采空区移动;当顶板崩落至地表后冒落拱的支撑作用消失,近采空区的上盘岩层发生倾倒折断塌陷,下盘岩层发生剪切滑移塌陷。  相似文献   
40.
基于中国地震台网提供的震相观测报告,利用双差方法对长宁—兴文地区2019—2020年1 948个ML≥2.0地震事件进行了重定位,重定位后的1 823个ML≥2.0地震事件分布显示长宁—兴文地区北区地震序列沿NW—SE方向背斜展布,而南区地震分布较分散。之后计算了四川长宁—兴文地区2019年6月17日至2020年12月31日208个ML≥3.0地震事件的地震矩和应力降等震源参数,分析了2019年6月17日长宁MS6.0地震后研究区内地震应力降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长宁—兴文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ML3.0—3.9地震的应力降显著升高,且ML≥4.0地震多发生在ML3.0—3.9地震的应力降高值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