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兰州市南北两山绿地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的实际相结合,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GIS(ARC/INFO)和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在绿化工程景观评价指标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兰州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区域按坡度分布的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南北两山各个分级坡度上景观多样性均不高,除0°~9°上的大于1外,其余的均小于1。各个分级坡度上景观格局指数、各指标的组合状况值、景观格局综合指标值总体上符合随坡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40°~49°的景观格局指数、各指标的组合状况值、景观格局综合指标值比30°~39°的景观格局指数、各指标的组合状况值、景观格局综合指标值稍大,这是因为40°~49°上的林地和农地的斑块数较30°~39°的多,且占本坡度所有土地面积的比例也大于30°~39°的。兰州市南北两山各个分级坡度上景观格局指数、各指标的组合状况值、景观格局综合指标值在0°~9°上均明显高于其他坡度地区的。  相似文献   
22.
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特定的生存环境,见证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其空间分布与人类迁徙、文明的传播与扩散有着紧密的联系。新疆是古代陆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古代中西文化、经济交流的交汇地,非遗丰富多样,但对自然与人文因素与其空间分布关联却鲜有学者研究。通过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对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国家级、自治区级484项非遗项目进行空间分析,并首次从历史视角将人类迁徙、古丝绸之路纳入到非遗空间成因中。结果显示:(1)新疆非遗整体为凝聚型,中原文化传入为主体的传统戏剧、曲艺零星分布个别区域,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等均匀分布,形成多个高密度区;其中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彼此空间近邻,互相依存,相伴而生;天山以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带,古陆路丝绸之路主要驿站成为传统技艺、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大多分布的高密度区域。(2)新疆非遗空间不仅与地貌、河流分布有关,同时古丝绸之路、人类迁徙对非遗的扩散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具有多面性。研究结果对非遗开发,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国家文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地面气象台站沿革的现状,通过资料对比,分析了内蒙古气象台站建设的年代分布和观测要素分布状况,对中国气象局要求的台站沿革的主要内容:台站标识、台站位置、台站环境、台站性质、台站组织、台站任务、仪器设备、观测规范、观测资料、其他有关信息等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对加强我区各级台站历史沿革信息整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