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75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应用从属函数法分析了1988年1月-2007年9月华清4^#泉的水氡资料,共提取出6次中期异常。其中前4次异常在异常结束后的8~24个月对应了发生在南北地震带、青藏高原北部的肘≥7.3级远场强震,第5次为无震异常,第6次异常正在持续发展。对异常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对应关系作了讨论,给出了远场强震时间预测的指标,并依据第6次异常开始出现的时间,对未来远场强震发生的时间段进行了中期预测。  相似文献   
152.
煎茶岭大型金矿床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构造-流体-成矿系统理论为指导,在综合分析煎茶岭大型金矿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时代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其成矿机理,认为该金矿术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超基性岩,在中低温碱性还原环境中成矿,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晚期-燕山期,成矿作用长期,多期性。其成矿机理复杂,主要以构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和构造流体改造成矿作用为主,通过充填交代蚀变方式而表成该微细浸染状构  相似文献   
153.
基于SSM/I数据的淮河流域洪涝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被动微波遥感SSM/I数据计算的极化比值指数PRI和RAT技术,提出极化比值变化指数PRVI。利用淮河流域1988~2005年6月下旬到7月期间的PRVI数据研究了淮河流域的洪涝时空特征,重点分析了发生流域性大洪水的1991年和2003年的洪涝特征,研究发现: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是淮河干流中游及其向北岸、上游和下游方向延伸约100km,向南岸延伸到流域南界的区域出现PRVI高值带,并结合淮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分析了PRVI高值带出现的原因,指出PRVI高值带包括了大部分沿淮河干流的湖泊、洼地、行蓄洪区,支流河口、下游洼地等。进一步认为高值带内的PRVI值越大,高值带的面积越大,洪涝灾害越严重,防汛形势越严峻。这一结论对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4.
开采扰动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瓦斯动力灾害之一。为系统探索开采扰动下煤体损伤演化特征和瓦斯渗流规律,拟开展不同瓦斯压力下全应力应变–渗流实验。通过考虑气体吸附和热膨胀效应修正广义胡克定律,建立基于塑性变形的煤体损伤本构关系,进一步构建考虑损伤的分段渗透率模型。结果表明:以渗透率突变点为界,可将煤体渗透率分为峰前和峰后2个变化阶段。其中,峰前呈指数型降低,而峰后急剧增加,峰值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着瓦斯压力升高而降低;煤体轴向塑性应变和损伤演化规律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二者均呈现出峰前变化不大,峰后激增的变化趋势;利用不同瓦斯压力和50℃实验数据对所建的损伤模型及渗透率模型进行验证,得到理论曲线和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表明新建模型可较好地反映不同条件下煤体破坏失稳过程中的损伤演化规律和瓦斯渗流特征。   相似文献   
155.
LAPS与STMAS地面气温融合效果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局地分析和预报系统LAPS(Local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和多时空尺度分析系统STMAS(Space Time Multiscale Analysis System)对北京、华北和中国3个不同区域的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和全球预报系统GFS(Global Forecast System)背景场资料,在1,5,10和20 km等4种分辨率的网格上进行融合试验,从算法的角度对比分析LAPS和STMAS在融合效果上的差异,并利用国家级自动站数据对LAPS和STMAS一年内逐时融合结果进行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东部观测密集区,LAPS和STMAS都有不错的表现,STMAS能够解析出观测中细小的特征,融合结果更接近实际观测,相对而言LAPS则平滑作用明显,容易损失观测信息;在资料稀疏地区,STMAS的优势更为明显,由粗网格到细网格逐层分尺度进行分析,使粗网格尺度的误差得到快速修正,避免不同尺度观测信息的混淆,青藏高原等地区的融合结果得到有效改善。此外,地形高度调整的不合理性对LAPS、STMAS在山区的融合效果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56.
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的贡献因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8年1月1~31日和2月6~24日在广州城区每天采集一个PM2.5样品,对样品进行有机碳、元素碳及水溶性离子分析,利用美国IMPROVE能见度方程计算得到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结果发现:冬季PM2.5 日均值质量浓度为89.0±53.4/μg·m~(-3),OC(Organics Carban)质量浓度为16.9±11.9μg·m~(-3),EC(Element Carbon)质量浓度为5.9±3.4 μg·m~(-3),水溶性离子总浓度为43.9±23.5μg·m~(-3).冬季大气消光系数均值为342±185 Mm~(-1).广州冬季大气消光系数主要贡献者为(NH_4)_2SO_4、NH_4NO_3、POM(Par-ticular organic matter)、EC和NO_2,对消光系数的贡献率分别为36.3%、14.5%、26.6%、17.4%和5.2%.  相似文献   
157.
同化观测数据可为作物生长模型的区域应用提供支持。该文定义了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的约束性,研究发现华北夏玉米观测数据对WOFOST模型的可约束参数主要包括初始总干物重、不同发育阶段的比叶面积、初始最大CO2同化速率、叶片衰老系数、初始土壤有效水、最大根深日增量以及初始根深的初始土壤水分含量等。建立了基于参数约束性分析的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方法和流程, 利用优化算法进行作物生长模型所有参数和变量初值的敏感性分析,遴选出各状态变量的敏感参数;根据拟合度与优化结果之间关系进行敏感参数的约束性分析,获得不同变量的可约束参数;组合优化可约束参数得到各参数最优值,由此实现了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同化。约束性体现了观测数据对模型参数或变量初值的控制能力,可约束参数作为待优化参数使数据模型同化获得了最优结果。  相似文献   
158.
FY-2E资料空间响应订正及对强对流监测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空间响应匹配滤波 (spatial-response matched filter, SRMF) 方法,针对强对流低温研究目标,开展我国风云二号E星 (FY-2E) 红外亮温订正计算,并选取2013—2014年典型对流天气进行统计分析,从对流的空间分布、发展过程、云团结构等多角度进行方法性能评估。结果表明:对于对流云团结构,SRMF方法可改进FY-2E卫星红外波段对对流云团识别的准确度,减小高温背景对低温对流云团的邻近像元效应,增加了FY-2E卫星对中尺度对流内部小尺度精细化结构的揭示能力;对于对流空间分布,SRMF方法降低了对流判识空间分布统计误差,减少极短时间、极小范围强对流天气的漏判;对于对流识别时间响应,SRMF方法能够正确且提前显现出云团由弱对流向强对流的发展潜势,提高FY-2E卫星探测仪器对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159.
农户生计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反映人地关系的重要表征。合理恰当的农户生计策略既能满足人类福祉需求,也能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学术界围绕农户生计变化、驱动机制及其生态效应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关于农户生计转型的生态效应还存在较多争议问题。本文在搜集梳理相关文献基础上,辨析了农户生计的转型机制及生态效应的已有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探究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发现农户生计的选择受到自然因素、主观意愿和社会政策三方面影响,而农户生计的转型改变了生产、消费、资源利用方式,进而影响着自然生态系统演化过程。文章建立了农户生计转型机制及其生态效应研究框架,最后提出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1)探究农户生计转型驱动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农户生计选择产生影响;(2)结合农户生计转型的驱动因子和生态效应,提出农户生计需求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双向可持续策略。  相似文献   
160.
研究了有毒赤潮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对甲壳动物卤虫的干重及能值的影响.实验表明,经过18h的染毒实验,7 500尾卤虫Artemia parthenogenetica在水体中有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或过滤液(细胞密度均为200cells·ml-1)存在的情况下,其总干重及总能值的增加明显受到抑制.卤虫总干重,对照组增加0.010 4g,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均增加了0.002 2g,仅为对照组的21.1%;卤虫总能值,对照组增加0.143 5kJ,而滤液组和藻细胞组则分别增加0.018 0kJ和0.056 8kJ,分别为对照组的39.5%和12.5%.经SAS软件分析,塔玛亚历山大藻细胞对卤虫总干重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37 0),而对其总能值增加则无显著差异(p=0.1251);而塔玛亚历山大藻过滤液对卤虫的总干重、总能值的增加与对照组都有显著性差异(p分别为0.021 5和0.013 5).另外,无论是藻细胞或是过滤液对卤虫的比能值均无影响.有毒塔玛亚历山大藻使卤虫总干重减少可影响其他相关海洋动物的食物供给,而对卤虫能值的影响则表明毒藻可改变食物链中能量的传递效率,从而影响处于较高营养层的生物.研究还显示该藻的不利影响可出现在赤潮发生期及消退期,这为全面了解赤潮危害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