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1.
格拉西莫夫在其详尽的报告中,已经评价了经济地理学的作用和意义、它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并对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的原则闷题进行了阐述。这一切都使得我的任务大大的减轻了。近来在“哲学问题”、“地理学会会刊”和“苏联科学院院报地  相似文献   
12.
运用2013—2014年28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均为北京时间17时,出现频率在20%以上。日最低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为08时,频率在30%以上;(2)城郊年平均气温差异即城市热岛强度在夜晚较大,07时左右达到最大,在1.5℃以上,白天较小,16时左右最小,仅有0.3℃左右;(3)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与城区基本一致,但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差别,冬季郊区最低气温出现滞后城区1 h,其他季节保持一致;(4)城区逐小时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08—17时为下降时期,17—22时为迅速上升时期,22—08时为稳定的强热岛时期;(5)候平均气温城市热岛强度年内变化,最大值发生在年终的第72候,为1.53℃,最小值发生在秋末第67候,为0.33℃;(6)综合来看,各季代表月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春季(4月)夜晚较强,夏季(7月)夜晚和白天都相对较弱,秋季(9月)夜晚最强,但白天最弱,甚至白天部分时刻(15—18时)出现了负值。冬季白天和晚上都比较强,是四季代表月份平均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日内变化即日变化,大家公认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2013-2014年28个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乌鲁木齐地区气温的日变化特征及季节特征。结果表明:1)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均为北京时间17时,出现频率在20%以上。日最低气温出现频率最大的时次为8时,频率在30%以上;2)年平均城郊气温差异即城市热岛强度在夜晚较大,早上7时左右达到最大,在1.5℃以上,白天较小,16时左右最小,仅有0.3℃左右;3)城郊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基本一致,但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有差别,冬季郊区最低气温出现滞后城区1小时,其他季节保持一致;4)城区逐小时城市热岛强度日内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8点到17点为下降时期,17点到22点为迅速上升时期,22点到第二天8点为稳定的强热岛时期;5)侯平均城市热岛强度年内变化,最大值发生在年终的第72候,为1.53℃,最小值发生在第秋末第67候,为0.33℃;6)综合来看,各季代表月平均城市热岛强度春季(4月)夜晚较强,夏季(7月)夜晚和白天都相对较弱,秋季(9月)夜晚最强,但白天最弱,甚至白天部分时刻(15到18点)出现了负值。冬季白天和晚上都比较强,是四季代表月份平均热岛强度最强的季节。  相似文献   
14.
考察分析了东天山南坡(吐鲁番段)人工增水潜力。研究表明,虽然盆地平原降水甚微,但山区具有可观的云水资源,并集中在6、7、8三个月。抓住有利时机进行作业,增加降水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新疆于田景观特征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4期Landsat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两期土地利用图及历年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1977—2002年间新疆于田的景观变化特征。研究发现,于田平原与荒漠区环境退化严重,荒漠增加而交错带减少,高生态级别的高覆盖度草地锐减;绿洲在稳定增长,以绿洲为中心的核心区生态环境质量却明显退化,但天然绿洲整体变化不明显,波动小且变化恢复较快;生态的主要退化期为20世纪70—80年代,此后趋于好转,1999年以后好转明显;人工绿洲的开发只是明显影响了绿洲近缘景观,对远缘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盆地的水资源运转规律及其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鲁番盆地为天山东部的山间断陷盆地,地形封闭,气候极端干燥,年均降水量16.6mm,年蒸发量达2845 mm,是我国极旱荒漠区之一.开发历史悠久,尤其是近50多年以来,从传统绿洲农业经济向现代绿洲经济发展.对于极端干旱的吐鲁番盆地而言,水资源的多寡及利用方式,决定着该区域的最大承载能力,也决定着处于荒漠包围中的绿洲的环境状况,尤其是水资源的使用与分配制约着经济的生存与发展.以水资源为主线,探讨极端干旱区绿洲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吐鲁番盆地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和水资源的形成机制、基本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充分剖析,探讨了吐鲁番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的基本对策及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区耕地呈扩张趋势,现有研究关注其自然因素驱动力,对人文因素驱动力,特别是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关注较少。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且末绿洲,采用最大似然法和人机交互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1972,1990,2001,2011年影像中提取耕地信息,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时空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在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的前提下,增加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探讨了绿洲耕地扩张的人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时增时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耕地复种指数波动上升;人口增长、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等因素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影响着该绿洲耕地面积的扩张。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因素是近10年绿洲耕地迅速扩张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多年的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和统计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南部策勒绿洲50年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基于GPS现场定位,应用GIS进行空间分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终对该绿洲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数量进行了初步的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动态、农业科技进步和水土资源的限制等3大类因素是影响耕地数量的3个主成分,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整个塔里木盆地南部绿洲耕地变化提供借鉴,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为干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通辽站新一代天气雷达伺服与发射系统连锁故障案例,结合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了故障原因,详细地论述了故障排除方法,并对案例进行了全面总结,最后就本次故障引发的思考作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20.
人工引晶形成的冰粒子尺度一般为0.1μm,这个尺度比自然雹胚小4个量级.冰粒子在云中增长到成为雹胚尺度一般0.5-4分钟,它的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上升气流速度和催化层的温度.从引晶到增长成雹胚尺度的时间,也就是冰核通过凝华增长到20μm后,再与大云滴碰冻增长的时间之和.在强上升气流、低温和大含水量条件下,雹胚形成的最快时间为30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