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2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回顾中央气象台全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的发展历程,重点回顾和综述中央气象台建立全球预报业务以来的科学技术进步,概括了引进的谱模式系列在本地化、业务应用及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着重介绍在自主发展GRAPESGFS全球中期预报系统的不同阶段取得的科技成果。  相似文献   
12.
孙靖  王建捷 《气象》2010,36(12):19-27
2008年8月10日白天到夜间,北京地区发生了全市性强降水,其中10日下午15:00-18:00经过城区的三个β中尺度对流单体不但产生强的降水(局地达到45 mm/h和12 mm/5 min的雨强),还出现了明显的组织化发展的迹象。利用北京地区多种高时空观测数据(包括地面自动站、多普勒雷达、风廓线、微波辐射计等)和雷达变分同化分析系统(VDRAS)的高分辨率分析场资料,重点分析研究了这三个对流单体组织发展的特征和成因。结果显示:(1)10日下午城区的短时暴雨与大范围降水云系前部(北京城区南部到房山东部)近地面层β中尺度切变线的产生直接相关,该切变线触发了对流,使对流单体组织化发展成为准南北向排列的β中尺度线状对流系统影响了城区;(2)降水发生前2小时左右,北京本站边界层环境风风向由西南向偏东的转变以及城区局地对流有效位能的短时快速积累,是城区对流得以发展的关键局地环境因素;(3)10日下午北京西北部山区的层状降水系统的低层(500 m以下)形成的西北冷性水平出流与北京东南部低层东南暖平流在城南一带汇合形成的风切变是导致对流单体移进北京后组织化和进一步发展的直接原因。因此,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对于北京大范围降水而言,预报中需特别注意降水云系移动的近前方、边界层环境风风向的变化(即偏东风的出现),因为大范围降水发生后近地面层所形成的水平出流,可能与其前部偏东环境风构成明显风切变而激发对流的产生和组织化。  相似文献   
13.
最近,美国气象学会和加拿大海洋暨气象学会相继通过了“天气预报”政策性声明,阐述了天气预报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问题。现概要地向《新疆气象》读者们介绍。在美国和加拿大,天气预报和警报是气象部门最重要的气象服务内容。政府机构、公司及厂矿需要天气预报,一般公民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应当指出,今天的天气预报是一种高度先进技术的产物,它以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为  相似文献   
14.
L波段分钟数据在WRF模式中的变分同化应用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姚爽  陈敏  王建捷 《气象》2015,41(6):695-706
为探讨蕴含气球漂移信息的高垂直分辨率L波段分钟探空数据在同化预报中的应用及影响,在初步讨论其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廓线和逐点两种同化方式,开展单站、降水个例及批量分钟探空同化试验,并与常规探空同化试验对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分钟数据可补充常规探空无法解析的垂直信息并提供气球漂移精确定位数据;同化分钟探空可有效增加观测在分析中的权重,使分析场更接近实况,逐点较廓线同化的结果差异主要在对流层上层;同化整个预报区域的分钟数据对模式的分析和预报性能有一定影响,漂移造成的风场同化差异在200 hPa及我国北方高空急流位置更明显;整体而言同化分钟数据可一定程度提升模式初始场(高层风场和低层水汽场)品质,主要改善对流层高空风和大量级降水预报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选用0.18度(约20km)分辨率中尺度大气非静力模式GARPES-Meso对2005年5月31日-6月1日发生在湖南省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并用探空、地面加密实况资料和客观分析场资料等对模拟结果进行细致的误差分析和诊断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尤其是500hPa环流形势及其变化过程的模拟与实况非常接近;模式对暴雨过程累积降水总分布特征、大降水的主要落区等的模拟能力亦较强。从天气过程的角度看,模式可以对降水短期预报提供有较好参考和指导价值的可用数值产品。当然,本次暴雨过程细节特征的模拟还存在着一定偏差,如:模拟降水出现过早、降水峰值模拟偏弱、低层风速模拟偏大、高空急流核风速模拟偏小等。诊断分析显示,引起这些模拟误差的原因并不相同。模拟降水出现过早,主要是由模式初值误差引起,而非模式本身原因。处于暴雨区的初始低层风场偏差,在有利的环流条件下,积分前几个小时内不断增长并向对流层低层的上部扩展,引起模式低层风场和水汽发生异常辐合,进而激发出模式降水。而模拟降水峰值显著偏弱的可能原因,一是暴雨发生前高空急流核细节特征的模拟出现偏差,影响了高空强辐散与低层强辐合的垂直耦合,导致暴雨区高空辐散和垂直运动的模拟呈现出一种明显偏弱的连锁反应;二是模式次网格尺度和网格尺度降水方案的协调性不够,对流调整和对流对格点尺度温湿场的反馈似乎还不够有效,影响了模式格点尺度产生凝结至雨的温湿条件,进而影响显式降水方案作用的发挥。上述两方面因素的不断相互作用,对模拟降水构成一种负反馈影响。最终导致模拟降水峰值显著偏弱。要提升中尺度模式定量降水预报能力,还需特别关注模式物理过程的描述和提高模式降水物理过程方案之间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夏季新疆偏东地区大降水发生时的环流特征、水汽条件、三维流场结构等,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大降水落区问题.结果表明:偏东地区大降水发生的形势是“两高夹一低”,即新疆为低槽,其上下游为脊区.该形势的出现与西太平洋副高的西伸北进以及伊朗副高的北进相联系.在高空急流左侧的西南风带中,对流层中下层准饱和、水汽辐合并有上升运动,同时是处于低层偏西风与东南风的切变线附近地区常是大降水落区.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the predictability and physical processes leading to the rapid frontal cyclogenesis,that took place in the east coast of the U.S.during 3—4 October 1987,are examined using a nested-grid.mesoscale model with a fine-mesh grid size of 25km.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reproducesreasonably well the cyclogenesis in a coastal baroclinic zone.its subsequent deepening and movementas well as the pertinent precipita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frontal cyclogenesis occurs in a favorablelarge-scale environment with pronounced thermal advection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and markedpotential vorticity(PV)concentration aloft associated with the tropopause depression.The transportof warm and moist air from the marine boundary layer by the low-level in-shore flow provides thenecessary energy source for the observed heavy precipitation and a variety of weather phenomenareported in the cold sector.Several 24-h sensitivity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abaticheating,adiabatic dynamics and various initial conditions in the frontal cyclogenesis.It is found thatlatent heat release,even though quite intense,accounts for only 25% of the cyclone's total deepeningin this case:the weak impact seems 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latent heating in the cold sector and theupward lifting of the dynamical tropopause by diabatic updrafts.Vorticity budgets show that the low-level thermal advection dominates the incipient stage,whereas the vorticity advection determines therapid deepening rate at the mature stage.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presentstor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vertical coupling between the surface cyclone and the upper-level PVcore,which is in turn determined by initial offshore perturbation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相似文献   
18.
1998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1998年6月中旬的分析资料, 对1998年6月16~17日暴雨时段的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的形成与维持进行了诊断分析, 确认了暴雨发生时期梅雨锋结构的一些普遍特征, 如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θse锋而不是温度的强烈对比, 梅雨锋区是一个低层正涡度带以及风和水汽的辐合带等。同时揭示了1998年6月暴雨时期梅雨锋结构的典型特征:锋区从近地面可伸展到600 hPa层 (一般认为梅雨锋只存在于800 hPa以下), 近乎垂直、略向北倾; 锋区900 hPa以下是一个大气弱对流不稳定区, 向上气层变为潮湿中性直至400 hPa, 等θse线基本上呈垂直分布; 锋区斜压性相当弱等。研究表明, 出现强降水时的梅雨锋结构已经变性或者说它是介于温带锋面结构和ITCZ结构之间的副热带锋系结构。分析还认为, 在强盛的南海季风涌和频繁的西风带扰动组配的大尺度有利背景形势下, 低层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地转偏差风对1998梅雨锋的形成和维持有明显的正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初次华南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运用新近开发的双向嵌套的MM5中尺度模式,在国家气象中心的CRAY-C92巨型机环境下,对1996年4月中旬末的华南暴雨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比较成功地模拟了这次暴雨过程及相关的中尺度系统的发生发展;凝结潜热通过一个类似于CISK的机制对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雨的发生发展输送了潜在不稳定能量,并在与暴雨的相互作用中得以维持和加强;初始时刻(暴雨发生前12小时)南海北部—华南地区低层潜在不稳定能量的储备是暴雨发生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中尺度非静力数值预报系统的开发与实时预报应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国家气象中心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开发并将于1999年底建成“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作为开发的第一阶段,以PSU/NCAR的MM5非静力中尺度模式为基础,在国家气象中心IBM/SP2机并行运算环境下与国家气象中心资料源连接并应用北京地区加密地面观测资料,初步建成了“北京地区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试验系统”(以下简称BJ-MM5V.1)。模式设计为垂直23层,水平分辨率分别为45和15km的两重双向嵌套网格。在IBM/SP2计算机上用24个节点作36 h预报所需机时为2 h 20 min,满足实时业务预报需要。该系统于1997年夏季进行了实时运行试验,可提供北京地区每小时降水量预报每3 h多种气象要素预报,预报产品在北京市气象局试用。结果表明,系统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对降水时空分布的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