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上扬子地台中奥陶统“龟裂纹”灰岩成因的新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尧 《地质科学》1995,30(3):268-274
本区“龟裂纹”大量发育于碳酸盐台地内的薄-厚层灰岩中,不受沉积环境、岩相和层位的严格控制。其在层面、侧面和底面上均呈不规则多边形。“龟裂纹”是含水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构造应力和威岩作用中发生的裂开、脱水收缩,以后又经压溶作用使之改造并复杂化而成,因此“龟裂纹”灰岩是构造-成岩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
湖南省单、双季稻识别与生育期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尧  卓莉  易沵泺  叶涛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10):1306-1323
本文基于MODIS数据,构建并分析了湖南省典型地物的植被指数及地表水分指数的时序曲线,利用分类回归树区分单、双季稻像元,并使用转折点法和最大变化斜率法提取双季稻的主要生育期。结果表明,湖南省内双季稻主要分布于洞庭湖区、湘江流域株洲以下、衡阳以上河段的干流及各级支流周边的平原区,以及永州、郴州境内阳明山和南岭山脉之间的狭长地带;单季稻主要分布在双季稻种植区外围,湘西州、怀化市等地的山间谷地也有种植。双季稻生育期在空间上保持了较好的相对一致性。洞庭湖以南平原区以及湘南山地丘陵区的各阶段生育期均早于省内其他地区,而洞庭湖区东北部、娄底、邵阳等地则相对滞后。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单、双季稻及生育期的分布都较为破碎,且空间镶嵌程度较高。上述结论可为后续开展湖南省水稻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风险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3.
王尧  潘正甫 《地质科学》1980,15(3):218-230
华北奥陶系的研究,从刘季辰等(1919)在徐州贾汪进行地质调查,及孙云铸等(1922)在唐山建立标准剖面起,至今约有60年。以往的研究,主要限于地层和古生物方面,岩石学的研究,只是近来才逐渐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24.
引进了广义可逆环ZIn环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们的若干性质.证明了对于Armendariz环R,R是广义可逆环当且仅当R[x]是广义可逆环;广义可逆环是2-素环,拟ZIn环在满足一定条件时是2-素环.  相似文献   
25.
近期表层渗流水作用下的去白云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沙庆安  潘正莆  王尧 《地质科学》1979,14(4):378-384
去白云化作用是交代作用的一种,最早由莫尔劳特(Morlot,A.von,1848)起名“Dedolomitization”。它是与白云化作用相反的成岩作用现象。  相似文献   
26.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之一。科学地量化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已成为多个领域交叉研究的前沿课题,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评价原理、评价方法、评判标准等基本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通过引入风险管理的理念,基于风险理论、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理论、地质环境理论、边际分析理论等交叉融合,开展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技术方法探讨。以人类活动带来的生命、财产和健康风险是否可接受及接受程度为切入点和判别标准,提出基于风险的地质环境容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概念,将承载力状态判别为安全承载、容许超载和不可接受超载3个等级,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理论。构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流程和评价技术方法,包括确定研究范围、识别地质环境问题、基于生命风险、财产风险和健康风险分析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单因素评价、承载力综合评价等。探索确定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阈值。为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与关键技术,为国土空间开发"三条红线"划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温度是水生生物尤其是贝类生存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探究温度对岩扇贝无水保活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本试验进行了温度对不同干露条件下岩扇贝存活率、半致死时间(LT_(50))的影响以及温度胁迫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两项不同的试验。为了探明温度对岩扇贝存活率和半致死时间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的岩扇贝(壳长为(39.7±5.0)mm)在不同温度(5℃、15℃)、湿度(保湿组、不保湿组)和氧气(充氧组、不充氧组)环境下的生存分析、影响半致死时间的因素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低温、保湿、充氧均可以显著提高岩扇贝存活率、半致死时间(P0.05),其中温度变化对岩扇贝的半致死时间影响最显著,其次时氧气,最后是湿度。在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中,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氧气交互作用显著(P0.05),湿度和氧气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这为确定岩扇贝苗种运输时间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探究温度变化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从低温开始逐渐升温(5℃、10℃、15℃、20℃、25℃),检测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SOD、过氧化氢酶活力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显示,岩扇贝幼贝SOD活力在5℃时显著低于其余组SOD活力(P0.05),在10℃至25℃间,SOD活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AT活力在5℃至20℃间变化不显著(P0.05),在25℃时显著高于其余组CAT活力(P0.05);T-AOC水平在15℃时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温度从15℃升高或降低T-AOC活力都会显著下降(P0.05),降温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升温(P0.05)。这表明高温对岩扇贝幼贝组织液中CAT活力有着明显的诱导作用、对T-AOC活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温对岩扇贝幼贝组织液中SOD、T-AOC活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表明:温度过低或过高对岩扇贝幼贝的抗氧化酶活力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2010~2014年,我国矿产资源重要勘查成果不断涌现。为开展矿产勘查进展长期动态跟踪与成果集成,进一步服务十三五全国矿产勘查规划部署,笔者依托原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承担的地质调查项目,以我国21个重点成矿区带和铁、铜、铝等14类重要矿种的勘查进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勘查成果特征,开展了成果概况、分布区域、探获资源量、加权平均品位等多方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9.
在新常态下,地质环境形势将发生不同以往的变化。地质环境变化驱动力增速将有所放缓,地质环境压力接近峰值。越来越多的区域接近或达到地质环境承载力的上限。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地质环境管理将不断升级。地质环境形势变化对地质环境调查提出了新的需求:服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提升区域地质环境认知水平;服务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拓展地质环境传统领域;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积极参与全球地质环境治理。在地质环境新形势下,建议推进地质环境健康调查与研究,探索地质环境生态资本定量化评估,参与中亚地区地质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30.
随着国际信息潮流冲击和微电子科技的兴起,加上通讯、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日新月异,使得建筑开始走向高品质、高功能领域,形成一种新的建筑形式——智能建筑。由于在智能建筑中运用了许多计算机和微电子设备,对其供电电源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因为电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智能建筑中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