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57篇 |
免费 | 2061篇 |
国内免费 | 229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88篇 |
大气科学 | 1870篇 |
地球物理 | 1929篇 |
地质学 | 5657篇 |
海洋学 | 1259篇 |
天文学 | 123篇 |
综合类 | 653篇 |
自然地理 | 9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9篇 |
2023年 | 309篇 |
2022年 | 353篇 |
2021年 | 372篇 |
2020年 | 310篇 |
2019年 | 406篇 |
2018年 | 420篇 |
2017年 | 263篇 |
2016年 | 327篇 |
2015年 | 362篇 |
2014年 | 570篇 |
2013年 | 453篇 |
2012年 | 469篇 |
2011年 | 428篇 |
2010年 | 445篇 |
2009年 | 434篇 |
2008年 | 434篇 |
2007年 | 419篇 |
2006年 | 448篇 |
2005年 | 405篇 |
2004年 | 376篇 |
2003年 | 336篇 |
2002年 | 338篇 |
2001年 | 305篇 |
2000年 | 314篇 |
1999年 | 288篇 |
1998年 | 316篇 |
1997年 | 380篇 |
1996年 | 361篇 |
1995年 | 301篇 |
1994年 | 300篇 |
1993年 | 253篇 |
1992年 | 269篇 |
1991年 | 247篇 |
1990年 | 236篇 |
1989年 | 204篇 |
1988年 | 115篇 |
1987年 | 114篇 |
1986年 | 103篇 |
1985年 | 102篇 |
1984年 | 103篇 |
1983年 | 74篇 |
1982年 | 79篇 |
1981年 | 56篇 |
1980年 | 36篇 |
1979年 | 25篇 |
1978年 | 12篇 |
1959年 | 13篇 |
1958年 | 30篇 |
1957年 | 1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973.
在论述供水水源地概况的基础上,对水资源的评价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水源地管理工作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74.
虎山坡位于龙羊峡水电站下游右岸,水电站泄水后,山坡局部出现张拉开裂、剪出鼓包等现象,形成新变形体,对电站的安全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变形体的基本地质条件和变形破裂现状,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利用传递系数法、简化Janbu、简化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spencer法及罗厄法等多种分析方法对变形体在自然、雾化、地震等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和预测,结论包括:1变形体形成机制为沿坡内剪出坡面的不利软弱结构面发生的"蠕滑-拉裂"式破坏。2变形体在工况1满足规范规定的控制安全系数值,为稳定状态。工况2和工况3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规定的控制值,为失稳状态。3天然状态下,边坡整体稳定,但局部存在小范围解体滑落的可能性。在泄水降雨和地震工况下,边坡稳定性降低,可能出现失稳现象。研究成果可作为虎山坡变形体整治工程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5.
于2006年10月对乌江干流梯级水库(乌江渡水库、东风水库、洪家渡水库、引子渡水库和普定水库)中微微型浮游生物(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细菌)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温度、溶解氧、pH、叶绿素等用YSI 6920进行原位测定. 相似文献
976.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层雪的化学特征——以低分子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层雪是联系大气成分与冰芯记录的重要纽带,是研究成冰作用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化的起点.为配合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作用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化的研究,对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4130 m)一个完整年度的表层雪样品进行了低分子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表层雪中低分子有机酸主要有HCOO-、CH3COO-、C2H5COO-和(COO)22-,无机阴离子主要有F-、Cl-、NO2-、NO3-、SO42-和PO43-.除(COO)22-外,大部分高浓度的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因受到周围环境和盛行风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夏半年离子浓度变化剧烈,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出现在夏半年,冬半年的浓度则相对小而稳定;而(COO)22-和低浓度的无机阴离子随季节变化的特征不明显,在全年均显示出波动性.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表层雪可以长时间(至少半年时间)保存其中高含量的化学组成不被改变. 相似文献
977.
978.
<正>我国的乡村景观,是长时间以来人们在土地上生产、生活,通过乡民们劳动创造出来的五谷杂粮庄稼地和土墙茅屋砖瓦房等人工形态,与青山绿水等自然形态一同作用、形成的大地田园景观,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地域特色。本来,“乡村各不相同的地域条件、自然环境、人类活动造就了各异的乡村景观,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1],但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由于发展速度太快,停留、思考、沉淀的时间就少了,乡村建筑和城市建筑几乎都是只解决了居住、办公、商务等具体功能需求的“方盒子”,在人文美学、空间美学、设计美学、建筑美学等美学层面上的考虑欠缺,致使从南到北的乡村和城市都千篇一律,乡村的文化建设丢失严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79.
980.
由国家人事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承办的“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班”,于2000年11月10日—14日在成都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黑龙江和台湾缺席)、国土资源系统、石油、煤炭、有色、环保等部门管理、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共50余名青年代表参加了此次研讨。这次研讨班是人事部2000年度8个重点班之一。国土资源部人事教育司薛平副司长、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继续教育处付跃钦处长、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刘永湘副厅长、四川省地勘局张子华副局长等出席研讨班并在开幕式上讲话。中国地质学会王弭力秘书长主持了开幕式和有关研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