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6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是最具商业价值和养殖前途的海水鱼类之一,雌雄间生长有一定的差异。其高通量雌雄转录组测序的完成为大规模鉴定和开发SNP标记提供了参考序列。本研究基于大菱鲆雌雄转录组测序数据,选择其中45个SNP位点,设计引物63组,其中21个位点(46.7%)应用小片段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分型成功。对其进行多态性检测,21个位点均具有二个单倍型。观测杂合度Ho的分布范围为0.256—1.000,期望杂合度He的范围为0.276—0.518,19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14个SNP位点位于基因编码区,其中3个属于非同义突变。含有这些SNP位点的基因大多与信号转导和转录翻译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和小片段HRM适合大规模SNP标记开发,为大菱鲆的分子遗传育种提供了候选标记资源。  相似文献   
112.
2001年以来中国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与景区群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志中  王婷  杨雪春 《地理研究》2020,39(7):1654-1666
2001年中国实行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制度以来,旅游景区数量快速增长。以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6年四个时间截面的中国A级旅游景区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景区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呈现空间分布扩散,区域分异加剧;集聚范围扩张,集聚现象愈加明显;集聚程度增强,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集聚程度最高;高A级景区与全国A级景区的集聚态势基本吻合。旅游景区集聚地区呈现旅游资源依赖、供需双重驱动和核心-边缘结构等特征,据此尝试提出“景区群”概念,以期为中国旅游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广东省持续性干旱事件的变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61年1月—2005年12月广东省86个测站的地面观测资料、ERSST全球月平均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全球大气多要素资料,定义了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分析了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的变化特征,从多种角度(包括大气环流、海温、海气温差)讨论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的成因。结果表明,广东持续性干旱事件平均出现频率为每26个月发生1次,以秋冬旱或冬春旱为主,持续性干旱事件具有大范围全省性的空间分布特征;1960年代是20世纪下半叶干旱较频繁且强度较强的年代,但2001—2005年干旱出现的概率和强度都超过1960年代,反映了广东区域极端气候事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各季节大气环流和海温等在广东干旱情况下表现出不同的异常变化特征:春季华南冷空气偏弱,夏季则夏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强、贝加尔湖槽及北太平洋洋中槽偏强,秋季亚洲大陆高压偏弱、冷空气活动较少,冬季则冬季风偏强、海平面气压场的北太平洋涛动(NPO)和北大西洋涛动(NAO)两种遥相关型同时出现。以上结果为干旱预测尤其是气候模式产品的动力释用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澳门近百年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澳门近百年的地表气温和降水等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小波变换计算。结果表明,年/季节平均气温和年降雨量等气候变量的变化普遍存在2~5年周期的显著振荡,同时,振荡在时间域上有明显的局部性。年平均气温的周期约为60年的振荡与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密切相关,两者的位相相当一致。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夏季和冬季分别有周期约为30年和60年的振荡,它们分别与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和AMO的变化显著相关。前汛期降雨量和年蒸发量也有周期为几十年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115.
姜雅  王婷  龙涛 《地球学报》2021,42(2):297-302
战略性矿产是国家矿产资源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重点对象,加强战略性矿产研究、明确自身比较优势和薄弱环节,对于完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中的战略性矿产目录、为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参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晶石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集采法、比较研究法,从重晶石在美国的产业发展地位、资源不可替代性、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等三方面分...  相似文献   
1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地铁工程建设也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第三方监测在地铁工程建设土建施工中实施并且指导施工,有着独立、客观和公正的特点,在工程的安全建设上发挥其重要作用,对保证地铁工程和周围环境影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先对第三方监测进行介绍,再简要地分析城市地铁工程建设第三方监测实施及其管理流程,最后提出了对监测发展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以供探讨交流。  相似文献   
117.
广州2010年亚运会会期的灰霾天气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李菲  吴兑  王婷  陈静 《广东气象》2008,30(2):19-21
利用1951~2007年广州地区气象资料,分析广州地区灰霾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重点研究了与2010年亚运会会期同期的灰霾天气特征,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广州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导致灰霾天数增加,在10月~次年4月的旱季灰霾天数较多,雨季相对比较少;改革开放以来,11月份灰霾天气大幅增加,1994和1999年分别出现了最多的17d;本世纪以来,11月份灰霾天气最多12 d,出现在2005年,最少3d,出现在2002和2003年。广州市空气质量逐年恶化的趋势不容乐观,珠江三角洲复合型新型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态势非常严峻;区域性特征明显,治理难度加大;广州周边的佛山、清远、东莞、江门的灰霾天气都比广州多,对广州治理灰霾天气形成了压力。  相似文献   
118.
王婷  茹小尚  张立斌 《海洋科学》2022,46(7):95-104
海上风电具有就近消纳方便、发电效率高和不消耗化石能源等特点,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已成为全球各国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共识。但海上风电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和磁场对海洋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系统梳理了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现状,分析了海上风电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的综合影响,从生理、行为和分子三个层面重点分析了海上风电所产生的噪音和磁场对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以期为科学利用海上风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9.
沉积盆地内地热田地热异常成因机制的定量研究对认识盆地浅部不同构造带之间传热与聚热的差异以及指导盆地中低温地热资源的勘探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河北献县地热田在厚1300~1500 m新生界盖层覆盖下发育蓟县系雾迷山组(Jxw)基岩热储,已开发区的井口水温多高达90~95℃,是一个典型的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区。本文基于横穿献县凸起及邻区的地震剖面,运用2D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半定量地分析了献县凸起带及邻区热传导与热聚集的差异,并简述了对地热勘探的指导意义。模拟表明,献县凸起带盖层内的地热正异常是高热导率的基岩凸起段所引起的热量快速传递、并在盖层内逐渐累积的结果;献县地热田Jxw组热储顶部的地层温度比饶阳凹陷的同深度地层至少高~20℃,与其近3600 m的基岩凸起幅度密切相关。献县凸起带的地温场在纵向上具“非对称镜像”分布特征,且盖层段的平均地温梯度约为热储层段的3倍,表明浅部盖层段的地热正异常越“富集”,则深部基岩热储段的地热负异常越“亏空”。“高导均化深度”代表了基岩凸起段深部与其相邻凹陷区平均地温梯度相等的热传导平衡线位置。有效盖层覆盖下的基岩凸起带是地热勘探的有利区带,基岩...  相似文献   
120.
吴薇  黄晓龙  周春花  郭旭  杜冰  王婷 《气象科技》2023,51(5):639-647
气象台站站网布局质量直接影响观测资料的使用效益。通过水平站间距、垂直层分布、坡度、流域、风险区划、站点控制范围以及网格覆盖率等多个角度对四川省现有地面雨量站站网进行分析,以期为后续增减站点、站网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雨量站平均水平站间距为9.04 km,完全满足世界气象组织OSCAR对气候监测领域的需求,满足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的“突破”需求,但距理想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2)四川省80%以上的雨量站布设在低海拔和中海拔区域,92.38%的雨量站布设在平坡地、较平坡地、缓坡地和较缓坡地;(3)四川省较高和高风险区面积占比不足40%,站数占比达50%以上,且站网密度随着风险区从低到高逐渐增大;(4)站点控制面积<100 km^(2)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内,川西高原站点控制面积普遍在100 km^(2)以上,个别站点控制面积在1000 km^(2)以上;(5)不同分辨率网格覆盖率,四川盆地内最高,攀西地区次之,川西高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