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1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根据储层中沥青的产状、元素组成、固体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芳烃色谱-质谱等,对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储层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其总体上具有低H/C原子比值、高反射率的特征,是古油藏原油经裂解形成的残留物。储层沥青的正构烷烃分布较为完整,碳数在C16-C31范围,没有受到明显的生物降解作用。其可能的烃源岩发育于还原环境,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水生生物,为海相泥页岩。固体沥青碳同位素值介于-33.1‰~-35.4‰之间,与下寒武统烃源岩干酪根碳同位素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同时,其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也与下寒武统烃源岩相似,表明其烃源来自于下寒武统筇竹寺组。  相似文献   
112.
浙江省县域入境旅游时空跃迁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旅游是支撑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单元,也是未来入境旅游发展的新方向,当下对县域入境旅游研究的缺失阻碍着对小尺度入境旅游地发展的认知和重视。以浙江省县域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变差函数模拟了浙江县域入境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进一步通过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测度了各县市入境旅游时空跃迁特征及类型,并将分位数回归与时空跃迁类型相嵌套,建立了四种时空跃迁驱动机制模式。结果表明:浙江省县域入境旅游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一杭独大”特征显著,且空间自组织性逐年增强,区域入境旅游核心县市扩散效应不断增加,核心县市辐射区域差异逐渐缩小,空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局部方向;浙江省县域入境旅游空间格局的演化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整合性,县域类别之间存在一定的转移惰性,东南—西北区域的入境旅游落后县市具有相对动态的局部空间特征,常山县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波动性,岱山县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具有最大的稳定性;产业—结构驱动、经济—服务制约、贸易—产业驱动、区位—资源制约四种驱动模式呈现出自东北至西南逐渐由同向发展到同向制约的演化过程,此外四种模式背后隐含着不同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13.
锯齿溪蟹(POTAMON DENTICULATUS)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锯齿溪蟹心肌细胞属横纹肌。粗丝和细丝排列成明带和暗带相间的横纹,每一条粗丝周围有6条细丝组成一个规则的6边形图案,但粗丝是中空的,细丝则是实心结构,且肌原纤维在心肌细胞体积中所占比例较少,线粒体的嵴较短,线粒体排列疏松。心肌细胞之间没有形成象脊椎动物那样的闰盘结构,因此,这些好构就造成了锯齿溪蟹的心脏功能比较低等。  相似文献   
114.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地区植被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初级生产具有重要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用地扩张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直接影响分析,而较少关注其间接效果。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分别从地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别分析了2000-2013年植被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探讨了其与气温、降水量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的关系。研究表明:地区尺度上,2000-2013年长江三角洲植被初级生产力呈现不断增加,其中城市建成区植被初级生产力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5);城市尺度上,城市建成区内植被初级生产力主要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其外围缓冲区内则与此相反。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这可能与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不断增加,及快速的城市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15.
【目的】加深了解管流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为研究管道冲刷腐蚀行为规律和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述国内外管流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单相流、两相流和多相流冲刷腐蚀实验装置。【结果】大多数国内管流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采用PLC作为主控单元对温度和流量进行控制,不同的控制算法对控制系统精度产生不同影响,并且数值仿真模拟在腐蚀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为解决管流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占地面积大,控制精度低等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实验装置需要完善控制算法,增加测试装置,实现在线监测等。  相似文献   
116.
关于华北克拉通破坏的原因和机制,学术界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其触发的地幔流动、熔/流体的强烈交代改造导致,但其具体的动力学作用过程还不明确,是现阶段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内容.文章总结了华北克拉通地区密集地震台阵探测获得的深部结构图像和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获得以下认识:华北克拉通下方地幔转换带的纵、横波速度及速度比扰动的小尺度空间变化特征是太平洋板块存在非均匀脱水的证据;俯冲板块引发了地幔转换带的湿上升流,导致克拉通下方上地幔熔/流体的非均匀分布,在地震波速度上表现为小尺度异常分布特征;密集地震台阵探测揭示上地幔速度结构和变形的非均匀特性,是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变形的应变集中效应和非均匀分布熔/流体破坏岩石圈的综合作用结果.如果大洋板块俯冲非均匀脱水、熔/流体非均匀分布在早白垩世就已经发生,那么它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华北克拉通非均匀破坏的动力学机制.这个推测对于进一步协调和解释华北克拉通地区多学科观测证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7.
基于国家固定台网389个台站和10条流动地震台阵的832个宽频地震仪的记录,拾取了纵波在3个频段(0.02~0.1、0.1~0.8和0.8~2.0Hz)、来自310个地震事件的65628个初至,以及横波在2个频段(0.02~0.1和0.1~0.8Hz)、来自793个地震的47050个初至.在前人和本团队2012年工作的基础上,增加华北克拉通西部数据的覆盖,考虑地壳校正中入射角的影响,采用有限频多频段联合反演方法,得到华北克拉通上地幔精细的三维纵、横波速度模型.新的模型提供了一些新的观测信息和动力学认识:(1)地幔转换带内的高速异常体表现出非均一的形态特征,表明俯冲的太平洋板片内部可能发生了翘曲变形、断裂,部分物质穿过了660km间断面;(2)华北克拉通东部的上地幔表现出非均匀的小尺度横向速度结构特征,位于南缘和北缘燕山地区的高速异常体可能是残留的克拉通岩石圈,反映了克拉通破坏的空间非均匀性;(3)苏鲁造山带下方延伸到~300km的高速异常体构造上似乎受控于郯庐断裂,北侧与烟台-青岛-五莲断裂吻合,可能是北西向俯冲碰撞的扬子克拉通的残留;(4)华北克拉通中部的低速异常体存在南北空间差异,北部的低速异常体呈NW-SE走向,向下延伸到地幔转换带,南部的低速异常体则向下延伸到约200~300km深度;(5)环绕华北克拉通四周的显生宙造山带、内部古元古代的中央造山带和郯庐断裂下方是明显的低速异常,低速异常不仅表现出横向上的构造相关性,在60~250km深度内也表现出垂向上的连贯性.这个特征暗示岩石圈内固有的构造薄弱带(例如,碰撞造山缝合带和郯庐断裂)在克拉通破坏中的重要作用;(6)本文认为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表现出的空间非均匀性是太平洋板片俯冲诱导的空间非均匀分布的湿上升流和克拉通岩石圈内固有的构造薄弱带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8.
南四湖“三湖两河”洪水演算数值模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四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由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4个湖区串联而成,地形复杂,洪水易涨难消,与滨湖区涝水交换频繁,建立兼顾效率和精度的洪水演算模型复杂困难.基于1960s提出的用"三湖"和"两河"来概化模拟南四湖洪水的理念与"三湖两河"半图解法洪水演算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代替半图解法,改进"三湖两河"洪水演算模型,对比分析计算精度、效率和灵活性,"三湖两河"洪水演算数值解模型优于半图解法;分析了滨湖排水模数、"两河"传播历时等模型经验参数的敏感性,以及韩庄闸水位—流量关系变动对湖泊高水位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南四湖洪涝治理的若干建议.南四湖"三湖两河"洪水演算数值解模型可作为南四湖洪水管理的基础工具,因地制宜的建模思路对类似湖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杨柳林  陈广兵  王坤 《地下水》2022,(3):264-266
城市水利景观是构成城市现有生态景观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城市水利景观的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是否达到科学性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城市水利项目的基础设施功能价值发挥。目前在生态理念的思路指导下,城市原有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应当实现必要的整改优化,充分展现出城市水利景观在维持城市水生态平衡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意义。因此,文章探讨了城市水利景观在生态理念指导下的总体规划设计思路,合理给出景观规划设计的具体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0.
幔源岩浆岩是地球各圈层之间无机磷循环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尽管已有多项研究对地球深部的磷含量进行了探讨,但对特定富磷岩浆岩的成因研究仍有待深入。本研究于贵州省西南部识别出一类钙碱性煌斑岩,该煌斑岩w(P2O5)介于3.16%~4.74%,平均4.01%,载磷矿物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磷灰石,通过与全球不同类型煌斑岩w(P2O5)对比,发现如此超常富磷的钙碱性煌斑岩在全球罕见。结合全球富磷超基性岩成因认识与陇要岩体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陇要岩体富磷的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富磷煌斑岩的成因除了可能受到地幔源区富磷控制之外,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富Ti-P熔体的熔离作用、富磷地质体混染也可能影响煌斑岩磷的超常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