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161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377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找出黑木耳在遵义的最佳栽培期,2019年笔者在遵义市气象观测站开展试验,收集并整理黑木耳生长期内逐日气象资料,结合试验数据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平均气温在20℃左右时,对木耳品质形成较为有利,候平均气温<5℃或≥30℃时不适宜黑木耳生长。(2)除盛夏和初秋相对湿度较低外,其余大部分时段均能满足木耳自然生长,少部分时段需适当浇水。(3)3月至10月候日照时数普遍在10小时以上,适宜黑木耳生长,其中4月4候至9月4候为最适宜期。(4)遵义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海拔高度不同木耳适宜生长期时段不同,大部分地区海拔普遍在600~1100米之间,黑木耳生长最佳适宜期为4月3候至6月6候、8月6候至10月5候。  相似文献   
32.
丛超  米曽真 《测绘科学》2018,(5):5-12,17
针对数字地图中的线状特征,如道路、河流的提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序列蒙特卡洛的特征提取算法。算法利用粒子滤波方法与贝叶斯模型的建模思路,描述数字地图道路的状态及其观测估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跟踪过程中的模拟退火处理以及粒子聚类分析;最后,将跟踪模型应用在数字地图的特征提取中。实验表明,与传统的数字栅格地图道路提取算法以及基于其他粒子滤波的算法相比较,基于跟踪模型的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以及精度,同时能够很好地处理扫描栅格地图中缺失的道路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33.
选取某一基坑沉降监测点,该点11个周期的累计沉降量为近似非齐次指数增长序列,以Java为工具对该点进行编程计算,得到GM(1,1)、DGM(1,1)、间接DGM(1,1)3种模型的基坑沉降预测结果。对比分析发现,间接DGM(1,1)模型精度高于GM(1,1)和DGM(1,1)模型,其C值仅为0.01,且残差值增加缓慢,近似于一条水平线,实测值与预测值非常接近,适用范围广,弥补了另两种模型不能进行长期预测的缺憾。  相似文献   
34.
人类活动对1961~2016年长江流域降水变化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祎  徐影  韩振宇  周波涛 《大气科学》2019,43(6):1265-1279
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加剧做出了贡献,降水作为重要的气象要素和水循环组成部分,人类活动对其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也是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长江流域为例,利用1961~2016年CN05.1逐日降水数据和20世纪气候检测归因计划(C20C+D&A Project)中CAM5.1-1degree模式的逐日降水结果,分析了人类活动对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及三个极端降水指数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含人类活动及自然强迫因素的现实情景(All-Hist)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较为相近。All-Hist情景下的多试验集合平均结果对长江流域降水的模拟能力较为可靠。通过对比两种情景下模拟的长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发现: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后,长江流域平均降水相对于仅考虑自然强迫情景下时呈现减少趋势,且减少趋势随时间推移加剧;极端降水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间呈现出的增加趋势有所削弱;对平均降水及极端降水变化趋势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性,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严重的是上游中部、东南部及中下游东南部地区,均呈现减少趋势;但在长江上游西南部极端降水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增加,需要加强该区域洪涝预防工作。另外,人类活动对平均降水的减少贡献最大的时段为2000~2009年,影响最明显季节为秋冬两季;人类活动对极端降水的影响与降水的极端程度成正相关,降水极端性越强,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程度更大,且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也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35.
城市化对浅层地下水含水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6.
施德鸿 《地球学报》1990,11(1):138-140
<正> 研究区位于东经114°20′—119°15′,北纬35°00—40°15′,北起燕山山麓,西靠太行山脉,南以黄河为界,东临渤海,地处我国著名的华北大平原,面积13.8万km2,海拔标高100m以下。区内主要有海河,滦河水系,年平均气温13℃,多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其中75%分布在7—9月份。年蒸发量1000—1400mm,属于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常形成春旱秋涝。  相似文献   
37.
黑龙江伊春红山华夏—安加拉混生植物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8.
关于改革基础研究成果管理的讨论炳宏涛(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科技成果是人们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取得的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知识产品。基础性研究以阐明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揭示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的基本原理,具有...  相似文献   
39.
一九八九年度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的组织者,为了突出当前地球科学跨学科渗透的特点,突破以往按专业分组的惯例,独具匠心,在学术上划分了十四个方面,近二百个主题,内容包罗万象,反映了80年代后期世界地学研究的前沿动向,引导了地质科学的新潮流.水文地质学被包容到了许多学术问题中去,“渗透”到了地质学的各个方面.下面大致按应用地学与基础研究两大范畴.谈谈自己对当前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的认识.一、应用地学方面1. 水资源管理是应用地学中环境问题的首要问题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世界性面临的危机之一.地下水长期超采以及某种程度上使用不当造成的水质恶化和水量枯竭,不仅使供水有难以为继之虑,也对环境产生严重威胁.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