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CS30301–015和HE1045+0226是两颗C元素和s-过程元素均超丰的贫金属(CEMP-s)星.视向速度观测发现这两颗星可能为单星.采用叠加与分解的方法探究这两颗星化学元素的天体物理来源能够为更好地理解银河系早期化学演化提供线索.计算结果表明:这两颗星的轻元素和Fe族元素主要产生于大质量星的primary过程.对于CS 30301–015,中子俘获元素主要来自AGB (Asymptotic Giant Branch)星中的主要s-过程. Pb的显著超丰主要归因于主要s-过程的贡献(约占Pb观测丰度的99.8%).需要更多的视向速度观测来确定这两颗星的轨道特征.对于HE 1045+0226, 56Z (质子数)62的重中子俘获元素主要来源于主要s-过程; Eu主要来源于主要r-过程.而轻中子俘获元素Y和Zr主要来自快速自转大质量星的primary弱s-过程,这一核合成过程对HE 1045+0226的Y和Zr丰度的贡献分别约为69.8%和67.6%.这从观测的角度证明弱s-过程能够在贫金属环境下发生.  相似文献   
42.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理较为复杂,本次研究范围为珠三角平原区中南部珠江口西部沿岸,亦是珠三角平原地面沉降重点区。本文从研究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地面沉降分布状况、沉降类型、主要控制因素和发展规律入手,综合分析区内地面沉降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总结了产生沉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软土厚度大,总厚度一般10~30 m,最厚达63. 8 m;二是局部开采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和中山市大鳌镇、板芙镇、坦洲镇及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斗门区白蕉镇、乾务镇等大面积水产养殖区,开发利用强度高区域约123. 21 km2,开发利用强度中等区域约111. 97 km2,开发利用强度低区域约73. 70 km2;三是上部荷载的影响,这类作用类型主要由上部建筑物荷载、大面积人工填土荷载及机械动荷载组成,主要位于城镇、工业园、乡村等建筑区和公路、桥梁、堤坝等线性工程周边,人工填土厚度最大达8. 6 m。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全面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地方经济建设规划决策、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和保护地质环境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3.
华南早古生代武夷-云开造山带以强烈的变质变形、区域角度不整合和发育大量花岗岩为特征。在武夷地区I型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深大断裂等构造带附近。本文以产于武夷造山带中段石城-崇安断裂附近的长兴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分析,据此探讨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的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51±3 Ma,表明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奥陶世。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71.97%~74.94%)、Al2O3(13.16%~14.86%)和K2O(4.03%~6.95%)含量,较低的MgO(0.27%~0.78%)、TiO2(0.09%~0.26%)、CaO(0.15%~1.44%)和P2O5(0.03%~0.11%)含量,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长兴二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44~0.9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Th、U、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Ba、Sr、P、Zr、Ti和重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