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5 毫秒
81.
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原因,黄河三角洲水文连通受到严重影响,湿地功能逐渐弱化,生物多样性水平日益下降。2017年7月,研究了黄河三角洲潮汐区、恢复区和黄河中的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量化了各区域的水文连通度和各水文节点所在水体斑块的斑块重要值。根据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和水文连通的斑块重要值两类定量化指标,在黄河三角洲典型湿地区[包括大汶流潮汐区(DT)、大汶流恢复区(DR)、黄河口潮汐区(HT)、黄河口恢复区(HR)和黄河(YR)],筛选出需要优先恢复的14个水文节点,包括6个Ⅰ级优先恢复节点(DT2、DT6、DR1、DR4、DR6和DR10)和8个Ⅱ级优先恢复节点(HT1、HR1、HR3、HR4、YR1、YR2、YR5和YR6);同时,对各优先恢复节点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措施,例如,对于恢复区内的6个优先恢复节点(DR4、DR6、DR10、HR1、HR3和HR4),可以利用多种植物组合构建人工浮岛;对于黄河内的4个优先恢复节点(YR1、YR2、YR5和YR6),可以在其周围或岸边种植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等挺水植物,以去除水体和沉积物中的氮和磷,从而提高黄河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水平;通过提高潮沟系统的水文连通度或改变潮沟内水流流速,提高潮汐区3个优先恢复节点(HT1、DT2和DT6)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水平等。  相似文献   
82.
基于模型试验的劈裂注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张庆松  张霄  李术才  张伟杰  李梦天  王倩 《岩土力学》2014,35(11):3221-3230
依托钟家山隧道帷幕注浆工程,设计了一套大比例劈裂注浆模型试验装置,模拟断层破碎带劈裂注浆过程,通过布设监测元件记录,分析注浆过程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开挖充填介质直观揭露浆脉分布特征。试验发现,注浆过程中土体劈裂压力呈现类似脉冲状变化规律,试验条件下土体启劈压力 0.12 MPa,与现有理论解进行了对比分析。基于浆液扩散形式转换、主次生劈裂通道饱和、新劈裂通道形成和后续次劈裂区域饱和4个阶段,分析了土体劈裂压力变化机制,提出了主、次生劈裂压力值界定方法,并对试验条件下7次主劈裂压力值、53次次生劈裂压力值进行了分析,发现主劈裂压力值呈递增规律。结合P-t曲线从能量角度将劈裂过程划分为土体劈裂能量积聚、劈裂和浆液能量转移3个阶段,通过开挖充填介质揭露浆脉的空间分区域分布规律和主、次生浆脉共存规律并分析其成因,在钟家山隧道帷幕注浆工程进行现场应用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试验结论的正确性。试验结论对于注浆理论的认知和注浆工程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3.
面对日积月累产生的海量极光数据,快速发现极光现象的发生及活动特征是研究极光的物理机制及相关动力学过程的首要问题,它为研究极光现象提供有效的自动化分析手段,从而能够提供充足而有效的事件用于统计学分析.因为太阳风是等离子体,它有着磁流体力学的特征,本文采用流体力学的连续性方程对极光运动进行建模,提取全天空极光图像序列的运动场,对极光活动进行表征,进而构造极光活动变化曲线,从而有效的检测出极光活动的变化.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基于运动场的表征方法能够有效反映极光活动的二维形态和运动特征,生成的极光活动变化曲线可以准确地指示极光发生、变化和消失的时间,为进一步研究极光的活动周期及相关物理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4.
利用取消流域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0K、土壤饱和导水率有效衰减系数m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为空间均匀假设的幂指数TOPMODEL,对流域水量平衡各分量进行敏感性研究试验,揭示空间非均匀性对幂指数TOPMODEL模拟结果的影响。从特定研究流域所得结果中可得的主要结论有:1)0K、m和R的空间变化对流域的逐日地表径流和基流以及逐日总径流有影响,针对设定的0K、m和R的空间变化,其中m的空间变化较明显地增加了逐日地表径流和洪峰流量。2)就设定的0K、m和R的空间变化而论,对流域多年平均年总径流以及蒸发模拟结果影响不大,但改变了径流在地表径流和基流之间的分配;其中R的空间变化影响最显著,m和0K的空间变化影响则较小。  相似文献   
85.
采用中国区域陆态网络跟踪站的GNSS数据,利用载波相位平滑后的组合伪距观测值提取电离层延迟,扣除由CODE产品确定的卫星硬件延迟,利用半变异函数确定VTEC的空间相关性以及由经验值确定的时间相关性,建立VTEC和接收机DCB的随机模型,实现区域电离层实时格网建模。结果表明,模型99.7%的残差分布在1 m以内,内符合精度约0.3 m。以IGS电离层GIM为参考,格网点VTEC周日变化特征与之符合较好。接收机硬件延迟比较稳定,日变化量在1.5 ns以内;利用IGS卫星硬件延迟和球谐系数,从原始观测信息中分离出区域测站接收机硬件延迟,以此为参考,周日均值较差在2 ns以内。  相似文献   
86.
基于分形理论的遥感蚀变异常提取和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理论研究自然界和社会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无序(无规则)而有自相似性的系统.在地球系统中,许多地学现象的空间展布具有分形结构.蚀变作为一种地质记录,其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同时蚀变也是一种异常,而分维与异常又往往具有一定的关系.利用分形理论的求和法(即像元亮度-面积模式)进行遥感蚀变异常的提取和分级较为有效,可以弥补传统的门限化方法和利用灰度直方图目视确定突变点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87.
邹家山铀矿床伴生重稀土元素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研究发现,相山矿田邹家山矿床中伴生有较高的重稀土元素,回收这些珍稀的资源和探索其成因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查明这些伴生稀土在铀矿床中的赋存特征是前期基础性工作。为此本文采用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了邹家山铀矿床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显示:该矿床稀土矿物主要为独居石、氟碳钙铈矿和磷钇矿;独居石、氟碳钙铈矿的LREE/HREE>1,为轻稀土富集型;而磷钇矿的LREE/HREE<1,为重稀土富集型。沥青铀矿、钛铀矿、铀钍石、铀石、钍石、锆石等铀钍矿物的稀土特征为重稀土富集型;铀钍矿物稀土总量(∑REE+Y)较高,为(3 805.78~65 307.00)×10-6,LREE/HREE<1,为0.01~0.80,平均为0.29。其他伴生矿物磷灰石、钾长石为轻稀土富集型,萤石为轻、重稀土富集型两类都有,而伊利石、黄铁矿的轻重稀土无明显相对富集。重稀土在磷钇矿和铀钍矿物中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少量赋存于伴生矿物。  相似文献   
88.
王倩 《浙江测绘》1996,(2):48-50
HJ-3型大纠可以对平坦地区(高差引起的投影误差在成象限差内)的航摄象片进行纠正。消除因航摄时底片倾斜而引起的误差。  相似文献   
89.
基于GIS技术的秦淮河流域水系分维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流域水系是一种自然分形,基于GIS技术在MapInfo和MapBasic平台下,采用编程手段,通过改变粗视化程度求维数的数盒子法求取了秦淮河流域水系的盒维数,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水系分维的意义。指出水系的分维不仅反映了该流域水系的发育程度,而且和流域的地貌系统、土地利用以及道路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测量曲线的线性度;提出了一种求取独立线性度的新方法,并结合实例对不同的线性度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新拟合方法几何意义明确,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