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月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先对现有各种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公式进行讨论,并确定Q=Q2为新疆最佳计算公式,然后根据新疆9个月日射站的资料分南疆,北疆两大区域按月给出区域统一式,最后验证了它们的计算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6S辐射传输模式对MODIS可见光到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进行大气订正,订正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设定地表为朗伯体,再应用二向反射模型BRDF进行订正,订正结果与美国MODIS研究组应用MAS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两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经过臭氧、水汽、气溶胶等散射吸收订正,对于一定范围的反射率,大气订正使植被区红光波段反射率ρ1降低、近红外波段反射率ρ2增加,蓝光波段反射率ρ3降低;大气订正后,归一化植被指数INDV较大气订正前有所增加,增加的最大值为0.104,抗土壤-大气植被指数IEV值略有减小,减小的最大值为0.005。  相似文献   
3.
起伏地形下我国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制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起伏地形下太阳直接辐射分布式计算模型 ;成功地解决了起伏地形中地形相互遮蔽对太阳直接辐射影响的难题 ;采用数据集群技术 ,探讨了不同数据集情况下太阳直接辐射计算模式的时空有效性 ;以 1km× 1km分辨率的DEM数据作为地形的综合反映 ,完成了我国 1km× 1km分辨率各月气候平均太阳直接辐射空间分布制图  相似文献   
4.
植被指数-地表温度构成的特征空间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是描述陆表过程的重要参数, 综合通过遥感手段得到的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信息, 来分析地表的各种植被覆盖、水分含量等变化过程, 有助于更好地认知和评价陆表变化过程, 是目前遥感和陆表过程研究中比较前沿的一个方向. 文中试图解释清楚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的各种存在关系及其相互转换过程, 尤其是根据NDVILAI、地表蒸散的关系, 利用LAI-Ts构成的三角形特征空间, 解释NDVI达到饱和以后的情况, 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5.
对彭曼法计算时产生偏差的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供了减小偏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HEIFE戈壁地区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和输送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实验研究(HEIFE)1988年POP和1990年PIOP实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戈壁地区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主要是风速分量和温度方差的相似关系,以及各有关量的功率谱和湍流通量的协谱。1988年POP期间发现的戈壁近地层大气中白天经常出现的水汽由上而下输送等特殊现象,在1990年PIOP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文中分析了有关物理机制,认为这一现象和众所周知的“绿洲效应”是戈壁-绿洲这一地区性中尺度环流影响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利用涡旋相关方法和蒸发皿方法分别测量了裸地和玉米田的空气动力学阻抗, 分析了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日变化特征, 同时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日变化比较明显, 但变化幅度不大 (0~200 s/m)。两种方法得到的空气动力学阻抗具有可比性, 但蒸发皿方法测量的空气动力学阻抗普遍小于涡旋相关方法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8.
将大孔径闪烁仪(LAS)观测数据应用在陆面模式验证中对更好地认识和描述陆面过程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以中国北方2个LAS观测站--密云和阿柔为例,分别设定一个公里尺度(1 km2)的研究区域,采用陆面模式SiB2,综合利用站点观测数据、实地调查数据及卫星遥感数据,对陆面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利用LAS和涡动相关仪(EC)观测的显热通量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SiB2模式能够对阿柔和密云显热通量的总体情况、日变化情况及季节变化情况进行较好的模拟;利用LAS显热通量进行较大尺度模拟验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EC能量不闭合及其观测尺度与模式模拟尺度不匹配在验证中所造成的偏差,验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年馆陶站(1-12月)和阿柔站(1-6月和10-11月)的大孔径闪烁仪LAS相关数据,分析了LAS观测中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MOST理论的适用性,并探讨了MOST理论适用性的定量判断方法.结果表明:(1)在不稳定条件下,大尺度涡旋运动、大气湍流发展状况和温度尺度都能对MOST理论适用性产生显著影响;(2)确立了两种新的MOST理论适用性判断方法,即因子分析法和温度结构参数法,并验证了这两种判断方法是合理、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8年7月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SACOL)站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地表土壤热通量的三种计算方法,即谐波法、温度预报校正法(TDEC法)以及结合自校正热通量板(HFP01SC)测量的温度积分法(ITHP法);进而分析了三种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对地表能量平衡的影响。比较5cm深度处谐波法和TDEC法的计算结果与HFP01SC的实测结果,三者的相位基本一致,相互之间均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谐波法与TDEC法的计算值较为接近,但分别比HFP01SC的实测值偏大了2%和6%(主要发生在夜间)。对于地表的土壤热通量(G0),谐波法与TDEC法两者的计算结果仅偏差约1%;TDEC法与ITHP法的计算结果之间也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但偏差达到9%左右。相对于HFP01SC的实测结果,由谐波法和TDEC法计算的G0可将SACOL站的地表能量闭合率分别提高6%和7%左右;利用温度积分法将HFP01SC的实测结果校正到地表后,地表能量闭合率也提高了约6%。因此,在对涡动相关通量做了常规订正的情况下,当充分考虑了土壤热存储后,SACOL站的地表能量闭合率可提高6%~7%,达到82%~8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