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环境要素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9年和2009年夏季珠江口的温、盐、溶解氧、叶绿素和径流量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1999年航次期间珠江较大的径流量,1999年冲淡水的扩展范围要大于2009年。1999年夏季珠江口水体存在较强的盐度层结,而2009年夏季受较小的珠江径流量和热带风暴浪卡的共同作用,水体盐度层结较弱,0—5m层水体垂向混合良好。两年夏季珠江口表层溶解氧(DO)的分布较为相似,而底层溶解氧的分布则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河口西岸浅滩区和河口口门外。1999年河口西岸浅滩区DO小于3mg.L-1,河口口门外DO在4—5mg.L-1之间,2009年河口西岸浅滩DO大于5mg.L-1,河口口门外DO小于3mg.L-1。1999年夏季伶仃洋海域内较强的盐度层结是其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主要原因,2009年夏季强化的垂向混合使得表底层溶解氧得到了及时交换,阻碍了西岸浅滩区底层低氧环境的出现,而盐度层化和浪卡带来的浮游生物的耗氧作用可能是口门外底层出现低氧环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2.
根据一套客观分析潜热通量、基于绕岛理论诊断的南海贯穿流(LST)、南海热含量等月平均资料,分析南海表层潜热通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南海地区的潜热通量冬季强,春季的潜热通量弱;在秋冬季节,南海北部的潜热通量远大于南部;夏季南海潜热通量南部高于北部;从20世纪80年代初潜热通量逐渐增加。使用EOF经验正交分解,M-K检验方法分析南海潜热通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前3个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53.01%(主要为长期趋势)、17.4%(年代际变化)、6.71%(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在年际尺度上南海贯穿流(LST)减少导致南海海表温度(SST)增温幅度上升,海气温差比湿差减小,从而导致潜热释放减少,潜热通量呈负异常;反之LST进入南海增多,海气温差比湿差变大,导致南海潜热损失减少,潜热通量呈正异常。  相似文献   
113.
南海叶绿素浓度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以南海海域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SeaWiFS卫星遥感叶绿素浓度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多年平均的南海叶绿素浓度的时空分布,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南海大部分海域叶绿素浓度普遍较高,春季大部分海域较低;南海各个海区的叶绿素月平均最低浓度基本出现在春季的4月或5月,而最高浓度出现的月份却有不同的特征,在中央海盆区出现在12月,在广东沿岸海区出现在7月,在越南东南部近岸海域在8月和12月有两个最高值;在吕宋海峡的西部区域,尽管叶绿素浓度的最高值也出现在12月,但是叶绿素浓度的最低值却出现在夏季的7月.在空间上近岸区域的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央海盆区,西部海域普遍高于东部海域.南海叶绿素浓度的这一时空分布特征与流场(如上升流等)、海面温度场和风场等的变化有关,也与陆源物质的输入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4.
2004年秋季冷空气活动对南海海表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航次观测和网上的有关资料对南海2次强度不同的冷空气活动及其对南海SST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9月22日弱冷空气过程南下速度慢,在陆地上变性较明显,未造成南海SST的明显变化;而10月2日前后的强冷空气过程南下速度快,陆地上变性比较弱,造成南海SST明显下降.通过对南海海表热收支分析,发现南海北部SST下降主要是冷空气造成净热通量急剧增加,海洋失去热量,而南部SST下降可能是南部海面气旋式风应力引起的下层冷水上涌.初步解释了2004年秋季冷空气活动对南海SST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南海北部海洋对局地生成热带气旋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Topex/Poseidon卫星高度计海面高度距平(SSHA)资料以及TMI的逐日海表温度数据,对两个局地生成的热带气旋(1999年台风LEO和2000年台风WUKONG)引起的南海北部海洋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热带气旋影响下,海面高度显著降低,SSHA平均减少30cm,流场上出现气旋型环流,海表温度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2℃左右,在其尾迹上出现冷涡;相对于降温过程,海表温度的恢复过程非常缓慢;热带气旋强度突变或移行较缓时易引起海洋的强烈响应,这种响应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都较大,持续时间至少1周,发生响应的海域范围也很广,甚至可以跨越3个纬度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6.
利用粤西海域高频地波雷达观测得到的表层海流资料进行潮流调和分析。结果表明: 粤西近海主要属于不正规半日分潮, 浅水分潮较强。以M2分潮为例, 潮流运动形式主要为逆时针的往复流为主, 方向沿西北—东南方向。粤西近海的潮能主要由东部陆架输送进来, 潮能自东向西传播, 在大潮期间, 粤西的潮能出现向岸方向分量, 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传播, 在近岸区域潮能通量传播的方向会发生一个向岸的偏转。通过潮能收支方程计算潮能耗散, 发现粤西近海潮能耗散的高值区在西部岛屿密集区域, 与琼州海峡的存在和琼州海峡东北处地形变化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7.
根据2007-2008年冬季大、小潮时对珠江河口的走航和定点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虎门水道、横门水道和磨刀门水道的盐度、流场特征以及各口门咸水入侵的程度,探讨了影响各口门与水道咸潮的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季度咸潮入侵现象严重,对珠海、广州等地的供水造成影响;咸潮的入侵受潮汐、径流和风的共同作用,各因素对各个口门的影响程度不同;磨刀门的咸潮活动有较独特的规律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18.
基于Cressman客观分析的南海北部海区数据同化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OM模式和空间插值法构造的同化方案对南海北部的航次观测资料进行了数据同化模拟.结果表明,数据同化有效兼顾了模式模拟和航次观测,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模式模拟值相对于真实数据的误差;同化结果与模拟结果相比更接近观测值,在航次断面及其附近海域同化结果误差较小;另一方面,由于航次资料站点相对较少,在无观测数据的海域模式同化不是很理想,有待改进.此方法可为南海大型航次及其他资料同化提供一个再分析资料的实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19.
Tropical cyclone (TC) Nargis (2008) made landfall in Myanmar on 02 May 2008, bringing a storm surge, major flooding, and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death toll. TC Nargis (2008) displayed abnormal features, including rare eastward motion in its late stage, rapid intensification before landing. Using reanalysis data and a numerical model, we investigated how a low-latitude westerly wind modulated TC Nargis’ (2008) track and provided favorable atmospheric conditions for its rapid intensification. More importantly, we found a possible counterbalance effect of flows from the two hemispheres on the TC track in the Bay of Bengal.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 strong westerly wind burst across the Bay of Bengal, resulting in TC Nargis’ (2008) eastward movement after its recurvature. This sudden enhancement of westerly wind was mainly due to the rapidly intensified mid-level cross-equatorial flow. Our results show that a high-pressure system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induced this strong, mid-level, cross-equatorial flow. During the rapid intensification period of TC Nargis (2008), this strong and broad westerly wind also transported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vapor to TC Nargis (2008). Sufficient water vapor gave rise to continuously high and increased mid-level relative humidity, which was favorable to TC Nargis’ (2008) intensification. Condensation of water vapor increased the energy supply, which eventuate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C Nargis (2008) to a category 4 on the Saffir-Simpson scale.  相似文献   
120.
热带太平洋海面盐度年际变化的海洋同化数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诊断与统计方法分析了海洋同化数据和综合海洋大气数据集COADS海面淡水通量.结果显示热带太平洋海面盐度具有年际变化特征,并且和ENSO循环具有内在的联系.从相关统计的角度评估了热带太平洋海面盐度年际变化中海面蒸发与降水、温跃层调整、水平盐分平流等主要因子的不同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