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306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6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位于天山中部喀拉乌成山脉北坡的乌鲁木齐河源,是一条冰斗-山谷冰川。全长2.33公里,面积1.84平方公里,由东、西两支冰川组成。冰斗后壁最高峰海拔4483.6米,冰舌末端3734米。冰面较为平整、洁白,裂隙不甚发育。 1号冰川的运动观测开始于1959年。1962年张长庆对前三年的运动资料进行了总结。1973年8-9月王文颖对该冰川的15个流速点作了短期观测,并和1962年的运动状况作了对比。本文在1980年以来两年多的冰川运动进行观测的基础上,应用冰川学的基本理论,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1号冰川的运动特征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2.
纳赤台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出露的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纳赤台群碎屑岩段的地层时代及物质来源进行限定,可以为恢复和反演东昆仑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提供依据。前人多认为纳赤台群的地层时代为奥陶纪或奥陶纪—志留纪,但是志留纪、二叠纪甚至新生代的观点也同时存在。通过对纳赤台群碎屑岩段进行碎屑锆石年龄研究,得到最年轻的锆石年龄538±10Ma,结合侵入其中的英云闪长岩体的年龄为427.7Ma,将纳赤台群碎屑岩的沉积时代限定于538~427Ma之间,另外由于纳赤台群特殊的演化意义,结合沙松乌拉组和赛什腾组的地层时代,将纳赤台群碎屑岩的地层时代确定为奥陶纪,并认为有可能延伸至早志留世。得到的碎屑锆石年龄谱显示约2450Ma、约1100Ma、约980Ma、约810Ma、约650Ma五个明显峰值,结合纳赤台群碎屑岩近源堆积的特征,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东昆仑及邻区出露的老地层和岩体时代进行比对,推测白沙河岩组、小庙群、万宝沟群及新元古代早期在东昆仑地区形成的中酸性岩体为其可能物源。将得到的锆石年龄与各期重大构造-岩浆事件在昆仑造山带留下的地质记录进行对比,推测认为,纳赤台群碎屑岩的源区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并经历了古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中元古代晚期构造-岩浆事件(格林威尔运动)和新元古代早期构造-岩浆事件。  相似文献   
163.
164.
Described is a new technique of decade-scale climatic forecasting, presented by a combination of wavelet analysis and stochastic dynamics. The technique is also applied to diagnosing and forecasting the duration time of dry and wet climates in the decadal hierarchy of different areas in China.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decadal hierarchy, the north, southwest, and southeast of China are areas where various kinds of frequent climate disasters appear; droughts easily occur in the north and northwest, while floods often occur in South China. Because this modeling technique is based on time series data, it can also be applied in the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of such time series as hydrology, earthquakes and ecology.  相似文献   
165.
原型盆地恢复有助于盆地构造—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揭示盆山耦合,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利用最新的钻井、测井及露头资料,以沉积相为研究实体,运用盆—山结合的思路,由点—线—面进行分析,重建了鄂尔多斯盆地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研究了原型盆地特征及性质。本溪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具有东西分异的特征:淳化—庆阳—吴起地区及北部伊盟地区为暴露剥蚀区,东部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西部为克拉通边缘裂陷盆地。乌达—呼鲁斯台及鄂尔多斯—神木地区发育三角洲相,并向南逐渐推进;鄂西石嘴山、环县及鄂东府谷、延安地区以环带状潮坪—泻湖相为主,受间歇性海侵影响;吴忠、柳林—吉县地区发育低能的泻湖相;中卫—中宁、韩城及以东地区发育不同深度的陆棚及开阔台地。该时期盆地构造环境表现为南北向双向俯冲、贺兰拗拉槽再活化,格局经历了南隆北倾向北隆南倾的转变。受此影响,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古地理格局开始由东西分异逐渐向南北分异转变,受东西两侧海侵影响沉积相带呈环带状展布,但在盆地北部发育潮控三角洲,表现出近缘特征。晚石炭世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特征与其对周缘大地构造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6.
栗木矿田某些新方法找矿试验研究和找矿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栗木矿田进行的土壤离子电导率、地电提取、吸附相态汞新方法试验研究表明,钨锡长石石英脉矿床上获得了高、低双峰电导率异常、单峰吸附相态汞异常和多点连续高峰地电提取多金属异常;钽铌花岗岩型矿床上获得锯齿状电导率异常、双峰夹一谷的“凹”形吸附相态汞异常和多点连续高峰地电提取多金属异常。表明在常规化探方法反映不出异常的厚层覆盖区,新方法能测出强度高、衬度大且与矿体位置吻合较好的异常。并对涧口—焦巴井找矿预测区三种新方法综合异常部位进行了工程验证,见到了矿体,说明各新方法找矿效果良好,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67.
四川某水库右坝肩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建水库右坝肩处于由砖红色砂岩夹薄层或透镜状泥岩、粉砂质泥岩构成的斜向V形河谷中,无明显断层构造,雨水充沛且存在一古滑坡,经过调查,滑坡主要由滑坡堆积体和滑动面以及其下方的扰动带组成,滑坡区发育的纵向和横向结构面以及岩层面构成一楔形槽。认为滑坡的成因是暴雨下楔形槽内控制的滑移-拉裂破坏。经过定性分析,古滑坡天然状态是稳定的。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古滑坡在天然状态、地震作用以及暴雨等工况下的稳定系数分别为1.45、1.39及1.27,由此可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是稳定的,地震作用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暴雨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有所降低。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再现了现阶段古滑坡的应力应变场和变形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168.
一次连续性冰雹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2000年秋季发生在甘肃庆阳的一次连续性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冰雹天气过程是由于低层大气能量不断积累、低空切变线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而产生的。冰雹出现在中低层对流不稳定和低层暖平流、高层冷平流以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区。冰雹落区与高低空温度平流和总温度平流的分布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9.
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损坏程度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预测的基础,也是城市地震经济损失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某中等城市市区六种典型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和破坏机理,分别采用了相应的易损性分析方法,建立了市区震害矩阵。预测结果真实可靠,为进一步进行抗震规划和统计震害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0.
采用东天山6个相邻地点的云杉年轮序列求得该区域平均树木年轮年表(1665~1988年)。通过响应面函数的计算,发现树木生长对温度和降水有明显的非线性响应,表明用该年表序列重建单个温度要素存在一定片面性,利用森林干旱模式计算的树木生长期干旱数,含有温度、降水、土壤性质等诸因子,且与年轮生长明显相关。进而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了该地区过去300年来干旱日数,与实际旱涝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