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Kay  RW 曲燕 《世界地质》1991,10(1):70-71
在会聚边缘的地壳增长目前是由地壳从地幔中的萃取作用所支配的,这是一个只能间接观察到的过程。在现代的会聚边缘,常见于地壳最上部的玄武岩和安山岩(及相应的侵入岩)并非直接源于地幔(如它们不是地幔的初始成分)。例如,在阿留申岛弧,橄榄拉斑玄武岩已被认作是初始岩浆,它与普通高铝玄武岩有关,而后者是由积聚在莫霍面深处的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作用所形成的,并代表一个新生的上地幔,更常见的浅部富铝质火山岩及深成岩可以由高铝玄武岩的壳内组分分异、岛弧地壳低熔组分的同化、地壳熔融所形成,或者是诸过程结合的产物。每个岛弧真正的地壳剖面取决于岛弧  相似文献   
272.
Kamp.  AB 曲燕 《世界地质》1991,10(1):141-142
Suess(1891)所确定的东非裂谷系由东裂谷(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西裂谷(乌平达西部、坦桑尼亚西部、扎伊尔东部和马拉威)组成。东裂谷的形成在埃塞俄比亚始于晚始新世、在肯尼亚中部始于中新世、而在肯尼亚东部和坦桑尼亚北部则始于晚中新世至上新世。西裂谷比东裂谷年青,其形成均晚于中新世,并且,西裂谷的地壳拉张程度及伴随的火山活动均较强。一条活化的大陆韧性剪切带(转换断层)将西裂谷不连续的北部边界连接起来,并向东南一直到东裂谷;另一条韧性剪切带沿Rukwa裂谷以左旋方式取代了西裂谷。凹裂谷地堑不如东裂谷发育,表现在宽度上仅约50km(cf.70km),并缺乏内部地堑。尽管东非裂谷系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但仍可鉴别出四个主要火山岩套,其划分基于  相似文献   
273.
1.曲线转换法曲线转换法就是将所测ΔZ曲线通过一定的途径转换成ΔH曲线。当仅有ΔT曲线时,也可将ΔT曲线同时转换成ΔZ与ΔH曲线,利用ΔZ与ΔH曲线相交点的有关信息对异常体进行解释。目前,无论ΔT向ΔZ、ΔH转换、还是ΔZ向ΔH转换,都有多种方法。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不一一详述,请参阅文献〔2〕。  相似文献   
274.
桥梁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若干问题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评述了钢筋混凝土桥墩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与损伤评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和伸缩缝处的碰撞效应等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5.
场地沉陷埋地管道反应分析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场地的不均匀沉陷是导致埋地管线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今,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甚少。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用以分析受沉陷作用的埋地管道的反应,该方法选取跨越非沉陷区和沉陷区的埋地管道为研究对象,用三次曲线模拟沉陷区管道的几何大变形,推导出沉陷区段管道在几何大变形条件下的受力平衡方程的内力递推公式,用弹性地基梁模型模拟非沉陷区的管道变形,并用学陷区和非沉陷区交界面处的变形及力学协调条件给出了交界点  相似文献   
276.
白涛  哈燕萍  马盼盼  麻蓉  畅建霞 《中国沙漠》2018,38(5):1093-1098
宁蒙段河道过流能力过低是威胁黄河上游洪凌安全的关键因素,也是宁蒙河段水沙调控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法确定了过流能力,对现状过流能力与历史过流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造成宁蒙河段河道过流能力过低的原因。结果显示:宁蒙河段自建站以来有剧烈的河床抬高和过流能力下降现象;宁蒙河段各断面的现状过流能力由5 200~6 200m3·s-1降至1 500~2 200m3·s-1,部分断面超过1 500m3·s-1就会导致漫滩,过流能力大大降低。提出建设标准化堤防,提高宁蒙河段河道的过流能力;以标准化堤防为前提获得了宁蒙河段各断面的最大过流能力。  相似文献   
277.
为了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合理优化河南省冬季设施农业布局,利用1981—2018年河南省113个国家气象站冬季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冬季年最低气温标准差和不同低温灾害指标的气候概率、发生频率、发生强度,并采用等权重法构建设施农业低温风险指数,结合低温灾情资料,选用有序样本最优聚类法划分设施农业低温风险等级,且叠加地表覆盖数据进行低温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地冬季低温灾害指标小于等于-5℃的气候概率和发生频率均超过0.80,不适宜发展塑料小拱棚,且不宜采用单层塑料大棚进行设施农业生产。信阳和南阳南部小于等于-10℃的气候概率和发生频率均小于0.20,适宜发展塑料大棚;鹤壁、安阳和濮阳小于等于-10℃的气候概率和发生频率均超过0.80,需发展日光温室才能保证设施作物生长。在塑料大棚发展区内,信阳市固始县和商城县为低温灾害轻度风险区,信阳大部、南阳部分区域和周口为中度风险区,其他地区均为重度风险区;在日光温室发展区内,濮阳、安阳和鹤壁部分区域为低温灾害特重风险区。河南省冬季各地不同等级的低温灾害风险有一定的区域性,在发展设施农业时,应因地制宜进行科学布局。  相似文献   
278.
利用河南近年来7站迁移后新旧站观测资料,采用通用的差值统计方法,分析新旧站观测资料的差异,评估台站迁移对预报服务工作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新、旧测站平均气温年差值7站平均为-0.8℃;相对湿度年差值平均为5.4%;平均风速年差值平均为0.6 m/s,风向相符率最小为29%,最大为62%,大多数台站风向相符率均未超过50%。新站址气温低于旧站址的,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大于旧址的,新、旧站址风向一致性较差。迁站对最低气温的影响大于对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的影响。由于台站旧址受破坏程度、周边障碍物方位和距离、下垫面性质及新与旧站址间距离、高差等的不同,迁站对气象要素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预报员在作预报时,应充分考虑新旧站气象要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279.
2013年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种类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年全国海洋环境监测1626个站位生物数据进行分析, 以近2001年~2013年在我国近海海域明确发生赤潮的生物作为赤潮引发种, 开展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研究。结果显示: (1)我国近海赤潮引发种隶属于8门60种, 其中产毒种12种, 甲藻27种, 硅藻20种。(2)2013年共监测到上述赤潮引发种50种, 各监测站位种类数在0~25种之间, 平均密度在84~1.16×1011个/m3之间, 赤潮引发种种类数、密度分布大致都呈现近岸至远海递减的趋势, 但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 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3)2013年各海区赤潮引发种种类数在36~42之间, 平均密度渤海>东海>南海>黄海, 多样性指数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都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优势种。(4)作为高频赤潮引发种,2013年中肋骨条藻(S. costatum)主要分布在我国近岸及近海海域;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在我国近岸、近远海海域都有分布;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主要分布在黄海和东海的近岸和近海海域;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分布较为广泛, 但出现的站位较少; 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红色赤潮藻(Akashiwo sanguinea)只在很少区域有分布。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摸清我国近海海域赤潮生物种类和分布状况, 可为赤潮的预警及其防灾减灾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80.
活动支座摩擦力对简支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在地震作用下活动支座摩擦力简支梁桥桥墩内力和活动支座外墩,梁相对位 影响,以及水平地震系数,摩擦系数变化对固定支座水平地震荷载的影响。文中建议了考察活动以座摩擦力的简支梁桥整体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