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120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当前,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已逐步进入丘陵山区,与平原区不同,丘陵山区地质背景更复杂,土壤成因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多变,土壤类型多样。如何布设土壤样点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选择浙江绍兴市区以南40 km2的丘陵山区,按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样品布设原则及采样要求,以4点/km2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38项元素指标含量。通过对比不同采样密度及不同成因土壤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开展丘陵山区表层土壤采样代表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小格采样、大格组合分析方案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对于大多数元素指标而言,在丘陵山区以1点/km2密度采集能够代表采样单元格物质组成的冲积成因土壤,可更好地满足样品代表性要求。在评价As、Mn、Mo、Al2O3、MgO、K2O等元素指标异常时,可倾向性地采集残坡积成因土壤。研究成果为丘陵山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方法的完善提供了...  相似文献   
922.
聊城市引黄灌区水费收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国华  逯根堂  宋秀宏 《地下水》2010,32(1):163-164
对聊城市的整体灌溉的情况作了简要概述,详细阐述了灌区水费收缴现状,分析了制约水费价格及收缴困难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提出了拓宽投融资渠道,转变水费观念和探索可行的水费征收模式等五项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23.
湖北随州大狼山群片岩中碎屑锆石的U-Pb年龄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随州大狼山群片岩样品中锆石LA-ICP-MSU-Pb年龄结果表明,锆石属于碎屑锆石,未受到后期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明显改造,锆石年龄代表了其原岩的年龄,是不同构造-热事件的响应。本区锆石的U-Pb年龄多集中在新元古代早中期(884~758Ma),可分为4组,反映南秦岭地区在该时期至少经历了4次构造-热事件,可能与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过程相对应。其中1颗锆石还给出了2500Ma的年龄,反映在南秦岭地区可能发生过新太古代末期至古元古代早期的构造-热事件。通过地层和锆石年代学的限定,认为大狼山群的成岩时代应为早震旦世。  相似文献   
924.
卢氏县暴雨的基本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卢氏站1952-2007年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卢氏县暴雨一般出现在5-10月,主要集中在7-8月;暴雨中心在西部山区和南部山区;暴雨的循环周期为10 a,尾数为"9"的年份暴雨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占80%;影响卢氏县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等.  相似文献   
925.
夏季南亚高压的一组环流指数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NCEP/NCAR1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定义了6、7、8月逐月南亚高压的面积(S)、强度(P)、中心位置(λc,φc)3种环流指数,求出了它们1948-2007年的60a序列。用它们对夏季南亚高压气候及异常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南亚高压6月气候强度最弱、面积最小,中心位于尼泊尔西南边界;7月最强、最大,中心位于巴基斯坦北部;8月较7月略减弱、减小,但较6月强、大,中心位于印度北部。(2)南亚高压各月强度、面积异常作年际准同步变化,故异常分析中P′可代表S′;P′有季内一致性,同年6、7、8月P′同号率达41/60。(3)南亚高压6、7、8月强度的慢变分量小波功率谱在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均通过d=0.05的显著性检验,故P′存在显著年代际变化。(4)南亚高压历年各月的中心位置分布区域作准纬向分布,其经(纬)向延伸范围与该月气候强度成正(反)比;中心位置异常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26.
生态防护在高速公路护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常用护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将工程护坡和植被护坡相结合的思想。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特别适用于膨胀土边坡的生态防护方法锚杆框架梁护坡,并对这种防护的护坡原理、力学机制、施工工艺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27.
采用站网均匀化订正方法处理了中国160站站网1951—2010年冬季(12月-次年2月)气温距平序列,订正后的序列较好地处理了由站网不均匀性引起的方差不均匀。对订正前、后序列分别作了EOF分析,结果表明:1)订正后序列的前2个典型场上的高绝对值区比订正前序列的前2个特征向量有更好的组织性,其高值区主要位于三北地区(西北、华北、东北)及青藏高原,与均方差场的高值区基本一致;2)订正前、后主要模态时间系数演变特征相似(rh≥0.886,h=^-1,2),但订正后的前2个时间系数的线性分量和年代际变化分量对它们的方差贡献更加集中于第一模态;3)订正后资料EOF分析的第一个典型场和时间系数中的线性分量可以给出中国最近60a冬季主要强增暖区的分布;其年代际分量与分析期间中国强年代际变化分布区域的一致性也优于订正前资料的EOF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28.
用风场傅立叶分析方案,分析了NCEP/NCAR再分析资料的热带(30°S~30°N)850、200 hPa气候风场V8 50、V2 00的谱结构,讨论热带风场定常波的成因,以弥补热带气候风场此类分析工作的空白。研究结果表明,(1)有低维、低阶特征,|m|=0,4-、0,3-波对月8 50、2 00的累积模方拟合率年均达90%、98%。(2)纬向平均分量0最重要,它对8 50、2 00的单波拟合率ρ0年均达52%、85%。850 hPa0主要由北、南半球的两支信风带构成,冬半球强、夏半球弱,轴线位置与所在半球Hadley环流中心对应;200 hPa0由强的外热带西风带和弱的内热带东风带构成。0的季节变化850 hPa层明显强于200 hPa,北半球明显强于南半球。(3)风场定常波的最大波分量全年两层均为|1|*,它对850*、200*的拟合率ρ|*1|年均达39%、55%;ρ|1|*作年双周振荡,北半球夏、冬季达极大,秋、春季达极小。次大波分量在北半球冬、夏季时同为3、2波,过渡季节也以3、2波为主(10—12月850*4波是例外)。(4)1、7月射出长波辐射定常波OLR*最大、次大波与同期V*相同,1月为1、3波,7月为1、2波;OLR*重要波分量上的极值区与*相应波分量散度场的垂直配置符合动力学原理。(5)7月青藏高原及以东以南的广阔区域,*的主要分量|1|*、|2|*同为下层辐合、上层辐散,1OLR*、2OLR*同为负值,是同纬度上最有利于降水和潜热释放的气候区。  相似文献   
929.
安徽石台地区发育早寒武世黑色岩系,岩石地层单元为下寒武统荷塘组和黄柏岭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色岩系稀土总量不富集,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δEu=0.81~2.32,平均1.1;δCe=0.52~0.97,平均0.77.剖面自下而上δCe值和δEu值规律变化,δCe值由大渐小再增大,但总体逐渐增大,δEu值总体变化则与之相反.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该区早寒武世曾发生过一次明显的海侵-海退过程,黑色岩系为正常海水与热水混合沉积的产物,形成于缺氧还原状态过渡到半还原-弱氧化状态的过程中,沉积环境为干燥气候条件下相对较深的浅海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930.
根据吉林省通化二密铜矿资源潜力宏观评估的三项标志:其一成矿时代为130~100 Ma,系中国东部最为重要的燕山期成矿事件组成部分;其二成矿边缘受拉分-张裂复合火山盆地的构造系统和次火山岩侵入构造叠加所制约,具有多重成矿边缘;其三成矿流体为与安粗岩系岩浆活动有关的含矿流体,有极好的铜、金等成矿元素的专属性.因此,应存在较大、较好的找矿空间.本着"找矿先找岩体,评价岩体优先评价岩体边界"的找矿方针,不仅可在矿区内对已知的三期岩体"探边摸底"寻找隐伏岩体和盲矿体;还可以在矿区外马鹿沟-曙光、大西岔-黎明等两条北西向花岗斑岩小侵入体岩群及可能发现的火山机构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