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冬季富营养化湖泊中水生植物的恢复及净化作用   总被引:42,自引:2,他引:40  
秋末冬初大多数水生植物处于衰亡期,在透明度较低的富营养化湖泊中引种和恢复水生植物往往十分困难,借助物理生态工程技术,秋末冬初在重富营养化湖泊中新建的1000m^2围隔内,引种漂移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及人工干预,若干种水生高等植物不仅能够引种存活,而且能够快速提高水体透明度、改善水质,引种水生高等植物3周后,有水生高等植物的围区内水体透明度提高一倍,并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6周后,有植物围区内水体TN浓度比对照围区及开敞水域分别降低43.7%和59.4%,TP分别降低50.3%和57.0%;6个月后,TN分别降低61.6%和79.7%有植物围区较开敞水体降低72.9%。  相似文献   
52.
太湖北部滨岸区水生植被自然修复观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1997-1999年连续3年对太湖北部围隔实验区水生植被自然修复过程的观测表明,大型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滨岸水域,通过实施围隔保护等途径,土著水生高等植物如荇菜、菱等能够在次生裸区水域自然修复生长。1998年夏季荇菜、菱种群覆盖面积分别达到围隔保护区总面积的14.3%和12.7%。伴生种群有马来眼子菜、狐尾藻和苦草等。分析了人为刈割、水产养殖对水生高等植物自然修复进程的影响。据此提出治理太湖等大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53.
国际理论与应用湖沼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Limnology,简称SIL)第26届大会于1995年7月22~27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二千余人,来自63个国家和地区。大会共分组发表学术论文401篇,展示发表学术论文422篇。内容涉及:水生生物、鱼类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指示生物与生物监测、食物链网实验和生物调控、内陆水、湖泊与溪流酸化的影响、物理湖沼学和地球化学、生态毒理学、放射生态学、应用湖沼学(模拟)、遥感、泛滥平原与湿地内的过程、运动水等。从会上交流的论文中可看出,内陆水域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前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其中,与湖泊富营养化有关  相似文献   
54.
自在日本琵琶湖(日本,1984年)、北美五大潮玛卡诺岛(美国,1986年)、杭州西湖(中国,1989年)、巴勒顿湖(欧洲,1991年)、玛臼勒湖(意大利,1993年)分别举行了第一至第五届国际湖泊保护与管理会议以来,1995年10月23~27日在日本第二大湖——霞浦湖畔的筑波市和土浦市举行的第六届会议盛况可谓空前。来自58个国家的近800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共发表论文478篇。 会议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协调——争取湖泊水库的持续利用。会议共分8个专题进行交流:湖泊和水库的利用及湖泊环境的保护;淡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富营养化的机理、控制和预测;化学污染物来源及其在湖泊中的动态;湖泊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居民、企业和教育的作用;国际合作;霞浦湖专题等。专题讨论会有:微囊藻、颤藻和席藻水华爆发;环境教育圆桌会议;重视水源流域保护;湖泊水质人工充氧和蓝绿  相似文献   
55.
生态模拟(Ecological Modelling)、生态工程(Ecological Engineering)、生态系统卫生(Ecosystem Health)和生态经济(Ecological Economics)等四个国际生态学杂志及相应的协会联合召开1996年夏季会议。会议将于1996年8月19~23日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欢迎各国生态学家投稿和参加会议。论文将在有关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56.
太湖风生流三维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本文建立了一个适合太湖的三维水动力学模式,考虑太湖局地风场的影响,模拟了太湖的风生流,模拟结果和二维模式的计算结果相比,流速值较符合实际。另外,研究了太湖地形因子对太湖环流的影响,指出洞庭西山和洞庭东山间狭长的过道区是产生太湖大范围环流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太湖中藻类的治理和富集问题,对不同风向作用下太湖的散度场进行了分析计算,对太湖的梅梁湾和贡湖地区进行分析,结果可归纳为三类:(1)辐合型(对应S、SW风);(2)辐散型(对应N、NE风);(3)并存型(对应W、NW、E、SE风)。  相似文献   
57.
近几年作者先后访问了日、美、苏、加及欧洲六国的湖泊研究机构。本文将这些国家的主要湖泊研究机构、实验室、野外站及其研究重点和仪器设备作一简要介绍。一、美国、加拿大北美五大湖面积244000km~2,容量23000km~3,是地球上最大的地表淡水系统。为协调研究和管理,1909年美、加协议成立国际联合委员会。自1953年起召开大湖学术会议。1967  相似文献   
58.
净化湖泊水体氮污染的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李正魁  濮培民 《湖泊科学》2000,12(2):119-123
依据太湖水体氮污染的特点,设计应用低温辐射技术引导玻璃态单体丙烯酸羟乙脂-2-Hydroxyethyl acrylate(HEA)与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14G)制备高分子载体,并使用增殖细胞技术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净化湖水。研究结果表明,富营养化湖水经过固定化硝化-反硝化菌SBR工艺净化后,总氮下降70%,氨氮下降84%,CO  相似文献   
59.
地形地决定湖泊流场的大小和结构和重要因素,它会影响湖泊水体内的物质输移与扩散和水质的分布,因而弄清马山围垦对湖流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无锡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梅梁湖的藻类“水华”和水质变化规律,本文在太湖风生流的三 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用数值试验方法探讨了马山围垦对湖泊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围垦对表层及底层风生流影响较小,但是对中间转层的流场影响较大,对整层平均流场影响更大,在多数风场作用下,围垦虽未对  相似文献   
60.
The dynamic model of physical-biological engineering for purifying water quality in Lake Taihu needs the parameter of sedimentation rate (SR). Especially, it is seldom reported how SR is influenced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algae and aquatic plant. So 6 enclosures with each area of 5×5 m2 were constructed in Wulihu with 2 m depth, a small hypereutrophic bay of Taihu Lake, China. Enclosures, in which the original water quality was the same as that in surrounding lake, were input Eichhomia crassipes at various original densities from 0-6 kg·m-2 on August 9, 1996. SR had been measured separately at depths of 0.6, 1.2f 1.8 m in each enclosure during 20 days.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SR average in enclosures (17.3g·m-2 d-1) was as much as about 1/14 that in the surrounding lake; 2) The deeper was it, the higher rate was it in each enclosure, generally; 3) SR cures versus original densities of Eichhomia crassipes (ODE) in enclosures had the ship of "V" at different depths; SR minimuma were observed in the enclosure with original meso-density of Eichhomia crassipes (EMESO, 4kg·m-2), the average of SR minimuma was about 8.55 g ·m-2 d-1) SR in enclosures with original hypo-density (EHYPO, 0-3kg·m-2) were mainly negative related with water temperature and light intensity;while those with original hyperdensity (EHYPR, 5-6kg·m-2) were mainly negative related with transparency (SD) instead.These SR-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may be explained by interactions between dead algae and relics of Eichhomia crassi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