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2017年5月2日~6月27日,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中,采用野外模拟实验方法,布设了108根PVC管,在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碱蓬(Suaeda glauca)互为伴生种条件下,移栽两种植物,在每根管中,优势种的种植密度分别为4株和2株,伴生种的种植密度为1株;在无伴生种条件下,优势种的种植密度为1株。考虑黄河三角洲地区氮沉降情况,以尿素作为外源氮,设置了0 g/m^2氮、15 g/m^2氮和30 g/m^2氮3种外源氮输入量,开展了碱蓬和盐地碱蓬的生物量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有伴生种条件下,当每根PVC管中优势种的种植密度为4株和2株时,随着氮输入量提高,碱蓬和盐地碱蓬平均单株生物量都显著增高;在无伴生种的条件下,当外源氮输入量为15 g/m^2氮和30 g/m^2氮时,碱蓬生物量[(58.050±2.560) g/株和(58.740±3.170) g/株]显著高于无外源氮输入[(20.850±0.640) g/株],盐地碱蓬生物量[(82.640±1.330) g/株和(111.960±6.400) g/株]显著高于无外源氮输入[(37.500±1.750) g/株]。外源氮输入量提高促进了盐地碱蓬和碱蓬生物量的积累,盐地碱蓬生物量增加幅度更大,对盐地碱蓬生长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82.
随着城市扩张,城市绿地被占用,城市热岛效应严重,对城市建筑屋顶面进行绿化,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针对高密度城区建设用地趋于饱和及生态环境难以拓展的现状,本文利用高分二号卫星影像,通过深度学习辅助人工修正获取研究区精确建筑图斑,建立含屋顶自身属性特征、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社会环境特征的屋顶绿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非屋顶自身属性特征的权重值,通过空间连接、加权叠加等空间分析方法综合评估适宜绿化的屋顶面。文章以成都市三环线以内区域为示范区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深度学习获取的精确的建筑图斑,可以提高实验效率;而通过特征提取的方法,可对不适宜绿化的屋顶面有效地进行分类,精度达86.58%,其中适宜绿化的图斑数量占总数比48.08%,高适类、中适类、低适类的建筑图斑占比分别为45.32%、38.95%、15.73%,高适宜绿化建筑主要分布在成都市一环区及一环区以外西部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空间规划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3.
在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大于10 mm的降雨属极端降雨。根据当地多年平均降雨量,设置雨量×降雨次数的双因素模拟试验(T1,共288 mm、分18次;T2,共288 mm、分9次;T3,共576 mm、分36次;T4共576 mm、分18次;CK,接收当年的自然降雨),考察极端降雨对科尔沁沙地一年生植被的密度、多样性指数、生物量及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萌发期,植株密度在各处理下均维持在2 000株·m-2;而在生长发育后期,T3、T4维持在400株·m-2,而TI、T2维持在1 600株·m-2,CK下为1 200株·m-2,说明降雨总量决定了能完成生活史的沙地一年生植被的数量。(2)T1、T2、T33种极端降雨模式均显著提高沙地一年生植被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说明科尔沁沙地一年生植被的生物多样性不是由年降雨量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每次降雨量与降雨次数的分布共同决定的。(3)T3、T4显著降低了沙地一年生植被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4.
为了更好地在恒定压缩率条件下,实现卫星遥感图像的压缩,提出1种将像素分为3类的编码方案.每类采用基于Levenberg Marquardt算法的双层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和基于偏置学习规则的竞争神经网络实现量化.对长城、珠峰、香港等地遥感图像的压缩试验证实了算法的有效性.同时还表明该算法压缩图像的MSE高于距离 权值方法与最小均方误差法,且时间复杂度为O(n).  相似文献   
185.
从实际工作出发,用宽带路由器代替服务器,解决共享上网问题,并总结出调试和安全设置方面的几点经验.  相似文献   
186.
利用2014-2016年高空、地面气象资料和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开封市空气质量特征及10次连续性重度污染过程天气形势。结果表明:2014-2016年,开封市空气质量整体呈转好趋势,优良率由53%增加到67%,污染时数由47%下降至33%,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时数下降明显;重污染日主要出现在1月、11月和12月,其中1月出现重污染日和连续性重污染过程次数最多;3年内共出现连续性重污染过程23次,最长持续日数达6 d;开封市重污染天气主要受PM2.5和PM10浓度变化影响,PM2.5和PM10浓度具有明显的季和日变化特征,平均浓度最高值主要出现在秋冬季和09时。重污染过程期间的500 hPa形势中,平直纬向环流型出现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63%;其次为低槽型,出现次数占21%;西北气流型出现次数最少,占16%。地面气压场形势主要分为4类:1)高压前部型,出现重污染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55%;2)均压场型,出现次数占25%;3)低压带型占16%;4)高压后部型出现次数最少,仅占4%。当上游地区有较严重污染时,本地污染物浓度将快速升高,区域传输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7.
在野外地质实测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佳木斯隆起与周缘盆地间边界断裂以近东西向与近北西向为主,近东西向断裂由一系列的逆冲断层组成,如兴农-裴德断裂、三江盆地南部边界断裂等,逆冲方向由南向北; 近北西向断裂以勃( 利) --依( 兰) 断裂为主。根据逆冲推覆构造的空间展布、构造样式、组合关系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分析,佳木斯隆起与周缘盆地间边界断裂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 东山组) 之后。初步认为早白垩世时期该区受NW--SE 向伸展作用,佳木斯周缘统一盆地形成,晚白垩世时期来自NWW--SEE 向挤压作用对佳木斯隆起及周缘盆地间边缘断裂产生了逆冲叠加  相似文献   
188.
本文首次报道了桂西平果地区上二叠统合山组含铝土矿层上部黏土岩呈现锂矿化现象.Li2O品位可达0.20%~0.53%,局部达到碳酸盐黏土型锂矿矿床工业指标,具有良好的勘查开发潜力.XRD分析结果表明锂绿泥石和蒙脱石是合山组Li超富集黏土岩中最重要的锂赋存矿物.本文推测Li主要以锂的独立矿物——锂绿泥石形式存在,部分Li可能以离子吸附形式赋存于蒙脱石中.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合山组黏土岩主要来源于下伏基底碳酸盐岩以及晚二叠世中酸性火山岩.本次工作为探讨桂西平果地区上二叠统合山组黏土岩Li赋存状态和物质来源提供了初步约束,对下一步查明富锂黏土岩的时空分布和明确锂矿找矿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9.
利用开封辖区5站1961~200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开封市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并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0.
利用济源市2001年1月—2010年12月的地面自动观测资料,统计了该市能见度日变化和月、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济源市能见度日变化曲线表现为一峰一谷,峰值出现在午后,低值主要出现在清晨。能见度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最好,冬秋次之,夏季最差,且夏季、冬季低能见度天气频发。对济源市能见度变化特征影响最大的气象因素是风场。三面环山东部开口的马蹄型地形,导致济源市吹偏东风时空气受阻抬升,相对湿度增大,有利于雾的形成,使能见度降低。由于济源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盛行偏东风,因而在温度最高、大气湍流最为旺盛的夏季,能见度反而最差。地形作用和人类活动等非气象因素对济源市能见度变化的影响也占一定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