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29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IAP-GCM is used to document the forced teleresponse of the atmosphere to anomalies of the Antarctic sea ice as the important triggering mechanism for intraseasonal atmospheric oscillations across the globe. The time series of pentad-averaged deviations are then focused on and. with the band-pass filter approach, to address essential features of the 30-60 day low-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the response field. It is found that tile atmospheric response to the retreat of the Antarctic sea ice is of low frequency at a period of 30-60 days. The main component is the 30-60 day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n the forced field, with the vertical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similar to real atmosphere.  相似文献   
52.
通过奇异值分解方法研究了热带太平洋对流活动(OLR)和海温SST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两场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赤道西太平洋上存在类似偶极子型的两个符号相反的显著相关区。ENSO期间,两区对流活动变化趋势相反,由两者之差建立对流涛动指数COI(Convective activities oscillation index)。并以1997/1998年暖事件和1998/2000年冷事件为例分析了COI在ENSO监测中的作用。分析表明,COI能够较好地反映海气相互作用信息,同其他指数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一个较为完善的ENSO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3.
用EOF展开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ENSO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EOF展开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预测ENSO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种方法的结合对预测ENSO有较好的效果,但预报效果依赖于预报时效,依赖于预报因子的合理选取。  相似文献   
54.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海浪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希  沙文钰  李妍  张韧 《海洋通报》2002,21(2):11-15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建立了南海硇洲岛海区风浪的预报方案。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海浪的定性及定量预报上,均有较好的拟合历史风浪浪高的能力。该方案对风浪浪高的预报也达到一定的精度。文中还针对BP网络容易产生振荡,易发生不收敛的情况,建立了不同的预报方案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达到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55.
风浪波高和周期的联合概率密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有代表性的44008美国国家浮标站2003年1~3月实测的海浪谱密度资料,选取三次大风过程进行风浪谱分析。通过对实测平均海浪谱与PM谱、JONSWAP谱及Torsethaugen谱的比较,得到PM谱拟和最好。然后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随机波分析方法,根据协方差矩阵的循环嵌套技术,以实测平均谱与PM谱为靶谱,对随机波面进行模拟。得到由模拟波面统计的特征值及估计的谱与实测谱结果极为相近,谱峰及谱峰频率都基本一致。说明利用模拟波面研究海浪具有代表性,它可以反映实测海浪的特征。利用Longuet-Higgins(1983)模型计算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得到变换高斯过程计算的波高、周期联合分布与实测情况基本相同,更好地描述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台湾海峡 M 2 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 M 2 分潮流椭圆分析、最大流同时线分布、潮流场的水平及垂直结构,最后还给出了 M 2 分潮余流、余水位的分布。结果表明, M 2 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同时形成密集区和一个圆流点;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股潮波中,南支潮波的影响似超出了以往所认为的范围;最大潮流仅在近海底处急剧减小,最大流方向随深度增加右转,到近底层又向左转;潮汐余流和余水位均较弱,仅在澎湖水道、台湾浅滩附近余流较大。  相似文献   
57.
一次登陆湛江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2002年8月在湛江附近登陆的0214号强热带风暴(黄蜂)进行了风暴潮实时预报。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的热带气旋强度和位置,采用数值模式,在该热带气旋由北上加强到登陆减弱的整个过程中,进行了三次实时预报,分别为18日20时、19日08时和19日 17时。预报结果表明本数值模式具有良好的预报功能,并指出其风暴潮预报时效和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热带气旋气象预报的时效和精度。  相似文献   
58.
本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引起北太平洋中纬度地区冬半年月平均海温变化的两类过程。第一类过程是通过海洋向大气的潜热、感热输送,引起海洋混合层中热贮存量的变化。第二类过程发生在海洋内部。分析表明,这两类过程对海温变化都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众所周知,风浪的增长、风暴潮及大气环流等重要海洋天气过程都与海气表面的动量交换密切相关[1].因此,在过去的20a中,人们日益关注如何更好地描述海气表面动量交换.一般来说,精确确定海气表面动量交换主要取决于:(1)合理地描述稳定度的依赖关系,(2)精确地确定海面空气动力精糙度.  相似文献   
60.
由模拟波面分析双峰谱型海浪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目前国际上最新的随机波分析方法,由协方差矩阵的循环嵌套技术,对美国国家浮标44008站2002年6月一典型的双峰海浪谱资料进行谱分析.以实测平均谱为靶谱,对随机波面进行模拟.得到模拟波面估计谱与实测谱极为相近,谱峰及谱峰频率都基本一致.说明利用模拟波面研究海浪具有代表性,它可以反映实测海浪的特征.利用实测海浪谱密度,统计波特征量的周期概率分布,得到理论周期概率密度与估计周期概率密度分布相符较好,且与模拟波面的波周期分布也较好的一致.利用Longuet-Higgins(1983)模型计算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得到变换高斯过程计算的波高与周期联合分布与实测情况基本相同,更好地描述了波高-周期联合概率密度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