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高扬  罗飚  沈迪  贾珺杰  陆瑶  王朔月 《湖泊科学》2023,35(6):1853-1865
陆地-大气和陆地-水体的碳输送与碳交换共同决定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但长期以来青藏高原水体由于缺乏有效的观测数据,导致青藏高原水体一直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被忽视的碳汇功能区。本研究聚焦青藏高原水体,重新认知水体碳侵蚀与碳沉积对青藏高原固碳的重要作用,系统分析河湖库-大气间的碳运移与交换时空格局与驱动机制。通过归纳总结发现:(1)青藏高原河流岩石风化速率以及CO2消耗速率较高,强烈的侵蚀作用对地球系统吸收和平衡CO2浓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2)青藏高原湖泊是内陆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12 ka以来湖泊沉积物碳储量约为73 kg C/m2;(3)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影响内陆水体C沉积,年均初级生产力达(553±36) mg C/(m2·d)。(4)青藏高原湖泊目前为“碳源”,碳排放量约为2.27 Tg C/a。此外,本文还阐明青藏高原水体碳源汇过程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从方法学角度分析如何加强其水体的碳循环研究,厘清全球变化下青藏高原水体的碳源汇机制,并展望了青藏高原水体碳源汇功能未来研究所面临...  相似文献   
22.
内河航行船舶需要比电子海图更大比例尺和更详细的导航信息,国际内河电子航道图协调组(IEHG)基于电子海图标准发布了内河电子航道图标准,将国际内河电子航道图标准与IHO ENC标准间的差异,在产品规范与要素目录、编码指南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比较,并归纳分析其生产与应用情况,展望其标准在我国应用前景,指出我国规范的缺失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长生命史飑线极易造成大范围灾害性大风天气,研究其结构及其维持机制对灾害性大风天气预报有重要参考意义。利用浙江地面加密观测和雷达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CentersforEnvironmentalPrediction/NationalCenterforAtmosphericResearch)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再分析资料及高分辨率模式模拟结果对2018年3月4日江南地区出现的一次造成大风的暖区飑线后侧入流进行分析,探讨飑线维持机制。结果表明,飑线发生在南支槽前高低空一致西南气流的暖区环境中,环境具有0~6 km中等到强垂直切变、高对流有效位能、中层和近地面有明显干区的特征;3 h负变压异常指数对此次过程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飑线表现为“TS”结构,但层云区相对较窄;反射率因子核位于中层径向辐合下方下沉气流中。模式模拟结果表明,后侧入流及下沉气流在系统内部、后部分别强迫出逆时针和顺时针垂直环流,构成了飑线最主要结构特征;后侧入流紧靠系统后缘而位于对流层中层,促使上升气流由倾斜转为垂直;此后后侧入流...  相似文献   
24.
运用泥沙冲淤的二维数值模拟和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分别计算取水前后半封闭港池泥沙回淤分布和回淤量的变化。数值模拟计算得出取水前港池泥沙回淤分布较均匀,取水后港池各部区域随其水流流态而有不同的回淤率;经验公式计算表明取水后港池回淤率增加6 mm/a,取水回淤贡献率为14%。  相似文献   
25.
根据详细对比磁铁石英岩铁矿层的地质参数和有关的地球物理参数所得的结果,可作出如下的初步解释:1.单是余磁即可在磁铁石英岩铁矿层上引起强大异常.它是所获得的异常的主要部分.余磁强度为感磁强度的六倍多.2.垂直磁场强度测量不能用来查明含矿最高的地带,因为在变质铁矿中余磁强度也大.3.一般余磁方向是沿层理面的,并与褶曲构造和矿石线理的倾向平行.4.垂直磁力梯度测量对寻找隐伏的铁矿层与石英黑云母片岩的接触带是有效的,它还可以反映主矿层中磁铁矿含量的变化.5.在现场进行磁化率半定量测量,可测得铁矿层中百分之几的磁铁矿含量.当换算成含铁重量百分数时,所得结果表明铁矿层的含铁品位在20~50%范围内.6.水平线框的电磁法没有提供有结论意义的结果;主矿带上有虚分量异常,而另一些矿带上则没有异常.7.在铁矿层上和片岩上平行层理测得的地震波速度都有规律地由西到东增大,地震波速度似乎随着岩石变形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6.
降雨量分为预警雨量和转移雨量,在山洪灾害重点区域对雨量预警指标的计算尤为重要,正确计算不同降雨预警指标,掌握好预警信号的发布时机是预测山洪灾害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山洪预警的不同时段,对预警指标计算的基本理论和难点进行分析,认为在计算过程中要以设计暴雨与设计洪水同频作为假设,根据不同区域实际情况采用洪峰模比系数地区综合频率曲线法和地区综合经验公式法进行计算,根据研究可以发现,洪峰流量面积指数法与地区综合经验公式法推求出的预警指标比较接近,计算结果可为保护山洪危害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7.
在总结和分析451口井地层水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蜀南地区茅口组地层水矿化度和水型特征进行研究,结合钻井、地震、测井等资料,系统总结了古岩溶的垂向分带模式,阐述了各岩溶带在剖面上的发育特征,并对不同化学性质的地层水的储存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矿化度普遍较低,变化范围大,矿化度分布特征与地层水势能有关。CaCl2型地层水矿化度较高,具正向浓缩、深变质、渗流缓慢等特征,NaHCO3型、Na2SO4型、MgCl2型水矿化度较低,其出现与岩溶作用有关,所在地区的地层水性质不活跃。古岩溶带在垂向上可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岩溶带、水平径流岩溶带和深部潜流岩溶带,不同岩溶带特征各异。CaCl2型水的形成与大气淡水淋滤、地层压实释水和埋藏变质作用有关,以深层滞留水方式赋存于地层孔隙中,低矿化度水则以封存水方式储存于岩溶封闭体中。  相似文献   
28.
利用1960~2010年ERA-20C再分析资料和中国东部站点降水观测资料,探讨了我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与欧亚大陆地表感热通量的联系和可能影响途径。结果发现,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巴尔喀什湖以西及贝加尔湖以南区域地表感热通量偏弱(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强(弱)时,我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呈现南少(多)北多(少)的反相分布特征。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偏弱,低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强时,春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位置偏北,我国东部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偏强,北方地区极端降水偏强,而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偏弱,南方地区极端降水偏弱。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偏强,低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弱,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情况大致相反。  相似文献   
29.
结合IHO S-100通用海道测量数据模型1.0版的研究现状,概括2.0版的修订内容,重点对第9部分图示表达及相关的通用表达模型、表达过程、显示方式、显示相关的本地坐标系进行详细阐述与分析,梳理其显示机制。分析表明此次修订其兼顾了S-57数据的转换,我国应尽快适应其注册机制并做好数据转换的技术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0.
李鹏  蒋宁桑  封志明  肖池伟 《遥感学报》2022,(11):2329-2343
刀耕火种农业是热带广泛存在且备受争议的传统土地利用类型,在多山且森林覆盖率高的老挝尤甚。人口增长、林业政策与气候变化等正在加剧刀耕火种农业自身演变及其向商品化种植园(如橡胶林)转变。因农林时空转变动态性、相较于现代农业的边缘性及其斑块破碎且分布随机等,热带刀耕火种农业遥感监测历来受到挑战,有关其从业人口、确切分布及其时空动态等问题仍悬而未决,且资料匮乏。为探究机器学习算法在刀耕火种监测中的应用潜力,利用2016年旱季(4月)两景Landsat OLI影像,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并通过消除建设用地噪声以提高新开辟刀耕火种提取精度(总体精度95%,Kappa系数0.81),据此揭示了老挝丰沙里省新开辟刀耕火种县域差异、与居民点-道路距离以及地形特征。结果表明:(1)当年新开辟刀耕火种约为987.93 km2(全省占比6.10%),刀耕火种仍是该省重要土地利用类型,斑块南多北少、西多东少且呈破碎化分布。(2)各县新开辟刀耕火种面积介于100—210 km2,桑潘县最大(占该省面积的1/5),本讷县最小(1/10)。(3)近九成新开辟刀耕火种集中分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