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和自兴 《云南地质》2011,30(2):127-129
云南地处三江成矿带核心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大。2008年5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签署《开发云南省公益地质调查及战略性矿产勘查合作协议书》。根据省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安排,云南省地质调查局牵头组织编制《云南省公益地质调查及战略性矿产勘查总体部署方案》,一大批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勘查项目得到推进。  相似文献   
92.
本文应用270多个样品的化学分析数据中随机选择47个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在Bayer准则下建立判别函数组。将永泰—德化地区的火山岩分为G_1和G_2两群,其G_1的分类水平=0.24、G_2的分类水平=0.35的距离系数。在G_1群中可分出G_(1-1)和G_(1-2)两亚群。代表该区的火山岩岩石分类。即:G_(1-1)—流纹岩类(λ);G_(1-2)—英安岩类(ζ);G_2—安山岩类(α)。该法是一种应用数学地质法对火山岩分类的探索,也可做为今后区域岩石学对比。  相似文献   
93.
勉略构造带硅质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勉略构造带古生代硅质岩发育,其对西秦岭造山带古生代沉积环境与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研究了勉略构造带西段文县地区泥盆纪硅质岩的野外露头产状、岩石学与矿物学及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了该带东段硅质岩性质,综合剖析了勉略构造带古生代硅质岩的沉积环境,探讨了西秦岭造山带古生代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大地构造背景。文县硅质岩有灰白色块状硅质岩和灰黑色角砾状硅质岩两种类型,两者均具层状、条带状等沉积构造,并与上覆、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为典型热水沉积硅质岩。岩石主要组成矿物为细晶-微晶石英,含有少量的方解石、绢云母及泥质等。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硅质岩SiO2含量较高,为84.85%~99.07%,平均为91.99%,且灰白色硅质岩质地更纯,SiO2含量明显高于灰黑色硅质岩。硅质岩主微量、稀土元素Fe2O3/TiO2-Al2O3/(Al2O3+Fe2O3)、V/Y-Ti/V及LaN/CeN-Al2O3/(Al2O3+Fe2O3)图解表明该区硅质岩主要形成于大陆边缘及近大陆边缘环境。稀土元素显示灰黑色角砾状硅质岩稀土总量较高,为171.3×10-6~236.1×10-6,而灰白色块状硅质岩仅为11.96×10-6~51.06×10-6,表明前者所含陆源物质组分更多;稀土元素北美页岩标准化后两者整体显示了相似的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的平坦型稀土配分模式,其中灰黑色硅质岩δCe为0.95~1.05、δEu为0.66~0.87、(La/Yb)SN值为0.95~1.10,反映基本无Ce异常、弱Eu负异常及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灰白色硅质岩的δCe为1.07~1.12、δEu为0.70~0.90、(La/Yb)SN值为1.64~4.07显示了弱Ce正异常、弱Eu负异常及弱轻重稀土分异,两者稀土元素特征与世界典型大陆边缘(裂陷)盆地硅质岩相近。文县硅质岩地质、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整体形成于大陆边缘及近大陆边缘沉积环境,但相比于灰白色块状硅质岩,灰黑色角砾状硅质岩有更多陆源物质加入。结合勉略构造带东段古生代硅质岩野外产出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区在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期主要处于扬子板块北部大陆边缘海盆沉积环境,有较多的陆源物质加入到富硅的热水沉积中,在勉略构造带内自西向东形成了一系列不同时代的热水沉积硅质岩。与此同时,西秦岭主要处于大陆裂陷构造背景之中,多期次的裂陷活动形成了一系列裂陷盆地及深大断裂,这对西秦岭古生代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易成兴  曾昌兴  陈仁 《贵州地质》2014,31(2):96-98,88
西藏北部丁固-加措地区,分布一套零星出露的、固结—半固结状态的砂砾岩层,在综合研究其岩石组合、沉积特征、地质时代、区域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其厘定为一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高台阶砾石层,该砾石层对研究区内第四系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选择以信息流通互动水平突出的新浪微博为样本获取平台,以珠三角地区保健微博用户为样本来源地,通过相关标签检索、筛选、编码获得保健资讯生产者与关注者样本。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空间自相关和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对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网络交互特征、关注者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论为:1)保健微博生产者之间能够构建本地社会网络,各类型间存在显著分异,但是地区差异特征较弱;2)通讯设施和地方医疗水平是保健微博关注者出现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3)关注者的分布仍然受到地理要素的限制。  相似文献   
96.
对旅游流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机理。本文采用K-Means聚类法对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数进行时空聚类,分别从省内和国内(省际)两个尺度上讨论了麋鹿生态旅游区游客变化的阶段性和市场划分,结果表明,1998~2005年间省内旅游流和国内(省际)旅游流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并较好地划分出了四种不同的客源地类型。根据时空聚类中不同类别中心点的变化,详细论述了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和国内(省际)旅游流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规律,揭示了不同类别之间旅游流整体变化特征,可为旅游规划、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及旅游区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K-Means聚类法能够从不同尺度上揭示旅游流时空变化的详细信息,可作为旅游流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97.
汶川MS8.0地震孕育发生的机制与动力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MS8.0强烈地震.发震断层是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分析震前的GPS速度场发现,从巴颜喀拉块体西部到龙门山断裂带沿大约N103°E方向的缩短速率为13.0 mm/a,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走滑速率1.1 mm/a,断裂带处于闭锁状态.四川盆地沿大约N103°E方向有少量的压缩变形,而沿SW方向有少量的拉张变形.同震位移场显示,这次地震可能是巴颜喀拉块体SE向逆冲与四川盆地NW向俯冲同时发生的.应变场分析发现,震前震中区的主压与主张应变率分别为-30.840×10-9/a与13.956×10-9/a,主压应变轴N105.4°E与震源机制解得到的主压应力轴的方向N103°E一致.由本文提出的应力-应变机制得到的断层滑动方向和走向与地表破裂调查和震源机制解得到的结果一致.印度、太平洋和菲律宾海板块与欧洲板块的相互作用是龙门山断裂带积累弹性应变能和孕育汶川地震的长期作用力.苏门达腊大地震使青藏高原和华南块体的相互作用加强,促进了汶川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浐灞河流域水资源条件较好,古"八水绕长安"、"灞柳飞雪"的生态美景今已无存.在综合分析流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5大特点和一次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建人水和谐、环境友好型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总体方案和工程布局,并进行了配置后的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99.
电阻率法测地震是当今世界预测地震所用的主要方法之一。40年来国内外对电阻率法测地震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本文主要简述了室内研究,实验方面研究对象从对小块岩石发展到大块岩石,压力环境不断向地层条件贴遗,数值模拟也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的发展。本文对此简单介绍分析,并对电阻率法测地震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
针对西南某大型水电站地下厂房岩锚梁岩台区节理发育的特点,并考虑辉绿岩脉等软弱带的影响因素,结合现场调查,
利用关键块体理论方法分析得出开挖过程中岩台主要破坏模式为滑动、滑移-拉裂、弯曲-拉裂以及辉绿岩脉松动溃散4种,其
中,上、下直墙的陡倾角结构面组合特征及辉绿岩脉的发育直接影响岩台的成型与稳定,开挖过程中针对各发育特征采取针对性
支护措施;为验证分析的可靠性,结合现场变形监测资料分析表明:岩台和岩锚梁混凝土结构之间总体黏合度较好,而岩台开挖破
坏段和辉绿岩脉发育区及影响带处的黏合度相对较差,需进一步加强变形监测,必要时采取相关补强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