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的卫星资料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12  
江灏  王可丽 《高原气象》2000,19(3):323-330
在云辐射强迫→地表热力强迫→气候变化→云辐射强迫这一反馈过程中,地表热力过程是一个要环节。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集中集现了青藏高热力作用的基本状态,因而 热力强迫作用下的气候变化如降水、季风等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的变化,对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及其对周边气候环境的影响,进而对气候变化预测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1983年7月至1990年12月菜90个月的ISCCP-C2卫星观测地表温度  相似文献   
22.
对我国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6 级以上强地震及其发生前后在地气图上的表现,主要是地热涡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与强地震有关的地热涡的演变有较明显的地域特点,即在不同的地区地热涡的活动有其相对较固定的活动模式,其对强地震的影响方式也较类似.讨论了其中与强地震有关的主要演变模式之一:地热涡合并模式.  相似文献   
23.
青藏铁路路基表面温度及融冻指数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青藏铁路沿线沱沱河和那曲气象站的历史气温资料, 采用趋势和波动外推方法预测2010年代两站气温, 以此作为青藏铁路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的输入, 计算输出路基表面辐射温度, 然后采用年振幅方法计算2010年代融化指数和冻结指数及融冻比. 结果表明: 与1990年代相比, 2010年代除沱沱河冬季月平均路基表面温度稍有下降外, 沱沱河和那曲地区路基表面温度预测值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其中, 沱沱河地区是夏季温度上升较大, 升幅达到0.8 ℃;而那曲地区则是冬季温度上升较大, 升幅达到0.6 ℃. 沱沱河夏季路基表面融化指数明显增大, 冬季冻结指数略有减小, 预测融冻比的升幅在8%以上, 达到0.85;融冻比目前仍然保持在1以下, 表明其冻结能力依然占优势, 但其优势已经在明显减弱, 即多年冻土在向退化的方向发展. 那曲路基表面融化指数增大而冻结指数减小, 使得融冻比大幅度跃升, 融冻比的升幅超过10%, 达到1.79. 总之, 与1990年代相比, 2010年代沱沱河和那曲地区路基冻土有明显向融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青藏高原地区有效辐射的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观测得到的有效辐射资料,讨论了高原地区有效辐射的气候计算方法,並根据拟合得到的气候计算公式,绘制了高原地区有效辐射的年、月分布图。结果表明,全年有效辐射的分布形势是:高原西部为有效辐射的高值区,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四川盆地为低位区。随着季节的变化,高低值中心略有偏移。  相似文献   
25.
河西地区热量平衡和蒸散的初步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河西地区近地层气象梯度观测和辐射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植物在水热平衡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并利用能量平衡法得到了河西小麦生长中后期的蒸散量。  相似文献   
26.
青藏高原温泉群对高原平均温度场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江灏  汤懋苍  高晓清 《高原气象》2003,22(6):640-642
用线性回归法消除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场中的背景场后,发现雅鲁藏布江和川西高原是两块高温区,它与高原温泉密集区相合。根据地面能量平衡方程估算的地热通量与羊八井地区实测地热释放参数估算的结果均支持温泉群的地热释放可维持全年l~2℃的附加增温。  相似文献   
27.
五道梁地区的太阳紫外辐射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江灏  季国良 《高原气象》1996,15(2):141-146
该文利用1993年9月-1994年8月五道梁站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太阳紫外辐射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太阳紫外辐射年平均日总量为0.73MJ/m^2,小于拉萨地区、而大于高原东北侧的河南走廊地区;紫外辐射的瞬时极大值较大,7月份可达56W/m^2,大于河区而略小于拉萨地区。  相似文献   
28.
上海市城区气温变化及城市热岛   总被引:8,自引:11,他引:8  
朱家其  汤绪  江灏 《高原气象》2006,25(6):1154-1160
利用上海市城区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郊区气象站资料,对比分析了上海市城乡气温变化并分析了上海市的城市热岛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区的气温分布有几个高温中心,分别位于北部的虹口体育馆、中部的静安区和西部的延安西路。夏季7月日平均气温在31.8℃以上,午后超过36℃。这些地方的日夜温差也大,夏季超过8℃,冬季仍在2℃以上,表明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城市化加热分布。上海市城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在各站间的差别不大,但明显不同于郊区,具有城市化的气候特征。上海城市热岛受城区和郊区气温变化的共同影响,由于城区和郊区气温变化不同步,故各有其独特的变化特征。上海城市热岛的日平均强度夏季7月大约为2.6℃,春季4月可达3.7℃,冬季1月在1℃以下。全年平均的热岛强度约为0.7℃。上海城市热岛的日变化为白天低、夜间高的多峰结构,午夜的高峰通常可达一天的最高值。上海城市热岛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夏季7月的多年线性上升趋势超过0.05℃/a,但仍有继续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9.
五道梁地区的辐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本文分析了1986年中美联合考察期间五道梁站的地面辐射平衡的气候学特征。五道梁地区夏季直接太阳辐射强,空气洁净,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削弱以分子散射和臭氧吸收为主。总辐射中以散射为主。光谱反射率中太阳短波反射率为0.13,太阳红外反射率为0.25,雪面上二者接近;反射率受土壤湿度影响明显,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各波段反射率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地表比辐射率约为0.90。地表净辐射和地面热源强度大。太阳紫外辐射大,占总辐射的比例也大。  相似文献   
30.
黑河流域水汽输送及收支的时空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和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黑河流域水汽输送及收支的时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汽输送的年变化中,6-9月为高输送时段,中层700~500 hPa为强输送层,大气水汽含量的年变化是主要影响因子;在水汽输送的年际变化中,1960年代中期和1970年代后期有两次较明显的转折,总体呈下降的长期变化趋势,水汽输送仍以中层输送为主,风速的年际变化是主要影响因子,大气水汽含量下降则提供了长期变化趋势背景.水汽输送的空间结构主要受气流分布的影响,多年平均6-9月的状况为:在低层为南北辐合状,中层为西风辐合状,高层为平直北西风辐散状.水汽净收入以低层为主,占整层水汽净收入的85%以上.在黑河主流区2°×5°的范围内,大气水汽输入为2 484×108m3,输出为2 196×108m3,水汽净收入为288×108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