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1篇 |
免费 | 123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3篇 |
大气科学 | 65篇 |
地球物理 | 86篇 |
地质学 | 215篇 |
海洋学 | 26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6篇 |
自然地理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3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纪—古近纪构造古地磁新数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奥陶系-古近系近乎连续的沉积地层中系统采集古地磁样品3791件,其中测试统计样品数为2920件,基本获取了统级年代古地磁数据,绘制出喜马拉雅地块奥陶纪-古近纪古地磁极移曲线和古纬度变化曲线.喜马拉雅地块在向北漂移过程中曾发生了多次旋转,最后一次约28°的顺时针旋转发生在始新世,可能与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形成有关;晚三叠世和晚侏罗世曾发生了纬度为2°和3.8°的向南回返,可能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弧后扩张有关.根据古纬度数据推算中白垩世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盆的宽度至少为2200km;始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陆-陆碰撞造山运动导致印度地块-喜马拉雅褶冲带-拉萨地块之间的地壳缩短量至少为1000km. 相似文献
162.
针对线弹性断裂力学问题,提出扩展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X-RPIM)。该方法基于单位分解思想,在传统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的位移模式中加入扩展项来描述裂纹两侧的不连续位移场和裂尖奇异场。由于其形函数具有Kronecker ? 函数性质,易于施加本质边界条件。详细描述了X-RPIM不连续位移模式的建立,支配方程的离散形式以及J积分计算混合模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实现过程,讨论了不同积分区域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数值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求解断裂问题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说明扩展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在模拟裂纹扩展问题时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3.
将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和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河道泥沙冲淤分布规律分析中,提出了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泥沙冲淤过程三维可视化技术框架并构建了相应系统。提出并研究了河道边界自动识别、河道演变过程数据模型的自适应生成、动态河道与大范围场景的无缝嵌套建模、多层细节层次与无缝拼接、时空过程可视化与控制显示模式、动态河道的交互、基于局部插值的断面提取等系统中使用的关键技术。以三峡坝区河道为例,研发了三峡坝区河道演变时空过程可视化表达系统,证明了提出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4.
提要:利用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组成和绝对浓度的变化并结合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的研究,探讨了南堡凹陷1号构造带油气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和组成特征较好地指示了该区的油气运移效应。随着运移作用的加强,含氮化合物绝对浓度下降,“屏蔽”型与“暴露”型化合物的比值增加,油气沿着1号断层外侧的砂体,向构造的高部位运移。这与烃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成熟度参数变化所揭示的油气运移方向相一致,也与该区油气分布和勘探实践吻合较好。但两个参数间又存在区别,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来指示油气运移分馏作用时,由于分馏作用较弱,各井间的数值变化较小。而含氮化合物的分馏作用较强,各参数随着运移距离的增加发生显著变化,且受成熟度的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油气运移方向的判别。 相似文献
165.
利用近20 a的ERA5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极中山站附近的大风和极端大风事件的统计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大风事件的发生频次最高,夏季最少;冬季大风事件的平均持续时间最长,夏季最短;但大风事件的平均强度无明显季节变化。极端大风事件的发生频次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冬季发生频次约为夏季的6倍、春秋的2倍,但平均持续时间和强度无明显季节变化。大风发生期间,南极对流层上层为单一极涡控制。在对流层中层,中低纬暖湿气流的向极入侵使得极涡破碎分裂,在中山站东侧产生高压脊,脊前冷空气下沉在地表堆积形成冷高压反气旋,其偏东气流在地形下坡风的作用下产生大风事件。上述环流特征在冬季最强、夏季最弱,从而导致大风事件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66.
167.
168.
变化环境下流域水文物理特性常呈现"非稳态"特征,代表流域特性的模型参数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开展水文模型参数时变研究有助于提高水文模拟精度。考虑植被条件和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基于植被归一化指数、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和有效灌溉面积5个指标建立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参数的时变函数表达式,并考虑4种参数时变情形。选取直门达、张家山、咸阳、横江、丹江口和峡江站6个水文站分析对比4种情形下模型的径流模拟结果及其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所有站点在1982—2006年内水文物理特性呈现"非稳态"特征;且较常参数而言,时变参数模型模拟效果更好,并获得更优的确定性预报结果,其中直门达站径流模拟精度提高最为显著,率定期和检验期内的纳西效率系数(NS)分别提高了10.3%和8.8%。该研究可以为变化环境下流域水库调度、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9.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对煤层含气量及其分布规律做出较准确预测非常重要.笔者收集、整理、分析勘探区测井、煤层气测试等资料,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测井参数与测试煤层气含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整个勘探区煤层气含量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用多元回归方法计算煤层含气量快速、准确、方便,实用性较强.煤层气含量分布趋势为煤层气勘探和开发选出有利区域,给出先期勘探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70.
乌梁素海富营养化主控因子年季变化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均匀随机数以等级评价标准产生建模样本和验证样本,利用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求解逻辑斯缔曲线(Logistic Curve)水环境评价模型中的参数,建立了富营养化等级评价模型,据此计算了乌梁素海1996∽2003年夏初、仲夏、秋末3个时点的富营养化等级,分析了乌梁素海富营养化主控因子及其等级的年季动态变化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996∽2003年乌梁素海各富营养化主控因子均变化在4级富营养化指标左右,除总磷波动性较大以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呈逐年恶化趋势;而综合富营养化等级均超过4级,且呈逐年增加趋势,目前已十分接近5级——极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