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9篇 |
免费 | 176篇 |
国内免费 | 2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3篇 |
大气科学 | 129篇 |
地球物理 | 168篇 |
地质学 | 657篇 |
海洋学 | 127篇 |
天文学 | 17篇 |
综合类 | 92篇 |
自然地理 | 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55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58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5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32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6篇 |
1977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58年 | 7篇 |
1957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磁组构特征及其古风向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和统计分析,揭示了该沙漠磁组构参数在不同层位的变化特征,获得了古风向及其变化趋势和气候带漂变规律。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在早白垩世晚期的风向主要为SEE向和SW向,二者交替出现。晚白垩世早期为SEE向。(2)两组方向所示盛行风为西风和东北信风。(3)该沙漠早期处于副热高压带的西风和东北信风切变带上,切变带曾作短周期南北向漂变,晚期因切变带南移而处于西风带中,属于长周期漂变。(4)磁组构能很好地显示风沙沉积物中无宏观表征的风向特征。 相似文献
33.
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的重要油气勘探区和产区,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系统还认识不足,因而严重地影响了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通过研究发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裂缝系统非常复杂,主要有两类裂缝:一种是构造裂缝;另一种是缝合线。前人认为前者重要,而忽略后者;而笔者等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非常发育,其频度是与石油成藏有一定关系的非构造裂缝所能及。根据缝合线与层面的关系,可以将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中的缝合线分为三种:顺层缝合线、倾斜缝合线和竖直缝合线。这三种缝合线彼此交织成复杂的网络系统,构成了储层内部油气运移的最初级良好通道,同时与裂缝一起构成了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压裂的弱结构面,为油气成藏和后期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4.
在β-γ综合测铀基础上,用大晶体、大道宽,突出~(40)K的11.46MeVγ贡献,使钾的铀当量趋近零值,可以实现含钾样中铀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35.
浙江长兴长兴组火山岩和放射虫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正> 我国南部长兴阶的层型剖面在浙江长兴煤山葆青采石场。层型剖面经我所二迭—三迭纪地层队研究(1978),厚约40米,岩性大致可分上下二段:上段以灰—浅灰色中层状生物屑灰岩为主,次为含有孔虫微晶灰岩和海绵骨针微晶灰岩,普遍发育水平层理。含胶磷矿、沥青,产古(虫筳)、有孔虫、假蠕孔藻、棘皮类、腕足类、三叶虫、苔藓虫和海绵骨针。厚约 相似文献
36.
37.
38.
晚白垩世以来沿阿尔金断裂带的阶段性走滑隆升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年代学和沉积学特征表明,与印度板块约55MaBP以来沿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缝合带碰撞后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相对应,沿阿尔金断裂带阿尔金山地区亦发生阶段性走滑隆升,时间段大致为55~30MaBP、约20MaBP、约10MaBP和1~0.8MaBP.始新世-渐新世期间,阿尔金断裂大型左行走滑活动的发生,对中国西北大陆构造格架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仅改造了古老的盆地和褶皱带,而且控制了新生代的走滑拉分盆地和两侧盆地的沉积速率,并对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和地壳物质东向蠕散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0.
2016年1月低温事件的季节内振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ECP/DOE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1月发生在我国南方的持续低温事件。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存在明显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其中准双周振荡为气温变化的主要模态。此次低温事件之所以达到寒潮级别,是由于天气尺度变化与10~20 d气温准双周振荡处于相同的降温变化过程中。准双周尺度的冷中心与天气尺度冷中心均从中高纬度向低纬地区传播,并在我国南方汇合,从而引起持续性的低温。通过诊断温度局地变化方程发现,此次天气过程中,温度平流项和绝热变化项是近地层局地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天气尺度气温变化与10~20 d低频振荡对持续降温都有较大贡献,天气尺度降温略大于低频降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