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10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41.
本文在对西秦岭4条剖面进行生态地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地层对比揭示了三叠纪秦岭海盆进化的一般模式和海平面变化的细节。古生物地理分析表明:三叠纪时,秦岭北侧属于温带生物区系,秦岭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生物区系。秦岭各区与邻区之间生物相似性系数研究表明,秦岭三叠纪海盆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但不是宽广的大洋。  相似文献   
442.
443.
西秦岭三叠纪牙形石经过近年的研究,暂时可以分为8个牙形石化石带,其中早三叠世6个带,中三叠世2个带,它们分别为: 中三叠世:8.Neogondolella mombergensis带 7.Neogondolella Constricta带  相似文献   
444.
本文是《贵州三迭纪生物地层问题》一文的补充,目的在于将贵州三迭系岩相和生物古生态联系为一个整体,以便有助于划分地层区,确定各时期化石组合的地理和岩相分布,并从中选择适宜的带化石,以及用以推测沉积矿床的远景。本文所用地层区域、地层单位及化石组合的名称及含义均见前文。在文中,将自低潮线至200米深处之浅海区分为三部分。下半部(约为100—200米深)叫下部浅海,上半部(约为浅于100米)叫上部浅海,最上部的1/4(约为浅于50米深)叫极浅海。  相似文献   
445.
贵州三迭纪生物地层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系根据北京地质学院贵州地层队(1960年)实测及观察剖面(图1),并参考其他单位资料写成。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地利用了李罗照、魏真鑫、周英明、王向前诸同志化石  相似文献   
446.
松软煤层空气钻进工艺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气固两相流体力学相关理论,分析计算了松软煤层空气钻进中的供风流量和压力损失;通过地面模拟实验,研究了空气钻进排渣过程的压力损失:结合现场试验,得出了相关煤层钻进正常排渣所需供风压力与钻孔深度的经验公式,取得的结果可供煤矿井下松软煤层空气钻进现场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447.
运用化学分离、液相色谱和基体辅助飞行时间质谱等综合方法 ,确定了煤山剖面的富勒烯不仅存在于二叠 -三叠系(P/T)事件界线白粘土中 ,更相对富集在此白粘土底部的微层中 ,相反 ,在 P/T界线附近的其他地层包括其他粘土层中均未检测到富勒烯。富勒烯在白粘土底部微层中相对富集的事实与最近获得的碳酸盐碳同位素最大负异常和生物消失最突然和最严重的位置均指向煤山剖面该白粘土底部与下层灰岩交界处的现象一致 ,表明富勒烯与 P/T灾变事件相关规律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结果同时证实了曾多有争议的 Becker等人关于煤山剖面 P/T事件界线…  相似文献   
448.
洞庭湖历史时期环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杜耘  殷鸿福 《地球科学》2003,28(2):214-218
洞庭湖在晚冰期以来经历了多次变化过程.晚更新世末至早全新世呈现深切河谷与零星洼地湖泊共存的河湖切割平原景观. 进入全新世暖期, 人类活动开始在洞庭湖平原地区频繁出现, 新石器时代皂市文化分布表明人类活动主要在洞庭湖周边地区; 大溪文化时期人类已在平原湖区中部开始渔猎活动; 屈家岭文化时期气候转暖, 洪水开始泛滥, 人类活动从洞庭湖平原中部退出; 至龙山文化时期, 气候干燥偏凉, 降水减少, 人类文化活动遗址向湖中推进, 湖泊三角洲有所发展, 湖面缩小.在以后的几千年里, 洞庭湖也同样经历了扩张与萎缩的变化.   相似文献   
449.
为确定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并限制古太平洋板块开始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时间,对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6±1) Ma,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富硅,高钾,低铁镁钙,富集LREE,相对富集LILE (Rb、Th、U、K),亏损HFSE (Nb、Ta、Ti),这些特征表明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是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相邻地区同时代火成岩的岩石组合特征与空间分布,笔者认为西砬子沟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发生在晚三叠世之后。  相似文献   
450.
测试了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36个玄武岩样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并对其中不同类型的环带斜长石进行了背散射图像、元素线扫描及常量元素分析.采自很小空间范围内的玄武岩演化程度差异较大(MgO=9.38wt%~6.76wt%),对富MgO玄武岩通过COMAGMAT程序进行分离结晶计算,结果显示富MgO玄武质岩浆结晶至低MgO(7wt%)时,其Ni含量(~28×10^-6 g/g)普遍低于实际观测的低MgO玄武岩(〉60×10^-6 g/g),说明低MgO玄武岩可能经历了更多次的岩浆混合作用.模拟了高MgO(9.38wt%)玄武质岩浆自身的“混合-结晶”作用,观测到的低MgO玄武岩中高的Ni含量可以通过新岩浆少量多次地自身混合作用获得.低MgO岩浆经历的多次“混合-结晶”过程与近年来^226Ra/^230Th不平衡对岩浆滞留时间的研究相符合,即低MgO岩浆在更长的滞留时间内经历了更多次的“混合-结晶”过程.岩浆房内的岩浆混合具有局部均匀性,但低MgO岩浆更接近于周期性混合形成的稳定成分,这也是导致东太平洋海隆岩浆多样性重要原因.另外,薄片微区分析将斜长石环带可分为具高An^#核部和无高An^#核部两类,两种类型斜长石均有多个反环带,指示寄主岩浆经历了多次混合作用.低MgO(7.45wt%)玄武岩中斜长石核部与其中部的An^#具明显差异,而与高MgO(9.38wt%)玄武岩中微粒斜长石中心An^#(平衡结晶产物)相当,进一步说明低MgO玄武岩中斜长石的核部可能形成于周期性侵入岩浆房之前的母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