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50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105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排水抗滑桩技术一方面可以克服传统抗滑桩不利于坡内渗流排水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也减少了竖向排水、抗滑等结构单独施作时的开挖工程量,并可充分提供水化热散热面,确保整体结构的质量,因此成为现代滑坡防治工程中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近年来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及地下工程等学科持续关注的新型技术。排水抗滑桩技术涉及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以及水动力模型、结构模型、工程地质模型等,理论体系尚不够成熟,且存在空间结构组合相对复杂、施工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其进一步推广应用受到制约,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现状总结研究。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专利和实际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对现有排水抗滑桩结构(抗液化桩、空心排水抗滑桩、箱型排水抗滑桩等)特征及分类进行系统归纳,发现:结构上通常与集排水结构形成“渗-集-排”抗滑组合立体结构系统,主体抗滑形式多为桩型或键型,“渗-集-排”结构通常包括透水孔、辐射状渗水孔和排水花管;通过对典型应用实例的综合分析,指出排水抗滑桩虽已具有显著提高稳定性的优势,但距离其广泛应用和多元化发展还有一定距离。据此提出目前排水抗滑桩研究中施工工艺复杂、力学性能和排水特性不明晰、抗滑稳定性计算理论不完善、平面...  相似文献   
412.
杨雨然  刘佳  刘恣君  何泽亮  殷樱子  王恒  吴娟  吴伟  林家善  邓宾 《地质论评》2023,69(5):2023050023-2023050023
我国西部盆地深层—超深层古老碳酸盐岩层系由于缺少传统古温标/地质热温度计,其盆地热史演化与古地温场特征备受争议。本文介绍方解石机械双晶形成演化机制及其与变形温度相关性,以川南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脉体方解石为例,结合流体地球化学和埋深热史过程恢复,表明方解石机械双晶能有效揭示五峰组—龙马溪组热史特征。方解石机械双晶具有双晶位错形成、双晶增厚和合并生长增厚的三个演化过程,导致方解石不同双晶结构(薄片、板状、锥状弧形等)分别形成于低于170 ℃、170~200 ℃和大于200 ℃环境,且伴随温度增大具有双晶密度减小、宽度增大的趋势特征。川南威远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典型板状方解石双晶,双晶宽度为1~4 μm、密度30~50 条/mm;长宁五峰组—龙马溪组方解石双晶宽度较大(约为3 μm)、密度较低(15~20 条/mm)。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埋深热史综合表明,长宁地区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 ℃、160~180 ℃和200~220 ℃,其埋藏热史明显大于威远地区,它们共同揭示长宁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相对威远地区具有较高的机械双晶形成环境温度。因而,方解石机械双晶形态几何学能够作为典型的古温标应用于我国西部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层系热史研究。  相似文献   
413.
在初始pH=12.3的碱性条件下,毒砂经过不同时间(0.5 h、2 h、4 h、6 h、8 h)处理后,通过SEM、XPS和前线轨道理论对其表面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毒砂表面Fe原子活性最强,最易从表面氧化而出。As元素与Fe迁移较同步,而S元素不同步。随时间增加,毒砂表面氧化程度增大,Fe原子析出最多。推测其表面反应过程:在碱性条件下,毒砂表面上的Fe原子首先被氧化析出为铁离子,在铁离子和氧气的作用下,As被氧化成为As(Ⅲ),吸附在结构疏松的氢氧化铁中,S被氧化为硫酸根,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石膏。最终氧化产物因溶解性和结晶性不同而不同程度地附着在毒砂表面。  相似文献   
414.
中国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借鉴陆域经济评价、景气循环监测指标的经验,针对中国海洋经济监测问题,对海洋经济周期波动中的扰动因素进行了细致梳理与分析,研究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周期、现状、特点和形成机理,界定了海洋经济的监测对象及其指标分类体系,构建了中国海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框架,为进一步设计分类海洋经济监测的先行指标、同步指标、滞后指标体系的奠定了基础,对于推进海洋经济监测预警由定性研究向定量化研究转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15.
Lapedest和Farber首次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预测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不断将其与经济学结合,应用于宏观经济预测、企业经济战略预测、证券市场预测等领域。针对当前我国对海洋经济系统研究有限及海洋经济数据缺乏等特点,文章通过建立BP网络,对我国2010年的海洋生产产值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416.
海洋酸化是当前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而海水pH的变化与微藻生长时对溶解无机碳的吸收有关。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生理生态学方法,研究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在不同无机氮水平下生长到最大生物量时培养液pH的变化。结果表明,培养液无机氮浓度从10μmol.L-1上升到200μmol.L-1过程中,2种微藻的叶绿素浓度和最终pH均呈上升趋势。培养液pH的增加量与无机氮的消耗量呈正相关关系,培养液pH的增加量与溶解无机碳的消耗量也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17.
从数据资源、软件体系、应用体系、保障体系等建设内容对数字长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对数字长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在工作组织、技术探索、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创新和特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18.
419.
420.
在分析RBF神经网络预测算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复杂相关性和较强非线性,深入研究了主成分分析与RBF神经网络结合原理,构建了PCA-RBF网络预测模型,最后将预测模型应用于水质信息预测中。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海量的高维异构数据可进行有效降维,从而优化RBF神经网络结构,有效地提高了地理空间数据预测时的精度,并为GIS领域地理空间数据的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