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8篇
  免费   844篇
  国内免费   1195篇
测绘学   618篇
大气科学   2043篇
地球物理   450篇
地质学   3330篇
海洋学   373篇
天文学   216篇
综合类   203篇
自然地理   404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678篇
  2013年   269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712篇
  2001年   1868篇
  2000年   363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本文作者用北京天文台太阳磁场望远镜获得的日面边缘冲浪视向速度场资料,讨论了冲浪结构和其足部附近环绕等离子体物质的运动形式。本文指出:冲浪足部的环向振荡运动很可能是冲浪抛射过程中,电子和离子的扩散产生的宏观振荡电场以及在该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的漂移运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最新研制的水下软基处理船。其中包括塑料排水板插设、土工布铺设、水上定位和电脑监测记录方法和装置等。该船适用于多种水下软基处理工程,解决了深水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的方法和设备问题。  相似文献   
993.
盆地超压层段非幕式突破期的地热场模型数值解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星  吴冲龙等 《地球科学》2001,26(5):513-516
盆地超压层段的地热场模拟对超压成因研究及油气生成,排放机理分析有重要意义,但求解超压层段的热传递方程的数值解法至今仍没有被很好地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超压流体速度场,由于超压流体发生幕式突破之前的排出速率极低,其速度场v=vxi vzk近似满足条件Эux/Эx Эuz/Эz=0,可将其近似地视为稳定的不可压缩的无源流体,利用这一条件及相应的边界压力条件,可使整个计算过程得到简化,在此基础上所建立的地热场模型有限元数值解法和模拟软件,能够实现对含油气盆地在幕式突破之前的超压层段地热场进行动态模拟。  相似文献   
994.
邓淑梅  陈月娟  罗涛 《大气科学》2009,33(3):459-467
利用ECMWF资料分析了平流层爆发性增温 (SSW) 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的垂直分布的变化, 结果表明: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增大, 而其极大值大多数形成在增温盛期。同时臭氧体积混合比的高值区在爆发性增温过程中随高度发生一定的变化, 据此对其变化分为两类: (1) 下传型: 在增温初期臭氧体积混合的高值区随高度下传至一定高度, 在增温盛期形成极大值然后随高度抬升到大致增温前的高度。 (2) 增厚型: 在增温过程中臭氧体积混合比的高值区厚度增加, 同时附近区域的臭氧体积混合比也增大, 而且在增温前臭氧体积混合比高值区在高度上没有多大变化, 增温开始后有所抬升。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臭氧高值区随高度变化的这两种类型, 是由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剩余环流对臭氧输送的结果。臭氧变化的下传型是由于在爆发性增温前剩余环流存在着中纬度向极地的明显输送, 并且伴随着极地强烈的下沉运动, 这就使得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下输送, 因此出现了臭氧高值区的下传; 而臭氧变化的增厚型是由于在爆发性增温期间剩余环流不但有中纬度向极地的输送, 而且在极地附近5 hPa高度处出现了上下两支输送气流, 向上的输送气流使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上输送, 而向下的输送气流使中纬度输送来的臭氧向下输送, 进而使增温期间极地附近的臭氧的高值区增厚。同时分析还表明: 平流层爆发性增温过程中中纬度臭氧体积混合比减少。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气象因子的华中电网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各种节假日负荷变化规律的基础上, 利用气象因子作预报变量, 使用动态的综合线性回归和自回归相结合的混合线性回归方法及非线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来进行华中电网日负荷和日最大负荷及日最小负荷的预测。对12个月共365天的独立样本试预报表明, 该客观方案对华中电网负荷的预测精度可满足业务调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996.
The formation of the Mufushan granopegmatit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ate Yenshanian multiphase and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ies,More than one generation of beryl and aquamarine occur in different types of pegmatite in the granites.The presence of melt and melt-fluid inclusions strongly indicates a melt-solution character of the pegmatitic magma.Forming temperatures of the different generations of beryl in a Na^ -K^ ,Ca^2 -CO3^2--Cl^--SO4^2- solution ranges from 990℃to 200℃.Aquamarine was formed at 720-180℃.The contents of alkali metals(Na^ K^ )in th ore-formming solution of aquamarine a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beryl,but the contents of alkali earths(Ca) and salinity are higher,The granite was generated by remelting of the basement formation(meta-sedimentary rocks of the Lengjiaxi Group)which also served as the source of ore-forming material.Beryllium in the pegmatite was transported mainly in the form of Na[Be(CO3)2],with part of it being complexed with Cl^- and SO4^2-.During the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pegmatite,equilibrium might have been reached in the solid-melt-fluid or solid-fluid system.The intergranular solutions may have reacted with the early crystallized minerals,resulting in potash-feldsparization,albitization and muscovitization during which the ore-forming elements were mobilized and transported in favour of ore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西藏厅宫大型铜矿进行了详细研究,矿床详细的地质岩相学-蚀变以及典型剖面填图表明,矿区存在2个岩浆事件高峰,即始新世的钾长花岗岩(~50 Ma)和中新世的斑状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斑岩及闪长玢岩(约13~17 Ma)。野外和室内研究发现,厅宫矿区存在2期重要的矿化事件,即始新世(~50 Ma)铜矿化及中新世(~15Ma)的铜钼矿化。始新世含矿岩体为钾长花岗岩,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其成矿岩体结构的特殊性,表现在该矿床的成矿岩体没有典型的斑状结构,而是独特的细晶-似伟晶结构,说明含矿岩浆发生过骤冷,可能是流体突然逃逸,矿物结晶的固相点发生漂移所致。同时,该岩体还发育大量显微文象结构、显微晶洞构造等,均说明岩浆曾经富水,并且曾经流体饱和;中新世含矿岩体为具有埃达克岩特征的斑状二长花岗岩,主要以脉状的铜、钼矿化为主。该矿床蚀变分带类似于冈底斯带其他斑岩矿床。时间上,分别为早期的钾硅酸盐化、转换阶段的青磐岩化、随后的绢英岩化及最晚期的泥化蚀变;空间上,以含矿岩体为中心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最晚期的泥化呈补丁状或条带状叠加早期各类蚀变。铜矿化主要发生在始新世的黑云母化阶段和中新世的绢英岩化阶段,而钼矿化主要发生在中新世的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的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998.
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伸展盆地的结构、演化和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中蒙边界地区在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发育一个广阔的伸展盆地体系,内部由许多不同规模的次级盆地所组成。盆地体系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阶段普遍发育相互独立的次级盆地,而晚期阶段则发生以次级盆地侧向相互连接为特征。相互连通的次级盆地进一步演化为大型次级盆地,形成盆地体系内的沉积和沉降中心,并在平面上呈条带状。与此同时,由于应力逐渐集中在大型次级盆地边界断层之上,处于应力影中的次级盆地停止发育。中蒙边界地区晚中生代的伸展盆地体系的形成与地壳浅部的伸展作用有关,动力学成因机制很可能与增厚岩石圈的重力垮塌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利用2010~2016年常规观测资料及区域自动站雨量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根据暴雨发生时副高脊线位置的不同,分类总结出5种环流类型及其相应降雨落区。结果表明:副高暴雨主要出现在5~7月,6月最多;华南沿海型发生的次数最多,副高控制型最少。华南沿海型、两广中北部型、副高控制型为“两槽一脊型”,两广中南部型和两广交界以东型为“多波动型”环流;两广中北部与副高控制型高原无小槽活动,其余均有短波槽活动。低层各型均在贵州一带有明显θse锋区,其南侧有西南季风气流向广西输送水汽和能量,其中华南沿海与两广交界以东型还存在副热带东南季风气流,但副高控制型季风及锋区均较弱,而近地面各型均存在辐合线,其位置与降雨落区相一致。华南沿海型副高增强比减弱时暴雨位置更偏北,强度更大,出现暴雨概率更高;两广中南部型与两广交界以东型均为副高减弱比增强时范围、强度更大;两广中北部型与副高控制型暴雨落区分散局地性强。   相似文献   
1000.
人体舒适度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刘梅  于波 《气象科技》2002,30(1):11-14,18
人体舒适度指标是当前城市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文中归纳当前国内外有关人体舒适度的研究和发展动态,重点介绍由美国著名生物气象学家Steadman提出的以人体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以及北京市气象局和上海市气象局正在应用的舒适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体舒适度理论的应用前景,为建立我国的城市环境气象服务体系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